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微距测量——巧用振荡器

2020-08-28 11:17 作者:硬木课堂  | 我要投稿

背景知识:涡流,由一个变化的磁场跟金属体相交,或者移动的金属体跟磁场相交,从而在导体内部产生感应电流的现象。铁质金属体靠近电感后,由于铁的导磁性,会改变电感磁力线的分布,从而改变电感的感值。并且涡流会产生感应磁场,也会改变电感磁力线分布,改变电感值。由于导体内部的电阻,涡流会产生热量,所以涡流也会改变谐振电路的幅度。利用涡流的这个特点,开发出了涡流探伤仪,电磁炉,涡流焊机,涡流测距,涡流测速等等,多种电子仪器。

关键字:LC运放振荡器,整流滤波,涡流,正向放大器,调零

方案分析:使用运放构成LC振荡器,外部的可移动铁片可以调节距离电感L的远近。这样振荡器的正弦波幅度会由于涡流改变而发生改变。将振荡器的正弦波经过二极管整流滤波转换为直流。直流经过调零和放大后送给电压表头(万用表用的电压档),定标调节放大器的增益就可以用电压来表示测试的微小距离。

整体搭建的实物图

下面分步来分析每一级电路。

LC的谐振特性

        使用硬木课堂bode图(扫频仪)功能时的连接方法。HSS信号源提供扫频信号,AIN1接输入,AIN2接输出。


Bode图配置。起始频率10KHz,终止频率100KHz。每十倍频程选20点。信号幅度500mVpp。点击绿色箭头,开始扫频。可以看到LC有一个谐振频点,在这个频点,输出比输入达到最大。由于单独测试LC谐振时的寄生参数跟将LC接入运放电路的寄生参数有差别,所以这个谐振频点会有变化。但是大致是在这个频点附近。

LC运放振荡器

        运放电路从A点进入是反向放大器,从B点进入是正向放大器。运放的输出作为LC的激励。所以第一个问题是LC的输出接A还是接B?


        运放振荡器需要交流通路是正反馈,直流通路是负反馈。这样交流可以起振,并且直流不会偏到电源轨。如果Out接A点,B点接GND,这时直流是负反馈。如果out接B点,A点接GND,则直流是正反馈,运放输出会偏到电源轨。所以out应该接A点,B点接GND。

        用示波器双综观察振荡信号的相位差,并且使用XY模式画图。点击示波器上的“水平”按钮,左下角选择“XY模式”。可以看到两个信号不是反向放大器的180度相位差,而是132度相位差。这样运放就不再是工作在深负反馈状态。由于LC的相位延时,相当于加入了一定比例的正反馈,发生振荡。

单次捕获观察起振

        设置触发源为CH1,触发位置为2。去掉LC中的一个电容,然后点击“单次捕获”。示波器开始等待触发信号。然后插上这个电容,信号开始出现,达到触发电平后被抓取一屏。

整流滤波

        选用1N60二极管来进行整流。将振荡器的输出转换为直流。用HSS发测试信号,示波器双综观察整流滤波的效果。

频率低的时候,高频没有完成滤除,AIN2是直流叠加高频波动。

高频时,滤波效果很好,直流稳定。

调零和增益分析

        将整流滤波跟振荡器连接起来。就可以测试铁片距离变化产生的直流变化。国标3mm的螺丝,转一圈是移动0.5mm(500um)。旋柄带动螺丝进而带动铁片移动。在铁片上画上刻度,可以区别1/8圈。

        电感使用E字形铁氧体磁芯,线圈放在E字的中间柱上。E字磁芯开口,没有放另一半E字磁芯。这样电感的磁场可以进入铁片产生涡流。

        先看一下刻度0时的直流,和刻度1圈时的直流。这时用到硬木课堂的万用表功能。万用表COM接GND,V端接整流滤波的输出。

        可以看到,0刻度时的基础DC是1.4V,调零就是要把这个基础DC调节为接近0V。并且,1圈和0刻度时的电压差是0.2V,电压表的显示5V对应0.5mm,所以需要25倍增益将0.2V放大到5V。

        根据上面分析,设计最后一级放大器时,P1需要调节为48KΩ,才可以得到25倍放大。S1需要设置的DC要满足  DC* 24 = 1.4*25,DC=1.458V。设置好这两个初始值,然后再细调。

        设置好P1电位器的48KΩ


调零过程

增益定标

        旋转1圈后进行增益定标。这样旋转1圈对应到5V。


联调测试

刻度举例

短蓝色线是刻度起点

测试表格

将距离和直流值画出曲线

总结:简易的微距测量达到了不错的线性效果。通过这个电子制作,覆盖到了运放LC振荡器,二极管整流滤波,放大器,调零计算和增益计算。并且进行了整体的调零和定标。为后续的电子电路综合设计打下基础。




微距测量——巧用振荡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