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酒业“变形记”:18家上市酒企股价齐跌、扩产库存矛盾……

产业升级愈深入,马太效应越发显著,酒业似乎亦逃不过此定论。
随着2023年的展开,2022年酒企业绩预告逐渐出炉。数据显示,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等头部酒企仍保持较为理想增速,海南椰岛则被曝预亏超1亿。
股市方面,除金种子酒和古井贡酒外,大多数上市酒企股价总体呈现回落趋势。相较于2022年年初,18家上市酒企股价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酒鬼酒股价下滑近半。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不同于2020年-2021年的“白酒热”,受整体经济形势影响,白酒行业逐渐进入深度调整期。动销方面,分析人士指出,尽管近期白酒终端销售有所回暖,但价格并不坚挺,尤其二三线白酒品牌多数通过降价促销手段来换取销量。
01
从“神坛”到着陆

2022年,白酒行业不乏重大事件。
以华润啤酒斥资123亿元收购贵州金沙酒业55.19%股权完成转让交割为重要结束点,2022年白酒行业的资本运作之频繁,屈指难数。一边是资本多次并购进而整合白酒资源,另一边是同仁堂终止收购、习酒“单飞”、复星系抽身金徽酒等跨界、剥离操作……在这背后,股价总能及时作出反映。
行业人士坦言“2022是白酒走下神坛的过程”。有媒体统计,2022年春节未至,白酒概念股已从9300点一路暴跌,至4月底已经跌破7000点。6月末迅速拉升至8700点;正当投资者松了口气的时候,白酒股于10月底迎来历史低点,跌破6800点。其间,20只白酒股全军覆没,每只个股跌幅都超10%,跌幅超20%的白酒股达18家,酒鬼酒、舍得酒业、金徽酒跌幅更是超40%。
2022年全年来看,被华润收购的金种子在今年领涨,全年累计涨幅达58.01%;跌幅最高的为ST皇台,以及酒鬼酒,其跌幅均超过30%。随着年末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叠加进入春节销售旺季,白酒股整体拉升,至12月底恢复到8800点。
值得一提的是,与2021年“雷声大雨点少”般的资本运作不同,今年以来,以国台被日初资本注资数亿元、江小白旗下生产实体江记酒庄获得重庆市江津区国资数10亿元的入股,以及华润对金种子酒收购等为例,2022年,处在恢复期的白酒行业,开始“真刀实枪”干起来。
02
扩产与库存,“矛盾何解”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白酒股市的动荡让无数投资者“绿了脸”,白酒消费市场的动荡更是让不少酒企“犯了难”。
近年来,“马太效应”或是酒业的高频词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酒类消费正处于变局之中。
近日,白酒企业2022年业绩预告相继出炉。数据显示,贵州茅台2022年预计营收1272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6.20%左右;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626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9.33%左右;山西汾酒预计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60亿元左右,同比增加30%左右;预计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79亿元左右,同比增加49%左右;水井坊营收预计同比增长1.4%;老白干酒净利预计同比增长77%;海南椰岛预计扣非净利润亏损1.4亿元-1.6亿,较去年亏损约翻倍;顺鑫农业2022年预亏5.2亿元至6.8亿元……
面对酒业“强者恒强”的趋势,酒水行业研究者欧阳千里曾表示,白酒市场仍处于挤压式增长阶段,即多数白酒公司的增长是建立在中小酒企市场下滑的基础之上。2023年,市场仍将处于“去库存”的氛围,尤其是非品牌酒商,将遇到更大的困难,因为没有品牌的白酒等同于水。酒业处于“马太效应”的关键时期,导致中小酒企甚至省级龙头酒企发展空间越来越小。
诚然,在马太效应愈发显著的当下,扩产与去库存成为不少酒企的真实写照。
据统计,贵州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泸州老窖等头部企业,今世缘、舍得酒业等腰部主要酒企,再到金沙酒业、贵州珍酒等未上市企业,均曾宣布扩产计划。
而扩产背后,库存高企亦是不少酒品牌的状态。据《2022年度酒商现状及发展报告》显示,2022年1月~6月,80%的白酒经销商库存压货严重;其中,约39.7%的酒商库存在5个月以上,33.6%的酒商库存在3~5个月。21家白酒上市公司的存货余额合计为1232亿元,同比增长15.23%。其中,在11家存货出现20%以上增长的酒企中,居于首位的是岩石股份,存货同比增长超过了125%;伊力特、泸州老窖分列第二、第三位,增长幅度均超过47%。
不得不提的是,由于经销商库存高企,着急去库存回流资金使得不少酒品牌已出现价格倒挂。如酒鬼酒、国窖1573等。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市场逐渐恢复,主要受益者还是一些一线名酒,二三线酒企库存压力仍在。
由此,如何解决增产与去库存之间的矛盾,成为不少酒企的艰巨考验。这其中,如何提升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刺激终端消费,或是酒企发力的重要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