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江左山雨——孙吴中后期的政争与嬗变(十一)功犬逾墙

2020-12-05 20:04 作者:史图馆  | 我要投稿

本作品是对史图馆专栏的投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作品并非严谨的历史学术研究,仅供参考;未经授权,禁止二传,违者必究。

本文作者:尚书小嘉字文可

诸葛诞坚守不动的行为,在司马昭看来无异于坐以待毙。几乎不费什么力气,司马昭便将大军拉过了和毌丘俭大战过的项城一带,命令在上一战中表现优异的王基与安东将军陈骞领兵,开始围困已经成为靶子的寿春城。

但吴国也并没有让诸葛诞坐等太久,紧接魏军之后,文钦、全怿等人的先头部队便越过了曾经寸步难行的合肥一带,到达寿春城下。不得不说,吴军的时机赶的不错,正好撞上了魏军将围未围之时。文钦等人带领精兵爬上了位于城北的八公山,利用居高临下的地利优势,猛烈冲击魏军包围圈。魏军难以抵挡,只好放任吴军进入寿春城和诸葛诞会合。淮南军放吴军进城之时,想必双方一定都欢声雷动,只是欢呼的理由却不尽相同:诸葛诞的部下开心的是如愿得到了吴国救兵,而这些吴国将士则是意识到,自己做到了任孙策、孙权一生都没有做到的事情,进入了让孙家几代君臣魂牵梦绕的扬州主城寿春。

现在的诸葛诞在寿春一带,积蓄了在《三国志》等策略游戏里几乎足以平定天下的资源:在司马昭围城之前,诸葛诞已经聚集了淮水一带的屯田民兵以及北方官兵十余万人,在本地募集的新兵也有四五万人之多,粮食的储备足以支撑一年。即使只计算士兵总数,诸葛诞的部下加上吴军也应该约有二十万人,和司马昭现在围城的兵力大概算是均势。靠着这些资源闭门自守,还愁撑不到司马昭退兵吗?

吴军进城的兵力虽然不算太多,但吴人支援本身就大幅提升了寿春城内的士气,王基开头便吃了一个钉子,只得如实向司马昭汇报。然而司马昭却很是沉得住气,只敦促王基尽快形成合围。司马昭这时候确实有冷静的理由:诸葛诞的兵力再多,只要不出城作战仍然是不开刃的剑,一味守城根本发挥不出威力。这一仗诸葛诞的态度这么消极,只要不动摇既定的围城策略,先让他一局倒也无妨。

[1]光荣《三国志14》司马昭形象

与魏军的沉着相比,看到吴人援军的阵容,诸葛诞反倒尴尬至极:孙綝这小子派谁不好,怎么偏偏派来了文钦?当初文钦跟着毌丘俭在淮南起兵的时候,我不但没有响应毌丘俭的号召,反而先一步偷掉了他们的大本营,这时候再以这个身份见到他,让我怎么说话?

但是大敌当前无暇内讧,双方也只能暂时放下恩怨,暂且先面对共同的强敌。文钦带来的除了援军,还有吴军最新的消息:除了我们,大将军孙綝派遣的军队也已经到达了边境打算从外面解围。到时候我们里应外合,司马昭必败无疑!

对于到手的鸭子,孙綝不想坐视不管,但也更不想亲自出马冒险。这时候,前不久刚刚帮他扫除政敌的朱异就派上了用场,朱异本人是被先帝孙权称赞过的二代名将翘楚,用他带兵既安心又放心,在孙綝的授意之下,朱异带领总数三万的吴军进军安丰,打算从外围支援文钦。

然而等朱异的人马开到,寿春城早已经被司马昭的大军围成了里三层外三层的洋葱。一方面司马昭亲率的大军将寿春城堵了个水泄不通,另一方面命令从青徐、兖州赶来的石苞、州泰、胡烈等将在外围巡视,负责挡住孙綝派来的救兵。听闻朱异前来,石苞立刻做出了反应,派出州泰领兵应战,结果,朱异刚刚进军的第一战便被打得大败而归。

朱异这才意识到,保持住合围不动的前提下,司马昭仍然能调动远胜于己的军队和自己作战,这一战要比想象中难打太多。无奈之下,朱异只得向孙綝说明情况,表示若想解寿春之围,必须要派出大军和司马昭决战不可。

虽然朱异第一战只是小败,但他的这种表现和态度让孙綝大为恼火。你们朱家平时号称精兵强将,怎么第一仗就输给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州泰,还好意思回来厚着脸皮向我求援?无奈之下,孙綝只好高抬贵脚,十分不情愿地走到贴近魏吴边境的镬里,随即立刻表示不想再深入一步。这一次,孙綝又派朱异带领老将丁奉,率兵五万进据寿春南部的黎浆。孙綝想了想,文钦、朱异这两路兵马加起来,总数也已经投入了八万,是一次数量相当可观的军事行动,我又不会打仗,亲自前来已经是给了朱异面子,那接下来我就带着剩下的兵马在后面看戏,应该也无可厚非吧?

[2]“淮南三叛”吴军方军势简要示意图

然而,这五万人到了前线,面对司马昭遮天蔽日的钢铁阵线仍然是杯水车薪。第二波,朱异想用几千敢死队渡过浮桥建筑营垒,结果上来就被巡逻的石苞、州泰军发现击退。朱异一计不成,只好占据有利地形自保优先,准备攻城车具强攻包围圈。然朱异而计划还没等实施,就再一次被石苞、州泰大败,更惨的是,石苞的部下泰山太守胡烈还带兵奇袭了吴军粮库,将朱异的辎重一把火烧了个精光。这下仗再也打不下去,朱异只得带领吴军撤回镬里,一路上吴军因为缺乏粮草,甚至要以树叶为食,无比凄惨。

[3]光荣《三国志13》的石苞形象

看见朱异带着残兵败将回到了镬里,孙綝气得七窍生烟。我派给你的几万精兵,怎么现在一个个全都面如菜色,眼睛绿的都要吃人了?我是让你去解围还是去荒野求生?盛怒之下,孙綝命令朱异带三万兵马再次出征,可朱异这回却不肯听话了,这么紧要的大战,你带着大军往后一坐,给我几万人就做了甩手掌柜,看到事情难办就开始呼来喝去。早就说这一仗我们不全力应战就赢不了,再给我三万人还让我去送死吗?

