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3年4月1日 CPA(财管)学习笔记

2023-04-02 10:33 作者:考CPA的Karl  | 我要投稿


【平衡计分卡中辨析维度】

总资产周转率属于财务维度;存货周转率属于内部业务流程维度。


【计算披露经济增加值时需要调整的有】

计算披露经济增加值时,典型的调整项目包括研究与开发费用战略性投资营销费用折旧费用。注意这里是不包括所谓“企业并购重组费用”与“资本化利息支出的”的。

资本化利息支出是资本化的,计入固定资产的,披露的经济增加值不需要调整资本化的利息支出。计算经济增加值调整的项目是,一些项目原本在会计上是费用化处理的,而经济增加值认为应该资本化处理,所以要调整。资本化支出在会计上本身就是资本化处理的,所以无需调整。

在计算时,一般在税后利润中调整财务费用利息支出,相当于调增税后利息费用金额,因为债务融资的成本将会在被减数中扣除,即相当于计算经济增加值的所谓税后经营利润,是税后,息前的。



【按照平衡计分卡,解决“我们是否继续提高并创造价值”的问题时,可以利用的考核指标有】

学习和成长维度解决“我们是否能继续提高并创造价值”的问题,可用的指标有新产品开发周期、员工满意度、员工保持率、员工生产率、培训计划完成率等。


【关键绩效指标分为“结果类”和“动因类”指标】

动因类指标包括:资本性支出、生产单位成本、产量、销量、客户满意度、员工满意度。

结果类指标包括:投资报酬率、权益净利率、经济增加值、息税前利润、自由现金流量。



【非财务业绩评价的优缺点】

非财务业绩评价的优点:避免财务业绩评价只侧重过去,比较短视的不足。更体现长远业绩,更体现外部对企业的整体评价。

非财务业绩评价的缺点:一些关键的非财务业绩指标往往比较主观,数据的收集比较困难,评价指标数据的可靠性难以保证。



【经济增加值的缺点】

1.经济增加值是绝对数指标,因此不便于比较不同规模公司业绩能力。

2.经济增加值不能正确反应出于不同成长阶段公司经营业绩。成长阶段投资报酬率低,衰退阶段经济增加值反而偏高。

3.经济增加值对利润的调整和资本成本的确定还存在许多争议。





✔️EVA可以帮助投资人判断公司未来发展前景。


✔️EVA引导企业注重长期价值创造。



【平衡计分卡的三个要求是什么】

1.平衡计分卡的四个方面互为因果,而并非互相独立,最终结果是实现企业的战略。

2.平衡计分卡中不能只有具体的业绩衡量指标,还应包括这些具体衡量指标的驱动因素。所以不能说平衡计分卡只关注了结果,它还关注了具体衡量指标的驱动因素。

3.平衡计分卡应该最终和财务指标联系起来,因为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良好的经济利润。



【财务业绩评价与非财务业绩评价的辨析】

财务业绩评价不能直接计量财务结果的改善过程,非财务业绩评价可以计量财务结果的改善过程。因为财务业绩注重的是结果,虽然综合性比非财务业绩强,但是财务业绩确实不反应改善的过程,针对业绩改善过程的披露需要通过非财务业绩评价。

财务业绩评价计量公司的短期业绩,非财务业绩评价计量公司的长期业绩。

财务业绩评价相比非财务业绩评价综合性强。







【平衡计分卡与传统业绩评价系统的区别】

1.传统的目标管理系统是“制定目标——执行目标——实际业绩与目标值差异的计算与分析——采取纠正措施”,注重对员工执行过程的控制;平衡计分卡则强调目标制订的环节,平衡计分卡不强调纠正措施,平衡计分卡确实帮助公司及时考评战略执行的情况,但平衡记分卡不采取纠正措施。即传统目标管理系统注重过程控制,而平衡计分卡强调目标制订环节。这里需要注意,平衡计分卡能够帮助公司及时考评战略执行的情况,只是平衡计分卡不采取纠正措施。

设定业绩评价指标的目的不在于控制员工的行为,而在于使员工理解企业的战略使命并为之付出努力。

2.传统的业绩评价与企业的战略执行脱节。平衡计分卡把企业战略和业绩管理系统联系起来,是企业战略执行的基础架构。即,传统业绩评价与企业战略执行脱节,而平衡计分卡可以有效联系企业战略。所以平衡计分卡既是企业战略执行的基础框架,也把企业战略和业绩管理系统联系起来,而传统的业绩评价以上两点都做不到。

