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襄公之仁义
看过东周列国志的人一般都会记住一些有趣的冥场面,比如“包括你”,重耳“专业”随从,重耳的神周瑜式报恩、狐偃解梦。不过最为津津乐道还是宋襄公的仁义,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数个有趣的笑点。

宋襄公,非严格意义上春秋五霸之一(有争议)。众所周总,初代霸主姜小白在晚年时发生了点小意外,除了增加了一堆蛋白质外基本上无大碍,在他发生小意外的时候齐国也出了点小事情。宋襄公护送了齐孝公回临淄,帮前任霸主处理了身后事,此时他志得意满,准备着接下小白的接力棒。

在一次会盟,宋襄公面对臣下的质疑,他提出小白教授他的成霸业的方法,那就是仁义!然后反手砍了迟到的鄫国国君。此后,他就以这一理念为实现自己的霸主之业而前进。

不过现实可能对宋襄公不是很友好,宋襄公几次会盟诸侯王们多数都是下次一定。于是请了齐侯和楚子撑场子。此后一次会盟又请了楚王,然后被楚王请去南狩了。他忠诚的臣子直接宣布他跟小白作伴去了,直接上演了春秋版土木堡,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复位后气不过打楚国,因为所谓的仁义拒绝半度而击,然后受到了楚国不小的伤害,不久后还真是见了姜小白,成为了隔壁足利义明的榜样。(不过隔壁这人可不是因为仁义,而是觉得自己武力高强,优势在我,不过榜样的力量更强,这人直接在战场上见了姜小白)。

总之,宋襄公的仁义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数的乐趣,也被后世无数人批评,可以思考一个宋襄公本人的问题:仁义,错了吗?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这么回答:带人,时代变了。且不说东周天子衰弱和这种“仁义”的落后性,这种“ 仁义”从西周末年就开始解体了,代表事件就是周宣王强迫鲁武公废长立幼。自从犬戎给周幽王造成了不小的伤害,东周天子表现的不能说雄才大略,至少也可以说是挺适合行尧舜之举的,仁义的解体是必然趋势,在宋襄公之前的繻葛之战、长勺之战是周式仁义解体的必然结果,也是周式仁义解体的助推剂,至于宋襄公被楚国的假王请去南狩,小事情了。有趣的是后面楚国的假王也因为仁义走了宋襄公的老路,宋国的假王还趁机抢了楚国的地。

其次,宋襄公的仁义具有虚伪性。宋襄公会盟把迟到的鄫国国君送去见了小白,这太仁义了,他真的,我哭死。不就是欺负人家鄫国是奇葩小国吗,好像有多高尚似的,到楚成王向宋襄公问罪时我是很解气的。而且楚国先祖作为周文王的老师为周朝立下汗马功劳,却遭到冷落,被塞了个子爵应付了事,而且每次朝见周王都是坐冷板凳,最后楚国僭号了,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宋襄公所倡导的“仁义”多么虚伪。

重要的一点,没有实力的仁义就是空中楼阁。小白为什么讲仁义,因为他一不仁义大家都会很惨,说白了就是小白有实力讲仁义。但是宋襄公有吗?没这个能力知道吗?人家小白也有话要说,我带的是什么?我带的是仲父!就这一批人你宋襄公都在讲仁义,他能讲吗?讲不了知道吗?这样下去要输楚国了,郑国输完输楚国再输齐国,接下来就没得输了。要把仁义这个理念搞好,公子目夷带的蛮好的为什么把他换了?输给楚国这么一个假王真子爵、你还告诉我怎么解释?脸都不要了!宋襄公第一次请齐侯和楚子会盟,楚国直接以真实的子爵身份参与,是因为齐侯,而不是某个“真公”。齐侯下次一定了,那么真公只能乖乖跟着假王去南狩,或者在泓水被假王教做人。

但是宋襄公的仁义不能完全否定,他还是有很多闪光点的。比如被楚子抓去南狩,公子目夷等人直接接管大权,不承认宋襄公,并且在面对挟持宋襄公的楚军时还口吐芬芳,要多寒心有多寒心。后面楚国放了宋襄公,他自觉没脸见人,然后想跑到卫国,但是公子目夷等人刀子嘴豆腐心还是迎回他复位,他也没有追究这些人的责任。这可能原因很复杂,但这还是证明了他是真的讲仁义的,至少比后世绰罗斯祁镇不知好了多少。姬重耳流亡在外,他的那些姬姓亲戚们对他就像亲兄弟一样,不过是李世民的那种方式,在曹国还收到了“杰哥之礼”,而宋襄公是极少数对他好的诸侯王,这点算是他对自己仁义的践行。
宋襄公的仁义后世有不同的评价,但总之,这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有趣的内容。

注:仅是讨论电视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严禁讨论敏感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