战场上接连失利的朱异本就窝火,当面和孙綝大吵了一通。朱异是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直肠子,可气量狭小的孙綝却越想越气,你们朱家要没有我和族兄的扶持,到现在都还是一群丧家之犬,什么时候败军之将也敢和我大呼小叫了?还是说你仗着自己是大族出身我就不敢动你?

朱异回到帐中冷静了一会儿,就听说孙綝想召他再次议事。朱异可能感觉自己也做的有点过了,闻讯欣然前往,打算再心平气和好好谈谈。有人稍微知道孙綝的脾气,干脆劝他先躲一躲,可朱异的回答却相当敞亮:“子通(孙綝的字)是我们的家人,有什么可怕?”是啊,朱家和孙綝已经是这么共生的合作伙伴,按理来讲总不能因为这点事闹成火并吧?

[4]光荣《三国志13》的朱异形象

然而孙綝从来就不是一个能从常理解读的人,朱异进了孙綝的大帐,就再也没能活着出来。杀了这员大将的孙綝稍稍解气,感觉除了自家人谁都不太可信,干脆让弟弟孙恩带兵前往救援。朱异都搞不定的事情,孙恩当然更搞不定,不过这一次,孙綝也没再纠缠,干脆直接放弃寿春打道回府了。

就在朱异糊里糊涂被杀之际,诸葛诞仍然枯坐在城中等待救援。起初,诸葛诞还对司马昭围城的策略嗤之以鼻,司马小儿不晓军事,淮南一带到了入秋,不久就会发起大水,就算吴军不来,老天爷也会替自己把他们的防线变成汤泡饭,哪能这么打仗?可也许这个时候的司马家确实是天命所归,到了汛期,寿春的天气却不肯降下一滴雨水,淮南竟然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这个时候来了一次难得一见的大旱。

不知诸葛诞还记不记得,二十年前的燕王公孙渊,也曾在和司马懿交战的时候碰巧遇上了大水,被诡异的天候落井下石,直接冲向了身死国灭的结局。为什么这要命的天气每次都会站在司马家一边?诸葛诞已经没有时间思考这是什么原理了,眼看着解围吴军一败涂地,身边的亲信将领蒋班、焦彝建议,趁着城中人心还没溃散集中兵力解围。对于这个建议,文钦却以吴军客将的身份提出了不同意见,这个老粗在吴国待了几年,也开始变得会以吴人的政治思维思考问题。文钦认为,现在城中还有两个全家的重量级人物,而全家就算地位有所折损,也还是孙吴最重要的家族之一,就算孙綝不想,孙亮和孙鲁班也一定会想办法发兵救他们出围。全家既是公主之家,又是兴盛外戚,小皇帝和全公主哪有坐视全家覆灭,孙綝独大的道理?

然而,蒋班、焦彝坚持突围自救才是唯一生路,文钦见这两个小将敢和自己顶嘴,登时勃然大怒,双方闹得气氛很是僵硬。斟酌衡量以后,诸葛诞决定站在文钦一边,在寿春城内继续固守。蒋班、焦彝看诸葛诞如此信用靠不住的吴人,感觉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干脆翻出城外,投降了司马昭。

可文钦没想到的是,全家在孙吴的失势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认知。不知全家是惹上了什么官司,全怿的两个侄子居然干脆带着家人和部曲渡江投了魏国。司马昭的参谋钟会得知此讯感觉有戏可唱,模仿这二人的笔迹写了一封伪书,派投降过来的全家亲信设法送给了全怿。全怿拆信一看立刻吓得魂飞魄散:朝廷居然认为自己作战不利,想要杀光全家的人,全家已经在吴国完全没有活路了!

[5]光荣游戏《三国志13》的钟会形象

全家人想投敌,可就不用像蒋班等人一样偷偷摸摸。全怿带着部曲几千人,趁着空隙来到了寿春城前,直接在众目睽睽之下开城出降。虽然这封书信本身是钟会伪造,但全家人轻易就做出“全家人”跑路的行动,也从侧面说明他们在吴国中央的地位已经岌岌可危,或许也正因如此,全怿看到这么危言耸听的书信才不得不信。全家虽然在吴国混的不开,但他们的势力在寿春城内却是一针镇定剂,现在眼见可以起到肉票作用的全家人都出城投降了,那我们岂不是再没有等来援军的可能,还打什么仗?

诸葛诞闻讯恼羞成怒,质问文钦:“你不是说全家不可能被吴国抛弃吗?现在可倒好,咱们先被你带来这几个只有吃饭第一的废物给抛弃了!”文钦这也才明白过来,自己和唐咨本就是没什么基础的魏国降将,看起来还鼎盛兴旺的全家也其实早已成了纸老虎,原来孙綝把我们派过来的时候,就做好了事有不济当做弃子的打算啊!

“突围吧……”走投无路的文钦和诸葛诞,终于意识到吴军不可能会有一兵一卒走到寿春城下,不得不做起最坏的打算。


江左山雨——孙吴中后期的政争与嬗变(十一)功犬逾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