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些人为什么将仇池称为“东晋十六国的第三赢家”?
众所周知,北魏和南朝宋成为东晋十六国大分裂时代的最后赢家,中国历史进入了两雄对立的南北朝。不过近几年网上出现了一种说法:除了北魏和南朝宋之外,一百多年的东晋十六国还有一个“第三赢家”——仇池国。那么仇池为什么会被称为“东晋十六国的第三赢家”呢?

东汉末年,氐族首领杨腾率领部众迁居如今的甘肃省陇南仇池山一带,杨腾的后代杨千万后来还参加马超的反曹联军。马超被曹操击败后,杨千万逃往季汉,而他的大部分部众被曹操迁移到了扶风、天水一带。西晋建立之后,杨千万之子杨飞龙被晋武帝任命为假征西将军。

因为杨飞龙没有儿子也没有兄弟,所以杨飞龙便将自己的外甥令狐茂搜收为养子,改名为杨茂搜。元康六年(296年),杨飞龙病逝,杨茂搜成为新的部族首领。然而就在当年,齐万年在关中地区起兵反晋,导致关中大乱。杨茂搜的处境也越来越艰难,无法在当地生存。

杨茂搜率领部众以及大批逃难的流民离开关中,返回祖居之地——仇池山。杨茂搜抵达仇池山的时候,西晋的“八王之乱”已经不可救药,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西晋即将灭亡了。于是氐族部众便拥戴杨茂搜称王,建立了仇池政权。西晋朝廷也只能封杨茂搜为骠骑将军、左贤王。

虽然称了王,但仇池国的地盘只有武都、阴平二郡而已。因此仇池国在东晋十六国的历史舞台上只是个边缘化的小配角,后世都不将其纳入十六国的行列。建元七年(371年),前秦灭亡仇池国。不过前秦后来因为淝水之战而全面崩溃,仇池在太初元年(386年)复国。

复国后的仇池国依然是实力很弱的小势力,只能在各个大势力之间勉强周旋,尽可能地低调。正是因为仇池国弱小又低调,所以当时天下的各大势力都没把仇池放在眼里,也就没人出兵进攻仇池。于是仇池国愣是苟到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的太延五年(439年)。

北魏统一北方的太延五年(439年)在后世被认为是北朝的开始,中国历史正式进入南北朝。而仇池政权与北魏、南朝宋一直持续到了南北朝正式开始,因此网上有些人就将仇池称为“东晋十六国的第三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