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宋赵广起义始末
今天简单写一写赵广起义。
四川在南北朝时不能说是民不聊生,但是远在长江尾的朝廷明显对于这块长江头的天府之国没有多大兴趣。因此他们所设置的刺史、太守也就是啥都不会干,贪污剥削一事做得风生水起。在刘裕平灭谯蜀之后二十年内,四川没有发生太大的动乱。
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官员都懂,对于百姓始终要可持续性地竭泽而渔,把他们始终压迫在饿死的分界线上。否则一旦出事,自己的小命必然不保。
可是到了元嘉九年(432),四川地区的民变突然就如王八通校——憋(鳖)不住了。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发现一根幕后的搅屎棍——仇池。
仇池就是巴掌大的地方,但是它的地理位置好啊。北面是关中,南面是四川。关中是拓跋焘的地盘,仇池王杨难当自然不敢多碰。那么只剩下益州了。杨难当的计划是联合蜀中的反宋势力,和他一起相约起事。
他找到的人叫做许穆之。许穆之在和杨难当喝了几次酒之后,觉得对方都是可以合作的对象。于是他们一拍即合,约定:事成之后,平分四川!
“牢不可破的联盟”了属于是。
许穆之觉得自己的名字太拉了。于是他改名叫司马飞龙!嘿,我是老建康司马家的人,格局怎么能够与这些丹徒县的虫豸相为伍。我,司马飞龙,今天就要光复大晋!
他召集群众说:益州刺史刘道济,信任小人长史费谦、别驾张熙等人。狂征暴敛,残害人民,又设立诸多禁止售卖之物,使农、工、商一起失业。今天,我们就要上成都,问刘道济讨要个说法!
民众感到终于可以出一口恶气了,于是在司马飞龙的振臂一呼之下,一千余人操起了手中的农具,冲向了巴兴县的县衙,将县令给拖出来剁了。之后驱逐了阴平太守,司马飞龙以阴平为阵地,称帝,以光复大晋为目标。
刘道济得知了这个“惊喜”,想都没想就让人去镇压。正当主力五城人制氐奴、梁显等部众将要出发的时候,费谦出来搅和了。他觉得这个制氐奴是个什么玩意,卑鄙小人,没见过世面的土著,还让他去当兵打仗?
可笑!
可是这一停,讨伐的军力就没有出过成都。司马飞龙又不是什么火星子,在空气中会自己熄灭。相反,他正以一种燎原的态势烧进了益州。
制氐奴因为受到费谦排挤,于是离开了成都这个是非之地,顺理成章地倒向了司马飞龙一方。同他一起倒戈的,还有同乡赵广。他们两个投敌之后拼命地向成都传假消息:说司马飞龙还在阳泉山中,只有数千人响应起义,现在正趋向广汉。
成都方面派出参军程展以及治中李抗之,以……五百人去剿灭司马飞龙余部。结果这消息自然不准,五百人在山间一下子被起义军给包围了,程展以及李抗之全部白给。
这时,赵广正式加入了起义军一方。后来在一次战斗中,司马飞龙殿下在攻城时不幸身中流矢,于是光伏晋室之业就中道崩殂了;也有说是赵广用了点小伎俩,把司马飞龙骗到军营中杀了,之后再将他尸首埋了。总之,七月初司马飞龙起事,到了八月,赵光就是主力军了。
为什么呢?对于起义军而言,自己的文化水平有限,如果是有政府那边叛逃过来的官员的话,那必然会被受到重用,进入高层。赵广很可能就是借着这样的途径进入了叛军的领导层,然后夺取了最高权力。
这一切悄无声息。
星星之火遂成燎原之势。赵广走向了开辟造反根据地,以小城市包围大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我说的)。
不久后巴西人唐频聚众起义,赵广兵不血刃就攻下了涪城与巴西。在这之后,赵广一路高歌猛进,涪陵、江阳、遂守郡的太守和刘道济一个货色,都是脚底下一抹油跑了。
这下半个四川都属于赵广了,全部蜀人,包括山间的土著、民间的农民,谯蜀、成汉的后人(过了这么久还在)都纷纷杀掉了自己的地方官,向赵广投诚。
赵广决定:向成都进军。
刘道济的“高明”之处在这里就体现出来了:他能守城。并且他坚守的时间至少要比二战中的法国要长。赵广使尽浑身解数,也无法攻入成都,更无法带领手下的农民兄弟们进城吃土特产。
这个时候,在起义军中突然谣言四起,大家纷纷猜测自己的精神领袖——可敬可爱的司马飞龙先生被赵广这个后来者杀掉了。我们起义的目的就是要跟司马飞龙混,绝对不能让赵广窃取了起义的果实,于是他们放出话说:如果三天之内见不到司马飞龙本人,他们就不跟赵广混了。
赵广有些心慌。农民兄弟一走,自己可不就成为孤家寡人了吗?到了第三天,他向起义军宣布,大家来三千个人,随我去城郊的阳泉寺把司马飞龙给请出来。
三千人到了阳泉寺,只有赵广等几个侍从进入寺庙中。当然,这寺中是绝对找不到司马飞龙的。于是赵广四处搜寻,找到了一个和司马飞龙长的很像的僧人程道养。
就是你了!
