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纲要上+3本选必整合)

2022-12-28 10:53 作者:万俟子琅的燕归  | 我要投稿

补充


02:56


一.时间轴

BC770平王东迁;春秋时代开始

BC6世纪佛教诞生

BC525波斯吞并古埃及

BC509罗马建立共和国

BC476春秋结束

BC475战国开始

BC5世纪雅典伯里克利主政,鼎盛

BC450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

BC356商鞅变法

BC330亚历山大进入两河流域,消灭波斯

BC324孔雀王朝建立,古印度覆盖

BC256秦灭周王室,修都江堰

BC221秦朝建立

二.经济

1.农业

(1)发展:铁农具、牛耕、水利——都江堰、郑国渠、芍陂

注意:铁农具、牛耕(春秋战国基本普及)不一定代表铁犁牛耕(春秋战国后期开始出现,西汉时期全国基本普及)

铁农具>铁犁(比较厉害之一)


都江堰★影响: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2)影响

①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小农经济开始形成

③推动社会分工,促进工商业繁荣

注意:小农经济主要强调规模小 手工劳动

2.工商业(加粗部分各个朝代通用

治铸业、纺织业发展

手工业分工更细

商业活跃,工商食官政策被突破,出现私商和著名大商人(吕不韦);但另一方面开始重农抑商政策

④货币形式多样,流通广泛

⑤中心城市涌现

三.政治

1.周天子王权衰落,分封制、礼乐制被破坏,宗法制遭遇重大打击

2.诸侯争霸混战,先后涌现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3.诸侯国内卿大夫崛起,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4.各国纷纷延揽人才,改革变法,国力增强,郡/县制、官僚制等新制度产生

5.华夏认同观念发展,统一趋势出现,夷夏观,夷夏之辨

注意:春秋战国时期是郡制和县制,还没有形成完整体系,真正形成是在秦朝

四.商鞅变法

1.背景

①历史大变革

②铁器使用,牛耕推广,生产力发展

③生产关系急剧变动,各国兼并战争剧烈


11:23


④诸侯国为富国强兵,兼并战争中自保强大,纷纷改革变法

插入:②③是根据马克思唯物史观分析

所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变革是因为生产力经济基础的变革

2.时间:BC356

3.内容

①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分田给农民

插入:土地私有→家庭为单位耕种→小农经济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③废除世卿世禄制(世官制),限制贵族特权

④军功爵制,奖励军功

补个八卦:如何算杀人数量→割耳朵


14:32


⑤什伍连坐

⑥建立县制

⑦强拆大家庭为小家庭

思考题:

强拆大家庭,为小家庭符合中国古代主流价值观吗?如果不符合,那么产生的冲突的本质是什么?反映了什么?-_-||

4.影响

①顺应历史潮流,集各国变法之长

②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最彻底

③推动了社会变型,建立起君主专制制度

④富国强兵,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五.思想

(一)孔子

①仁、为政以德,恢复周礼(部分史学家认为孔子代表奴隶主利益)

②有教无类

③整理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二)老子

①道

②朴素辩证法和唯物史观

③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三)百家争鸣

1.背景

①社会大变革

②经济发展

③阶级关系变化

(奴隶主阶层衰落,新兴地主阶层崛起)

④士阶层的崛起和活跃

士:原指练武的人,现多指读书人

⑤学术文化的繁荣

(教育下移,出现思想学术文化繁荣,促进百家争鸣出现)

2.代表人物

(1)儒家

①孟子:人性善,仁政(针对统治者);民贵君轻(没被弄死很厉害)

②荀子:人性恶,隆礼重法、礼法并施,王霸兼用;君舟民水(唐太宗李世民发扬这句话)

补充:

王道→以理服人

霸道→打,打到你怕

(2)道家—庄子:逍遥自由


34:11

补充

(3)阴阳家—邹衍:五行相生相胜

(4)墨家—墨子

①代表下层手工业者利益

②节俭尚贤,兼爱非攻

注意:儒家的爱是有等级的爱,墨家都爱

(5)法家—韩非子

①主张君主以法(制定法律)、术(权术)、势(威严的气势→神秘→神化)驾驭臣下,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②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③认为历史向前发展,改革变革

④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3.评价

①是春秋战国社会经济阶级关系变革的反映

②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注:后期可以政治中国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到底有几次…

③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理论基础(与前面背景的③对应)

④成为中华思想文化源头



定哥叮嘱:稳打稳扎、系统

积累概念 做题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纲要上+3本选必整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