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的本质-反向超导
一、前言 前一段事件美国印度裔科学家搞出所谓的室温超导,经过其他的科学家的验证,最终确定其搞出来的材料不具有超导特性。最近又有韩国科学采用炼金术的方式号称搞出来了室温100℃以内的室温超导,但是根据材料演示超导现象的视频及其他科学家的解读可以得知,其最多是一种抗磁性材料。综合前述,已经说明到目前为止所谓的室温超导研发处于失败状态。 据此有人会问,室温超导是否真的存在?我们人类文明是否真的能够搞出室温超导材料,以此让我们的文明发展起飞?其实,在这之前我也在本微信公众号“道无痕”发表过关于超导的相关设想,不论是以前还是现有的科学家搞出来的超导理论,还是我那些关于超导的天马行空的设想,都只是只看到超导的表象或者其他外部形态,没有搞清楚超导的本质。 经过一番思考我终于搞清楚超导的本质了。 二、超导的本质 我个人只要存在量子现象和玻色凝聚态,那室温超导一定存在,因为室温超导是一个相对状态概念,不是绝对的。所谓的室温就是以零摄氏度为坐标起点,当物体本身的状态处于相对于低温或者高温超导的温度状态坐标时(比如一种其高温或者离子态状态下其电阻很低,一旦其降低到室温或者由离子态转变为液态或者固态,其电阻就可以降低到零称为所为的室温超导体),而外部环境为室温时,就实现了所谓的室温超导,这样就是物体本身超导状态和外部环境室温形成一种量子叠加态,这就是超导的本质。 看到前述第一段,很多人也许没看懂。这不是大家不够聪明,这是因为接受现代教育和知识,被现有的认知限定和固化了思维。下面我就给你解释一下。 其大义就是说:超导只是一种相对状态,不是一种绝对状态,超导这种相对状态,就让室温超导的存在变为可能。而我们在把思维转换到室温上,我们常说的所谓的室温,就是0℃之上是个我们生存的温度,而我认为所谓的室温也是一个相对状态,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海拔低的地方因为气压高所以水的沸点为100℃,而海拔高的地方因为气压低所以水的沸点远远小于100摄氏度。这就说明,物质在不同的环境中达到同样的状态是相对。既然这样我们是不是可以反过来,某个物质在同样的环境下达到不同的状态也是相对的,比如水在室温状态下可以是固态、液态、气态,甚至可能是离子态,而且这三种状态成立后,不需要额外的外部提供支持仅凭其自身就非常稳定的维持一段时间,本来水的这几种状态需要处于不同的环境下产生并维持的。有人说这个和你说的超导的本质什么关系?别着急请听我继续。 其实上述离子就说明了一个情况,物质的某种状态一段形成,哪怕其处于不利于稳定维持这种状态的环境,其也可以凭借物质状态自己稳定的维持一段时间,如果我们有办法抑制这种状态下物质内部微观层面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导致其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减缓,就可以让其这种状态以更长的时间稳定的维持下去。 说到这,那到底和所谓的超导本质的相对性有什么关系?通过前述设想及论述,我认为其实要实现所谓的室温超导很简单,所谓的超导就是体现在超导上面,要实现室温超导,我们只需要将合成超导材料最大电阻反向往上推,就是说我们只要找到一些高温情况下电阻小于目前常温下比较优良导体材料的电阻,当我们将这种材料通过合成降低到接近零0℃室温或者在室温情况下改变其状态,那就可能在室温条件下实现超导。光看理论解说,可能有人看不懂,我还是举例吧,比如我找到或者合成一种材料,他处于200℃温度的环境下,其电阻等于或者小于金银铜铁等导体,那如果我将他放入0-20℃的环境温度中其电阻是不是更低或者达到超导要求的0电阻呢?我们都知道,温度越好电阻越大。但是我认为并不是,之所以温度越好,电阻越大,那是因为温度越高熵值增加,导致微观粒子越活跃,这种活跃导致微观粒子不规则的运行而后因此进行了一些不规则的相互运动。 如果有可能,制造出我在前一篇文章《超纯材料》里面论述的高纯度材料,因为材料纯度超过百分百,组成他的微观元素原子是同质性,这种同质性让材料内部的微观元素原子的排列更加有规律和整齐,这种规律和整齐,在加上元素原子都是同质性,这就让微观粒子相互作用是比较有规律,就好比训练有素的部队在战场上行军布阵进退有序一样。这样的话,哪怕温度再高,材料里面的离子再活跃,那些离子的在相互作用过程中也是整齐划一,不会出现到处乱窜的混乱状况。 所以,看到这里的人你觉得室温超导是否真的存在?是否真的有可能实现呢?其实是否存在,能否实现,就看看他涉及的一些本质现象就知道。有人说超导就是量子力学的宏观表现,也有人说当处于玻色凝聚态情况下就能实现超导状态。其实量子力学的宏观现象也好,玻色凝聚态也罢,玻色凝聚态只是量子力学的一种表现形态罢了。最后顺便提一下,好像芯片处于一纳米一下,电路就会出现量子隧道穿越现象,不知道这个和超导是否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