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阴性结果的meta分析为什么能在柳叶刀(SCI顶刊)发表?

阴性结果研究很难发表,这是很多人陷入的误区。不仅仅是meta分析,原始研究也是如此。只要结果是不显著的,就觉得不舒服,一定要想方设法得到一个阳性结果,不然就觉得没意义,不能投稿。
如果你也有这种想法,请回忆一下你看过的文献,都是阳性结果的吗?每篇文献里的所有结果都是阳性的吗?如果是,请多看10倍的文献。
如果你也有这种想法,请认真学习meta分析的理论知识,meta分析的出发点就是解决争议性问题,如果发表的文献都是阳性的,哪来的争议性。
如果你也有这种想法,请理清楚研究设计、研究目的与统计分析的关系。统计分析结果只是一些数据,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只有结合研究设计、研究目的才有“意义”。

说了这么多,还是让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篇meta分析告诉大家答案吧!

这篇meta分析重点研究的是,重症急性肾损伤患者,延期与早期肾脏替代疗法(Delayed versus early initiation)比较,28天死亡风险的差异。Meta分析结果显示,28-day mortality的合并结果不显著,亚组分析(性别、年龄、SOFA score、Sepsis status、慢性肾脏疾病史)结果也不显著。

其他次要结局的合并结果也不显著。

甚至不良反应的差异比较也不显著。


当然,这篇阴性结果的meta分析能在柳叶刀发表,肯定有其过人之处。例如:
1、采用的是IPD meta分析(需要联系作者索要患者的原始病历数据),结果更加客观、可信度更高;
2、选题得到审稿人、临床专家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3、合并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对临床实践有着重要指导价值(肾脏替代疗法的开始时机,对重症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死亡风险没有显著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