赵广将程道养带到了小屋里面,对他威胁道:“你和我出去之后,只能说自己叫司马飞龙。这样子的话,我还可以保证你后半辈子大富大贵。如果不去的话,门外那帮乱兵会杀了我,不过在此之前,我会先……”他做出一个断头的动作。
程道养本来就是一个僧人,从来没想过自己会遇到这样的事情。他经过权衡利弊之后,不得已才遵从了赵广的胁迫。
赵广随即拉着程道养出了阳泉寺,对手下说:“你们可看好了,这是你们的司马殿下,大家还不快下拜?”
现场的人跪下,又发出了一阵欢呼声。
赵广顺势给程道养加了几个头衔:称他为蜀王、车骑大将军、益州梁州二州州牧,改元泰始设置百官职位。看来,赵广已经是建立政权,打算和刘宋分庭抗礼了。
这也很正常嘛,前方就是成都,打下来就可以割据蜀中。我赵广虽然当不了李雄,但是当个谯纵总该是可以的吧!
当然,程道养是精神领袖,先不可以动手,但是自己的官可以先加起来,那就封自己为大将军吧!比如说还有几个同伙,程道助(道养弟弟)、制氐奴、梁显(也投降了)、张寻、严遐等人都是加官进爵。而实现这一切唯一的条件就是得攻下成都,否则就是一张空头支票。
赵广的起义军十余万人围攻成都。但是成都还是很坚实的,刘道济虽然处理政务不行,但是自己的内部没有出内鬼,打开城门迎接起义军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刘道济自己也想过反攻,可是城内的兵力实在是不多,勉强让中兵参军任浪之、裴方明率领一千余人出战,但是城外有十万人围在门口,又不是十万头猪!所以刘道济的突围行动以失败告一段落。
赵广又打出了一个“和谈”价码:只要送费谦和张熙过来,我们起义军就自行退去。
很诱人是吧?可是人放出来了是一回事,起义军走不走又是一回事。刘道济可不想被骗。所以这事儿也没有谈成。
转眼间到了十二月,围城已经有了三个月了。在这期间,裴方明对程道养发起过攻击,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成都的包围圈始终是解不开。
必须找到一个突破口。
江阳人杨孟子,早期投身义军,被赵广安排在成都城南攻城。在这里,他经常与宋军方面的参军梁俊之作战,但是梁俊之却看出了杨孟子内心的动摇:赵广成不成功真的不一定。于是他主动伸出了橄榄枝,写了一封劝降信射出城外
杨梦子秘密地看了这封劝降信,觉得梁俊之的话很有道理,于是与城内的人取得联系,在一个晚上秘密接见了刘道济。刘道济的态度十分诚恳,马上给他写任命官职的委任状,随后要他在几天后的进攻中,随着官军突袭赵广的敌营。
杨孟子回去准备了。可是他的行踪却让赵广产生了怀疑:杨孟子这个人几天都不见他在中军大帐里指挥,反而行踪诡异,他不是与刘道济联合,要暗中阴我吧……这时又有部下报告说,杨孟子已经和刘道济取得联系,叛变投敌了!
消息也很快传到杨孟子那边。杨孟子见赵广知晓了自己的密谋,自己再留下去也并非万全之策,他彻夜带着人狂奔。想要投靠尚未沦陷的晋原郡太守文仲兴。赵广见杨孟子跑了,看来是坐实了投敌的阴谋,又让人在他身后穷追不舍。
杨孟子到了晋原城下,对着城头大喊:“我乃成都刘道济主簿杨孟子,贼军且至,速放我入城!”
