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给了大修还会被拒吗
一般投稿后会有六种结果,分别是 Desk reject(直接拒稿)、审稿后拒稿、Resubmit(修改后重新提交)、 大修、 小修和直接接受。
最好的结果就是直接接受或者是小修,但是要求文章是接近完美的状态,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尤其是直接接受。直接拒稿的一般也不是很多,基本上就是稿件与目标期刊的范围不符或者稿件的水平远远低于期刊的要求。
剩下的就是审稿后拒稿、修改后重新提交和大修了,这些情况在SCI投稿过程中是最常见的状态了。后两者意思大概差不多,都是需要作者进行比较大的修改然后再提交进行审稿,如果审稿后拒稿那就赶紧找别的期刊吧。
如果期刊给了修改的机会,那说明期刊编辑和审稿人对你的研究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如果在回复审稿人问题时做到有理有据,按要求补充实验修改论文,那么还是有非常大的机会被接受的。
这里给大家打了气,让大家不要被审稿人的审稿意见吓住,但是也不要盲目乐观,文章是否被接受还是要看审稿意见的回复情况,所以在回复审稿意见及修改文章时一定要认真仔细。下面小编就介绍一下大修具体意味着什么,好让大家在收到大修意见时做到心里有数。
major revision期间,作者会从editor那里反馈到一系列的问题和评论。每个reviewer提的问题的数量可能在几个到十几个不等。这些问题和评论在绝大部分情况下,都不会是友好简单容易回答的类型。
如何正确有效且保持良好态度来进行修改和答复,直接决定了下一轮review的成功率。因为major revision并不能保证修改了就一定被接受。也经常会出现因为不重视修改,草率回复修改意见而直接被拒稿的情况。所以,major revision考验的主要是态度、勤奋和辩论能力。
另外,major revision之后的review也并非是一步成功。不少个人经验里,major revision一般都要来回修几个回合。在这种学术攻防战里,不仅消磨资源和时间,更是会摧残斗志。所以,投稿就要做好长期“抗战”的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