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机构如果不善于“危机公关”,也别采取“拖字诀”久拖不决
3月13日,在接近今年3.15这一个相对敏感的大日子里,女演员@林琳奇Jadie 发视频实名举报某五星级酒店,称其花费3000多元开房却被困酒店厕所超3小时之久。
女演员称当时去厕所时未带手机,厕所里的壁挂电话也是坏的,在呼救、敲墙无果后,自己借助卫生间内工具拼命砸门,最后磨破手才惊险自救。并称事发已2个多月,酒店方仍未回应。

3月14日,据极目新闻从当事酒店了解到,目前酒店方正在做详细调查,其他情况暂时无法告知。
就事论事,这件事发生在一个五星级酒店,实属不应该。现在正值春季旅游旺季开始阶段,好与坏,正与负的大小事件,都能直接影响到酒店的收益,所以,当一件或大或小的“危机”发生时,及时有效予以处置,是考验服务性质机构的商业IQ值高低的一道基础题。
就以此案为例。女演员第一次投诉时,酒店就应该将此事一次性了结,比如可以赠与N次免费住店予以补偿,一天不行就一周,一周不行就两周,如果永不满足,那就可以打出“苦情牌”。试问,消费者或者围观观众,谁心里没有个底线,一次偶发性的消费纠纷,酒店方积极配合并予以合理补偿,对方却仗着演员这个身份“狮子大开口”,多好的一次“化危机为机会”。何而不为?
但是,酒店采取了“回避问题”最愚蠢的“拖字诀”,而且时机又极其不利,恰逢3.15消费者保护日,女演员在网上实名举报,本身就容易引起人们对消费者的共情,而酒店方面长达两个月的“不予回应”,此事一经发酵,酒店再无回暖机会,不出意外的话,有关部门介入后,该怎么补偿就怎么补偿,一样少不了,仔细想想,“拖字诀”是不是毫无益处?
服务机构切记一个原则,不怕有事,就怕不懂得借机获利,多大事,只要不涉及人命,不涉及罪案,都有将不利转化为有利的“公关”手段和契机,你以为那些危机公关案例都是人们编出来的“故事”?都是一步一磕头磕出来的“血的经验教训”实操。
喜欢,劳驾点赞收藏转发分享,欢迎留言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