文仲兴与杨孟子连忙调集城中能用的兵力,前往抵御赵广的追兵。无奈势单力薄,晋原还是沦陷了。
文仲兴与杨孟子被送到赵广大营中斩首。
回过头看另一边,刘道济获悉,杨孟子被发现的身份的消息。在短暂的默哀之后,裴方明对刘道济献策:现在贼军有一半去追赶杨孟子,正是出城作战的好时机!
裴方明立即出门击贼。面对仅剩不到两三万人的起义军,裴方明终于打了一场胜仗。流民看见赵广估计是大势已去,于是作鸟兽散。程道养在乱兵之中勉强保住了七千人,还有五千人被赵广的将领聚集起来,退回了涪城。
在前线的赵广刚刚杀掉了杨孟子,就听说自己的老巢被端了。赵广马上率领主力反击。宋军正在欢庆胜利,突然城外又出现了一大群的起义军,不禁心生惊慌,连忙退回城内。
赵广虽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是至少还稳住了脚跟,并没有因为这样一次大的突袭而大势已去。
继续围城。
宋军方面出现了问题:城中没有粮食了。
之前的河南境内的滑台、虎牢不算是大城。因此,在打守城战的时候可以支持很久。但是成都的确是超级大城市,益州境内最大的城邑。城中这么多士兵,可都是要喂饱的,否则根本就没精力去打仗。
可是之前因为谋士张熙的不合理分配,成都城内的粮食很快就吃完了。刘道济把目光再一次转向了裴方明:
裴方明,你去抢粮食吧!
裴方明带着两千人出了城,前去赵广营中抢粮。结果赵广几万人直接围了上去,裴方明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只有自己一个人单身逃回了城内。
刘道济知道裴方明现在是军中的主心骨,这场战役又是自己的指挥失误。所以不轻易伤害、责骂裴方明。刘道济为裴方明准备了一壶小酒,想要为他开脱:
您又不是什么“古仁人”,只是一场小败,何必要伤自己的心!起义军的气势已经衰落了,朝廷的援军已经在路上了,你何必担忧城池守不住!
裴方明默然不语,喝完酒就去上任了。
赵广反而高兴死,呦呦哟,这不是裴方明吗?几天不见,这么拉了!他赶紧调集,大批的兵力连夜围攻成都。还在城外架起了大喇叭,反复扬言:“裴方明已经死了,城中速速投降!”
守城的将领不知真假,一阵大乱。
刘道济赶紧让裴方明出来主持局面,他(刘)把自己家中的财物全部捐了出来,对裴方明说:你拿着这些钱去招人,无论如何今晚一定要把这座城给守住。
裴方明马上带人到成都城中招兵买马,得到的回应却极其冷淡:裴方明都已经死了,我们还有什么希望去和叛军打仗?!
裴方明大怒,他站到高处对着人们喊:“大家看好了,我就是裴方明。我没死,我只是受了点轻伤。如今城外反贼猖狂,如果城破,必将把我们一个都不留!如果你们愿意出战,我这里有赏钱,可以先发给大家!如果打退了赵广,那可是有大大的赏赐!”
这一夜裴方明招募到了几千个人,还有无数居民自发出来帮忙,官军打退了起义军的一波波攻击。赵广自知破城无望,只得驻扎在城外观望。
这一战过后,赵广再也没有之前那么强盛了。
到了第二年【元嘉十年(433)】二月,赵广的实力已经大为缩减(没得饭吃都走了),但是还是把成都城围的严严实实。
这个时候刘道济死了。
梁俊之、裴方明密不发丧,将刘道济的尸体草草埋了。保密程度之大,就连他的妻子与母亲都不知道。之后,他们学习赵广拥立程道养的做法,找了一个与刘道济很像的人来发号施令,稳定军心。
几天之后,裴方明打听到了一个消息:程道养因为自己贵为蜀王,所以打算在毁金桥设坛祭天,进行郊祀典礼。
是日,风淡云轻。正当程道养在天台上专心致志的与老天爷进行着对话的时候,裴方明突然就领兵杀到。程道养是不是69岁的老同志我不知道,但是裴方明的确是不讲武德。程道养做梦都没想到自己居然会被这样偷袭。
程道养的打仗水平明显没有赵广高,他一路逃回了广汉。赵广见自己的老领导走了,于是也解除了对于成都的包围,退回了广汉。
这时,裴方明心心念念的朝廷援军终于到了。荆州刺史临川王刘义庆,让巴东太守周籍之带着两千荆州地方的精锐军队救援成都。裴方明与周籍之合兵攻打赵广占据的郫城。赵广不敌,连忙退回涪城。
宋军一路告捷,攻克广汉。
五月,裴方明经过三个月的修整,再次攻向了涪城。击败了张寻、唐频、程道助、严遐的军队。其中击斩伪蜀长沙王程道助、将军严遐。至此,赵广兵败如山倒,只得藏匿于山中。
九月,新益州刺史甄法崇到达成都,斩杀费谦,并继续追剿赵广。程道养与赵广不得已在山中打起了游击战,从郪山到广汉,赵广的余党势力依然十分庞大。
经过两三年的围剿。元嘉十四年(457),赵广、张寻、梁显等人向宋军投降。元嘉十六年(439),赵广想要再次反叛,意图东山再起,结果兵败被杀。
蜀中两年的动乱终于画上了一个逗号。

为什么是逗号?