3.平衡计分卡在财务、客户、内部流程以及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建立公司的战略目标。用来表达企业在生产能力竞争和技术革新竞争环境中所必须达到的、多样的、相互联系的目标。







【在平衡计分卡框架中,关于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应该关注平衡计分卡的“内部业务流程维度”】

内部流程维度主要是着眼于企业核心竞争力,解决了企业的优势是什么的问题。


【战略地图的学习与成长维度,主要说明组织的无形资产及他们在战略中扮演的角色,这里的无形资产包括】

      人力资本、信息资本、组织资本









【在计算简化的经济增加值时,计算税后营业利润时予以加回的有】

企业财务报表中“期间费用”项目下的“研发费用”和当期确认为无形资产的开发支出。

对于承担关键技术核心攻关任务而影响当期损益的研发投入。

经国资委认定后勘探投入费用较大的企业的“勘探费用”。



【单项关键绩效指标的权重】

单项关键绩效指标的权重一般设定在5%至30%之间


【利润中心业绩比较,不可以以实现的利润与所占资产相联系的指标作为业绩考核依据】

利润中心没有权利决定该中心资产的投资水平,不能控制占用资产,所以不可以用利润中心所占资产相联系的指标作为利润中心的业绩考核依据。


【以下说法正确:编制利润中心业绩报告时,适合采用的格式是边际贡献格式】

编制利润中心业绩报告时,适合采用的格式是边际贡献格式。

教材叙述为:管理会计报告如果涉及会计业绩的报告(如责任中心报告),其主要的报告格式应该是边际贡献格式,而不是财务会计准则中规范的对外财务报告格式。


【事业部管理原则包括】

事业部管理原则包括:集中决策、分散经营、协调控制。


【辨析责任成本的计算对象】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计算对象都是产品,而责任成本的计算对象是“责任中心”。

责任成本计算的目的是为了评价成本控制业绩,而并非为了经营决策提供成本信息。


【责任成本法的叫法】

责任成本法是介于“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之间的一种成本方法,有人称之为“局部吸收成本法”或“变动成本和吸收成本法结合的成本方法”。


【判断:任何发生成本的责任领域都可以确定为成本中心。正确。】

【判断:任何可以计量利润的组织单位都可以确定为利润中心。错误。】

辨析:任何发生成本的责任领域,都可以确定为成本中心,但不可以确定为利润中心。因为如果想成为利润中心,必须有对其供货的来源和市场的选择进行决策等权力。



【考点:经济增加值】

经济增加值的缺点:成长阶段投资报酬率低,衰退阶段经济增加值反而偏高。

因为经济增加值的计算要在税后净营业利润中扣除投资成本要求的必要报酬率,由于成长阶段的公司投资较多,扣除的投资要求的必要报酬多,因而经济增加值较少。而在衰退阶段投入少,随着资产累计折旧、摊销的增加,资产净值逐渐下降,资本占用逐渐减少,经济增加值会虚增,所以经济增加值不便于处于不同阶段的公司进行业绩比较。


【责任成本侧重的是事后计算、评价与考核。】


【费用中心】

对于费用中心,唯一可以准确计量的实际费用,无法通过投入与产出的比较来评价其效果和效率,从而限制无效费用的支出,通常使用费用预算来评价其成本控制业绩。


【责任成本认定的原则】

必须同时满足:可预测、可计量、可控制。


【可控成本的确定原则】

满足任一条即可认定为可控成本:

1.能够有效的影响;2.有权决定;3.虽不能直接决定,但可施加重要影响。


【相关成本与非相关成本的辨析】

相关成本是指与特定决策有关的,在分析评价时必须加以考虑的成本。

例如:边际成本、机会成本、重置成本、付现成本、可避免成本、可延缓成本、专属成本、差量成本等都属于相关成本。

与之相反,与特定决策无关的、在分析评价时不必加以考虑的成本是非相关成本。

例如:沉没成本、不可避免成本、不可延缓成本、共同成本往往是非相关成本。







2023年4月1日 CPA(财管)学习笔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