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语言界定的漏洞和思维的盲点

2023-07-26 23:07 作者:阿航读后感  | 我要投稿

阿航读后感,今天要分享的是《表象与本质》

思维盲点是如何产生的?

  • 在成年人眼中,某样事物由陌生到熟悉,是那么的自然而然,那么的迅速。儿童则不然。对于新鲜事物,儿童会满怀好奇心的探索其中的每一种可能性。

  • 老话说的好:一回生,二回熟。对于每天都重复出现的事物,我们早就习惯了熟视无睹。

但你以为的真的是你以为的吗?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对于某个新名词或新概念,我们只需重复几遍,便自以为是的认为,已经掌握了其中的内涵。其实不然。



举个例子:

手机,人手一部,每天都使用。于是,我们自然而然的认定:自己很熟悉手机。可真的是这样吗?当我说手机的时候,你在脑海中的第一反应,肯定不是滑盖的、不是翻盖的、不是带按键的、不是大哥大、不是牙科用的。



我们一定是理所应当的认为,手机一定是直板的,有触摸屏、符合当下流行趋势的的手机。可是,我所否定的,是真真确确的,确实可以被称之为手机的物体。可即便这样还没完,我们还是不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手机。我们不了解手机的材质、手机的工作原理、手机内部的构造、等。

如果细分起来,我们可以列举出更多的关于“手机”的概念。

但由于惰性思维,我们不想,也没有必要了解那么多的定义,毫无用处。我们只需要知道的是,手机可以用来玩游戏、看视频、等一系列简单的娱乐功能就够了。


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我们所认为的真实的,不可动摇的观念,并不是真的不可动摇。我们发现了语言界定的漏洞和思维的盲点。

我们必须得承认:在某些方面,每个人都在管中窥豹、盲人摸象。



语言界定的漏洞和思维的盲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