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话说中国之三:《中国的咏月诗词》

2021-04-01 22:35 作者:世界风云谈  | 我要投稿

古代中国人特别关注月亮,比如说,以月亮绕地球旋转一周为一月,通过设置闰月的办法,建立了中国特有的历法系统,即农历。比如说,古代中国人对月亮情有独钟,还写出了大量的咏月诗词。甚至可以说,我们对古代中国诗词的了解是从咏月开始的。



我相信,中国没有哪一个人不会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孙女们牙牙学语的时候,我们就把这首诗念给她们听,她们就跟着一句一句地学,然后牢记心中,等她们长大后,也许其他诗词都忘记了,但李白的这首《静夜思》肯定不会忘,张口就来。

人们对月亮的认知,是从月光的变化开始的,在一个月中,它会发生周期变化,月初是新月,月末是残月,月中是满月。新月如钩,因此就有白居易的名篇:“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去年九月初三那一天傍晚,我与老伴在马路上散步,一抬头,猛然看见那一钩新月,情不自禁地就吟诵起这首诗来了。

当然,人们最珍爱的还是那一轮明月,在那皓月当空的夜晚,置身于大自然中,一种“月白风清”的美妙感觉油然而生,苏东坡在《赤壁赋》中把这种景色的享受描述得淋漓尽致,让人欲罢不能。

在满月的夜晚,明月升空的瞬间,更是让人兴奋,尤其的是海上升明月,于是,被誉为“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开头“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就把我们引入一个梦幻般的境地。紧接着“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两句问话,让我们浮想联翩。

不过,最引起人们遐想的还是中秋之夜的月亮,因为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最美好的节日,万家团圆,共赏明月,前有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由衷感叹,后有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

在古代文人赏月的时候少不了酒,所以李白诗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苏东坡词曰:“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月下饮酒作诗,当是非常高雅的情趣,恐怕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是学不来的。

提到中国诗词,不能不提到伟人,他在诗词上有极高的造诣。在我的印象中,他有一首词,一个月字都没有,但通篇我以为都在写月亮,那就是伟人的那首(蝶恋花):“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嫦娥奔月,吴刚砍桂,这都是中国古老的传说,诗人借助关于月亮的美好传说,抒发对亲人的怀念,对中国革命取得的伟大的胜利的赞美,这是超出常人的艺术思维。

嫦娥奔月是中国古人的梦想,而今,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中国的“嫦娥姐妹们”已经登上了月亮,四妹还在月亮上忙碌,五妹则取回了月壤,前天,100克001号月壤标本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我想,如果李白苏东坡这些诗词巨匠在世的话,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一定诗兴大发,写出名篇。本人虽不才,但也不妨信笔涂鸦,就滥竽充个数吧。《月壤》,调寄《浣溪沙》:

何以呼作白玉盘,皆因月色想翩翩。月土却似黑灰般。三份月壤早安排,〇〇一号已公瞻。更待科研写新篇。

对照词律,平仄声还凑合,特别是五句平韵没有错误,所以献丑了。

老鲁于二零二一年三月二日

话说中国之三:《中国的咏月诗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