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鼓达人》入门讲坛系列(进阶篇二)

好久不见(并不久),听说我b站发进阶篇一的时候就有人早就水平超过了是吧?
那么现在就该进入进阶篇二了~!
首先我们要知道,水平的提升需要时间去积累,正如上一篇文章所说,一股脑地去打比自己目前水平高很多的曲子反而会适得其反。
以前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一个人看似水平进步特别快,自称10星水平,结果发现只是会打一些10星特定曲目,其他曲目则惨不忍睹,甚至9星曲目也有不少打得十分凑合。这种情况就是没有进行上一篇所说的“广泛地练习”,只挑自己擅长的曲目来练习的确看上去进步很快,但是这样其实并没有真正在难度上站稳脚跟,等遇到难度更加复合全面的曲子的时候就会束手无策。
那么本篇将按照上一篇的计划,围绕魔王9星展开。所以在看这篇文章之前,请有魔王8星的水平(废话)。拥有魔王8星的水平大致上是指:NS平台上所有的8星曲目都能稳定过关,并且一部分可以爆魂的程度。
还是跟之前教程一个流程:想要针对魔王9星进行练习,首先我们得知道魔王9星和之前的主要区别:
一、24分音存在感加强
二、鱼蛋的存在感加强(什么是鱼蛋下面讲)
没错,最主要就是这两点,只要将这两点练习好,再配合8星之前积累的基本功,那就能站稳9星水平。那么接下来将逐个说明难点和练习的方法。
24分音
24分音,之前也介绍过,一般情况下大概是长这样的:

从密度上可以看出,的确比16分音那种首尾相接的形式要密集很多。那么,究竟是密多少呢?怎么样量化地描述这种密集呢?
这个问题其实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好不容易掌握好16分音和8分音之间频率的换手节奏,突然遇到24分音,如果对其密集程度没有一个定量的认识,自然会手忙脚乱。
我们可以拿一段16分音进行对比: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24分音拿的是四连,而16分音拿的是三连?这样对比不是不太恰当吗?
其实不然,这样才是最恰当的对比。事实上,在太鼓的谱面结构当中,16分音当中三连音是最常见的,24分音当中四连音也是最常见的。
为什么?因为
3连16分音的长度等同于4连24分音的长度。
这里的长度,即是谱面视觉上的长度,也是首尾之间的时间长度。
从上面两个例子中也可以很好地看出,无论是16分音还是24分音,第一个音到最后一个音的间隔长度是完全一样的。
正如3连16分音可以理解成两个八分音之间,均匀地插入一个音符。
4连24分音也可以被理解为两个八分音之间,均匀地插入两个音符。
那么在面对24分音的时候,手臂的挥动速度相比面对16分音,应该需要快到何种程度呢?
首先回顾复习一下BPM的概念,BPM就是一种量化衡量歌曲速度的指标,即每分钟节拍数,一拍就是一个四分音,一个四分音的时长则等于四个十六分音。一首BPM为200的歌曲,一分钟的时长能正好容下200*4=800个十六分音。
那么我们现在想知道的其实是在某一给定BPM下的24分音,相当于多少BPM的16分音。
这里的相当,意味着音符间隔时间长度一样,而不是视觉长度。
为什么不能用视觉长度?因为同样是一串三连音,一串是200BPM下的,一串是150BPM下的,虽然视觉上看都是这样,完全相同的视觉长度。

但是从右边飞向左边的速度完全不一样,给你的感觉怎么可能是一样的呢?
事实上,当我们衡量一串音符的快慢时,就是本能地感受音符间隔的时间长度。时间长度直接决定你击打时手臂挥动的频率和消耗的体力。
而视觉长度什么也说明不了。
问题于是转变为:给定某BPM下的24分音的时长,等同于多少BPM下16分音的时长?
这个问题其实挺容易证明的,证明过程略。
算了,还是给一下吧,怕麻烦可以跳过(
先计算BPM为x时,y分音的时长这个推广问题:
设BPM为x
所以倒数1/x就是每节拍(四分音符)的时长。
我们知道一小节是4个四分音符,所以4/x就是一小节的时长。
那么y分音的定义我们也知道:一小节能均匀放置y个y分音。
所以在BPM为x的情况下,y分音的时长就是4/xy,单位是分钟。
再设24分音下的BPM为B,16分音下的BPM为b。
所以可列
4/(24B)=4/(16b)
化简
b=1.5B
也就是说160BPM下的24分,就相当于240BPM下的16分音了。
想知道一首歌的BPM究竟是多少,请移步太鼓百科查询,拥有到目前所有曲目的视觉化谱面:
http://www.wikihouse.com/taiko/index.php?NS1%A4%CE%BC%FD%CF%BF%B6%CA#namco
至于如何去寻找敲击四连24分音的感觉,我有这样一个建议:首先,先感受一下如果是三连16分音的话,敲完需要花多久。然后在对这个时间有个很清晰的轮廓的时候,将敲击的次数从三下上升为四下,再次感受一下。
虽然这个思路用文字描述起来特别傻,但是请相信,这个脉络对掌握24分音的节奏很有帮助,特别是夹杂在散音和16分音之中的情形。
其实除了24分音之外,也有其他不属于4分音、8分音、16分音这种2^n分音的密度形式,比如6分音和12分音。从密度上来讲它们并不算难点,但是多接触一下这类型节奏也对技术水平的全面性十分有益。比如NS平台上的超级马力欧奥德赛主题曲Jump Up, Super Star! Short Version,主题曲摇摇♪晃晃♪和再怎么吃再怎么吃就是典型的12分音曲目。
鱼蛋
鱼蛋,是高难度中最重要的概念。
为了理解,先来看看一串普通的鱼蛋长什么样:

