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博士申请】从CMU建筑学院到设计学院的跨专业博士申请经历

2022-06-17 01:26 作者:Needle设计空间站  | 我要投稿


今年五月我博士毕业了,距离我申请博士已经四年所以记忆有点模糊。我是2016年本科毕业直接来了美国读研,当时CMU的城市设计项目还很小众,但是给了我不少奖学金,还offer TA/RA的工作,所以就来了,想着应该比较轻松。硕士期间接触了很多参与型城市设计,以及定性和定量分析在城市设计里的结合。毕业的时候因为对社区参与和城市共治的一腔热忱,决定读博接着做这方面的研究。

硕士期间作为助理研究员参与的An Atlas of Commoning展览

硕士期间城市设计项目:威尔金斯堡社区更新
我的申请时间线和动机都非常简单,只申请了本校的项目。当时可以申请的有建筑学院和设计学院的博士项目,但是大部分老师建议我转到设计学院因为我的研究方向偏人文,而建筑学院的项目偏传统理工的定量分析。所以尽早联系了设计学院的老师们,和他们都聊了一下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同时了解他们需要什么类型的学生。因为我的研究兴趣涉及城市设计、都市农耕、社区花园和农场、社会创新设计等,是比较跨学科的,而设计学院的博士项目刚好很欢迎创新型的课题,与传统产品设计和UX/UI设计不同的方向,所以老师们的回应都还挺积极。
我认为我申请中的长处主要是我的景观和城市设计背景,我的几段在设计院、设计公司、和非盈利组织的比较多样的实习经历,以及硕士期间丰富的助教/助研工作经历。另外就是我在城市共治和参与型设计领域理论知识的专业程度,在面试的时候,就这些方面的话题我能很自信的聊很久。最后就是我硕士期间的老师们人都很好,给我写的推荐信都很真诚。后来听我们博士系主任说,我的老师们给我写的推荐信是他见过最好的推荐信,不仅仅是夸我,还明确点出了我的不足和我是怎么通过努力弥补这些不足的。
所以,相对应的,我申请的短处主要就是语言。我的写作和口语能力肯定是不如美国申请者。我们学校设计学博士的毕业要求其实已经接近人文社科博士了,需要完成50-70k字的博士论文,每学年两次汇报审核,以及每学期承担教学任务。所以在申请材料里我着重阐述了我自己的写作计划,以及为什么我有能力满足这些毕业要求。我至今还清楚的记得,在发offer前面试的时候,我们系主任是这么说的:“每一个博士申请都各有长短,你的长处我们都很清楚,但是你的短处,恰恰是我们愿意给你这个offer的原因,因为我们看到你身上有着能克服这些短处的潜力。”
另外对我帮助很大的就是学校的写作中心,基本上每个学校都有,对本校的学生是免费的。导师不可能有时间帮你很仔细的看research proposal,所以自己一定要找写作老师一句一句的修改。从中也能学到很多段落、句子结构的tips,摆脱中国式英语思维,建立critical thinking & writing的习惯。

博士期间最为共同策展人参与的第比利斯建筑双年展

博士期间对食物系统的研究

博士论文中的案例研究:美国匹兹堡加菲尔德社区农场
总体来说,我的申请过程还是很顺利的,中间偶尔因为不确定性而焦虑过,也都克服过去了。一定要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很清楚的规划再进行博士申请的规划才不会all over the place。如果非常热爱科研、已经想成为高校老师,就提前了解毕业之后的选择,这样当你开始博士学习才不觉得这是一条看不见尽头的路。分享我的导师在我拿到offer后和我说的一句话:博士是马拉松,接下来你就要自己跑了。


【博士申请】从CMU建筑学院到设计学院的跨专业博士申请经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