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王国】海岛上的恐龙很早熟!

【恐龙王国】海岛上的恐龙很早熟!

恐龙不仅生活在中生代的宽广陆地上,还生活在被海洋环绕的岛屿之上,其中比较著名的海岛恐龙就包括了欧罗巴龙(Europasaurus)。

图注:生活在海岛上的欧罗巴龙,图片来自网络
一听“欧罗巴”三个字就知道这种恐龙发现于欧洲,准确的说是德国的北部。欧罗巴龙的化石在1998年被发现,那一年《侏罗纪公园2:失落的世界》刚刚上映。其实发现欧罗巴龙化石的是侏罗纪海相地层,地层中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化石非常丰富,恐龙化石还是第一次发现。
随着发掘的不断开展,越来越多的恐龙化石被发现,化石的密度也非常高。到2002年,古生物 学家清理出了一个完整的蜥脚类恐龙头骨化石,这可是欧洲首次发现完整的蜥脚类头骨,立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图注:古生物学家正在清理化石,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欧罗巴龙的头骨建模,图片来自网络
2006年,欧罗巴龙被正式命名,其属名意为“来自欧洲的蜥蜴”,模式种名为霍氏欧罗巴龙( Europasaurus holgeri),种名献给化石最早的发现者霍尔格·吕特克(Holger Lüdtke)。尽管欧罗巴龙已经被命名,但是关于化石的发掘和研究却并没有结束,在2012年的夏天,古生物学家展开了更大规模的发掘,到2014年时已经清理除了大约1300块化石,还有3000块化石等待进一步的清理,已经发现的化石中则鉴定出了至少20个欧罗巴龙个体,这些个体来自不同年龄段。

图注:霍尔格·吕特克,图片来自网络
欧罗巴龙在分类上属于圆顶龙形类(Camarasauromorpha),其代表腕龙(Brachiosaurus)的体长可达22米,脑袋距离地面的高度为9米,体重约45吨。在腕龙面前,欧罗巴龙就像个小侏儒,其体长只有6米,体重约750千克,这是典型的岛屿侏儒化现象,为了适应资源有限的岛屿环境不得不缩小自己的体型。在发现的所有欧罗巴龙化石中,还有体长近1.75米的幼年个体呢。

图注:《侏罗纪公园》中的巨大腕龙,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欧罗巴龙与人类的体型对比,图片来自网络
古生物学家不仅对欧罗巴龙的体型感兴趣,对其生活方式更感兴趣,就在2022年,维也纳大学和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就利用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扫描了多个欧罗巴龙的颅腔化石,并且利用3D技术重建了欧罗巴龙数字化的内耳结构,并且以此为基础得到了关于欧罗巴龙听觉、社会行为及繁殖的新认识。

图注:关于欧罗巴龙的内耳重建,图片来自网络
当古生物学家观察重建的欧罗巴龙大脑和内耳结构时,注意到其内耳结构包括有耳廓和耳蜗,而且整个内耳较长,证明欧罗巴龙的听觉相当不错,这对于种内交流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欧罗巴龙应该是群居生活的,而且经过通过声音互相交流。
内耳结构不仅与听觉有关,而且还与身体平衡密切相关,特别是在运动中保持身体的平衡。一般来说,新生的恐龙内耳结构都没有发育成熟,会随着成长不断完善,运动能力也随之增强,可欧罗巴龙就不一样了,因为幼年欧罗巴龙的内耳重建显示其结构与成年相似,也就是说刚出生的幼龙就已经具备了很强的运动能力,可以跟随成年恐龙一起行动,这是一种早熟现象。早熟与好听觉都说明了刚出生的欧罗巴龙或许就已经与群体生活在一起,并与成年恐龙进行交流,甚至群体会呆在产卵地周围等待小恐龙破壳并加入自己。

图注:破壳而出的欧罗巴龙与成年恐龙,复原图作者Davide Bonadonna

图注:生活在晚侏罗世欧洲海岛上的欧罗巴龙,图片来自网络
海岛环境不仅重塑了欧罗巴龙的体型,也可以改变了它们的习性,让不同龄年个体之间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适应侏罗纪的海岛生活。

图注:生活在晚侏罗世欧洲海岛上的欧罗巴龙,图片来自网络
文字编辑:江氏小盗龙
图片来自网络及论文,侵删
研究发表在《eLife》上,论文:Marco Schade et al, Neurovascular anatomy of dwarf dinosaur implies precociality in sauropods, eLife (2022). DOI: 10.7554/eLife.82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