还记得开头和许穆之接头的杨难当吗?
杨难当选司马飞龙作为代理人。后来,赵广风生水起的时候,他以为赵广只要拿下了益州,他就可以坐享其成,让赵广当他的干儿子,乖乖献土纳贡之类的。可是眼见着赵广一日比一日颓丧,杨难当在深感这次政治投机失败的同时,他深感到只有自己努力,才有把自己仇池这块地做大做强的可能。
元嘉十年(433)三月,按照我们的时间线,此时应该是周籍之与裴方明共同合兵的时候,建康朝廷做出了一个任命:因为前梁、南秦二州刺史甄法护治理不当,因此改任其他官职,由萧思话来接任梁、南秦二州刺史。
九月,北魏以崔赜为使节,拜杨难当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梁秦二州州牧、南秦王。杨难当认为,这是北魏支持自己出兵刘宋的表态。找到了靠山,他开始很有自信地准备南侵计划。
杨难当认为,甄法护即将南下,萧思话又没有到来,这正是出兵的最好时机。于是,他率领举国之力攻击梁州,一举攻破白马关,擒获晋昌太守张范,击败守军鲁安期部。之后再次南下,攻破葭萌关,擒获晋寿太守范延朗。
甄法护见大事不妙,没准下一个被抓住的就是自己了。他以此为借口,丢弃了秦州的治所南城,而转到洋川西城避难。
杨难当兵不血刃攻下南郑、汉中,派遣使臣向北魏告捷,留下部下赵温担任梁、秦二州刺史。
甄法护逃之夭夭,平定外敌的重任自然是交给了新任刺史萧思话。萧思话刚刚到襄阳,就让部下萧承之去收复失地。萧承之一路上边走边招募士兵入伍,兵力一度达到数千人。
大军到了雍州,就攻下了第一个据点磝头。杨难当看形势不妙,宋军大有来收拾自己的意愿,于是他把汉中城给烧了,自己先回师保住老家仇池。他让赵温守住梁州,魏兴太守薛建的守卫黄金戍。
萧思话派遣军队先攻击铁城戍,很快告捷。萧坦一部便在此驻扎。
不久,赵温、薛建认为,一直固守也不是什么好计策。于是他们合兵共同进攻萧坦的营寨。结果,萧坦也不是吃素的,自己一顿反击,将战线推到了几里外的西水河。
此时安定蜀中的裴方明也加入了宋军的队伍。宋军更加勇猛,攻下了薛建的黄金戍,赵温见形势急转直下,也放弃了梁州州城,退守小城;薛健退往下桃城。
宋军一路平推。洋川守将王灵济出兵攻破秦州南城,生擒守将赵英。
杨难当是瞠目结舌,他从来没有想过宋军的反应速度居然会这么快,一个月之前自己的南侵成果全部报废!
他不能坐以待毙。
杨担当便派自己的儿子杨和帅兵杀入宋境。杨和率军将萧承之包围。这样连续打了40多天,围困宋军的仇池兵达到了里外数十重的境地。两军阵地近到只能使用近战武器,弓箭什么的都施展不开。
萧承之不愿就此失败,他带着兵顽强攻击。仇池兵身穿重甲,连长矛都难以刺入。萧承之就让人把长槊切成数段再扎进去,配合斧子的攻击,一下子能杀死好几个人。
杨和也傻了:这宋军不是应该早就没有战斗力了吗,为什么还是这么强悍?果然,打了一个月半之后,面对满地的仇池兵尸体,仇池的大兵不干了。他们纷纷掉头转向,争相跑向球池在宋境内的最后一个据点:大桃城。
萧承之乘胜追击,将这群入侵者们彻底地赶出刘宋境内。他在葭萌水上设立哨所,以防下下次的入侵。
刘宋地区的蜀中动乱终于完结。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著
《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