没错,鱼蛋之所以叫鱼蛋,正是因为长得就很像我们吃的鱼蛋!
还没等你反应过来!一连串地!就这么飘过去了!然后留下一脸懵逼的你!
其实鱼蛋缺乏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但是我还是按我的看法给一个吧:
一般情况下,12分音及以上密度的连音,超过7个,就可以被认为是鱼蛋。
要问为什么偏偏以12分音和7个作为划分标准,我也给不出特别合适的原因,只不过的确习惯这么划分。
当然,这个定义也不能囊括所有情况,毕竟上面的描述是基于视觉而非基于时间,有些BPM相当高的歌,八分音符连音的敲击速度都高于一般曲目十六分音连音的速度,在这种极端情况下,八分音符连音也可以被认为是鱼蛋。
总而言之!鱼蛋的最大特点就是,很长!
在讲完鱼蛋大概什么样之后,下面我们来谈谈怎么练习鱼蛋。
可能还没讲,有人已经开始有疑问了。
之前教程中提到三连音和五连音的练习的时候,都是建议熟练所有三连音2^3=8种,和所有五连音2^5=32种。那鱼蛋随随便便就可能长度超过十几位,甚至几十位了,算上排列岂不是成千上万种,要是把鱼蛋每一种都熟练记下来,这游戏还能玩吗……?
没错,鱼蛋的确不是像之前三连音五连音那样去熟练的。
因为在九星水平下的鱼蛋,其音符绝大部分都是以下几种基本类型,或者是他们的简单组合。
由简单到复杂依次列出(仅列出红音开头,蓝音开头的情况和下面列出是完全镜像相反的):
ooooooooooo......
oxoxoxoxoxox......
ooxxooxxooxx......
ooooxxxxoooo.......
ooxoooxoooxo......
oxxxoxxxoxxxo......
oooxoooxooox......
ooxooxooxoox.......
oxxooxxooxxo.......
oooxxxoooxxx......
当把以上10种鱼蛋的基本型熟练之后,那么结合之前的基本功,就能站稳魔王9星水平。
练习的方式依然跟之前练习各种连音一样,可以自己在游戏之外按键或者敲实体鼓的方式比划熟练;也可以寻找鱼蛋比较多的9星曲目,在自动模式下寻找节奏的感觉,然后再关掉自动模式自己演奏来验证并强化正确的节奏感。
反复几次之后一般就会对鱼蛋的节奏在心态上有一个良好的把握。当然一开始可能会出现“明明连音节奏打得挺好,一到比较长的鱼蛋,自己的手到后面就节奏太快或者太慢而断掉”这种情形,这些都是正常的。
NS太鼓上就有那么一首十分适合练习的9星鱼蛋曲,那就是大黄蜂的飞行(好了,我知道也叫野蜂飞舞)。希望各位能以过关或者爆魂为目标挑战这首曲子,如果能做到以上,那就说明对鱼蛋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
当然这首曲子其中有一条长鱼蛋会不太符合上面的基本型,难度较大,一时间打不上也是很正常。在刚开始练习鱼蛋的时候基本可以忽略这玩意……

当然你要是能打上这条鱼蛋,那我只能对你说666。这意味着你十分接近这首曲目的全连,并且请接受我对你耐心练习的膜拜!
从魔王8星上到魔王9星的确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过已经站上8星的各位肯定早就明白了不断地练习才是最好的老师,这点之前已反复提及,就不在此重述。
当把24分音和鱼蛋这两个难点克服之后,恭喜!你已经可以挑战太鼓达人这个游戏中最后一个难度,也同时是所有难度中跨度最大的魔王10星啦!
很感谢各位能从本系列一开始看到这里。那么请期待接下来的进阶篇三。
惯例:

那么最后,我们下期见~!
【进阶篇二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