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阿凡达还牛的国漫之光《中国奇谭》(范文、金句、视频、时评、作文题)
新闻背景
2023年1月1日,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bilibili联合出品的动画集《中国奇谭》一经播出,就引发观众热烈反响,仅更新了3集的时候,播放次数已快问鼎1亿,豆瓣评分也达到9.5的高分。#中国奇谭#相关话题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昨日,《中国奇谭》全部结束。网友说:《中国奇谭》大结局了,我明明觉得很平淡,却不知不觉眼含热泪。
有关传统文化创新,是近年高考的高频考点!
网友纷纷感慨:“熟悉的上美影回来了!”
《中国奇谭》由八个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的故事组成,包括《小妖怪的夏天》《鹅鹅鹅》《林林》《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小满》《玉兔》《小卖部》《飞鸟与鱼》。故事纵览古今、展望未来,从乡土眷恋到科技幻想、从生命母题到人性思考,展现着中式想象力、承载着中国民族文化与哲学,缔造出“奇境入梦,我在其中”的沉浸式体验感。影片采用了电影级别的4K分辨率与声音效果,涵盖多种美术风格以及制作手法,既有传统的二维、剪纸、偶定格动画,又有CG、三渲二等现代技术,还有将素描与中国水墨韵味相结合的创新尝试,是创作者们对中国美学一次多视角的诠释。
适用话题
1.文化自信 创新表达
2.生命母题 人性思考
3.民族风格 东方美学
4.浪漫想象 唯真唯善
5.中国故事 中国风格
6.开拓进取 找寻自我
精彩标题
1.归去来兮,国漫匠心
2.只要脚尖向前,是我中国动漫
3.上影国漫之美,美在有精气神
4.国漫崛起,明日可期
5.运转时空,致敬传统
6.“神仙审美”的动画住进心里
7. 中国奇谭足悲欢,凡事聊皆付酣畅
8.观《中国奇谭》,增文化自信
9.《中国奇谭》火,因为很中国
金句摘抄
1. 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适用话题:坚守自我 创新超越)上美影老一辈创作宗旨
2. 国漫,迈出一大步,依然是起步!(适用话题:永不满足 坚持奋斗 清醒认知)《哪吒之魔童降世》创作团队的海报设计师申威
3. 神话可以是古代的,也可以是今天和未来的。(适用话题:想象 历史 未来 纽带)
4. 人类是有国界的,但是情感是无国界的。任何一个世界的每个角落的人都可以去读懂你的故事,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适用话题:世界与国界 民族与人类 共情与共鸣)《中国奇谭》技术总监单传蓬
5.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我们城市精神品格的传承者。我们既要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同时也要为创作者松绑。(适用话题:儿童成长 精神传承 创作自由)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协调辅导处处长葛菁
6. 我们看似给孩子创造了一个真空无菌的精神世界,实则最终可能培养出的是巨婴。(适用话题:儿童成长 关爱溺爱)
7. 鹅山没有危险,就是一座很美的山,山是不动的,人心才是起伏的。(适用话题:审美与人性 客观与主观)《鹅鹅鹅》导演胡睿
8. 小时候以为自己会变成齐天大圣,其实是个连大王都接触不到的小妖怪。(适用话题:童话梦想 认识自我 平凡生活)网友
9. 我的孩子看第一集的时候被乌鸦的装鬼给吓哭了,第二集开始不到一分钟就吓哭了。这是拍给孩子看的吗?孩子看了绝对的童年阴影。(适用话题:儿童成长 影视传播)网友
10. 如果会带来童年心理阴影,哪怕一丁点,作为家长也不愿意孩子看这样的。(适用话题:儿童成长 家庭保护 温室花朵)网友
相关范文
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
一百年前,万氏兄弟投身动画,一部《铁扇公主》奠定了中国动漫的稳固根基,一百年后,上美影人致敬经典,《中国奇谭》刚上映三集就被网友惊呼“童年记忆杀”。百年国漫,百年庆典,《中国奇谭》不仅向庆典呈上一份重礼,为观众奉上一片匠心,更是以精品践行了老一辈上美影人的创作宗旨: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
不模仿别人,当然不是顾影自怜、孤芳自赏,但更不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唯有认清自己,做好自己,才能留给世界属于自己的精彩。如果紧随其后,就只能数别人的脚印,仰望别人的背影。
遥想当初,《铁扇公主》让“日本动漫之父” 手塚治虫痴迷不已;《大闹天宫》 “青山绿水”的背景下张扬着美猴王“命与天齐”;哪怕历经多年,《哪吒闹海》中那个长袖飘飘、白衣如雪,在暗如黑夜的暴风雨中横剑自刎的少年依然活在大众心底。曾几何时,中国动画渐渐遗忘了自己,从“中国学派”变身为全球最大动漫加工基地。中国的儿童只能在舶来动漫《灌篮高手》《龙珠》《玩具总动员》的夹缝里,才能感受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样的中国文化基因。幸喜今日,国漫《哪吒之魔童降世》在收获50亿票房的同时,仍清醒的认识到“国漫,迈出一大步,依然是起步!”《中国奇谭》热播破圈后,上美影人“将打造本土原创IP宇宙”。
如果说在不模仿别人的道路上,国漫之光重新绽放光彩。那么在不重复自己的道路上,国漫匠心也在沉寂中开始跃动升温。
不重复自己,不是对自我的完全否定,完全摒弃,但更不是剑走偏锋,乖戾邪僻。而是在成功和荣誉面前要不断反思突破,在致敬经典的同时能温故知新。
在《小妖怪的夏天》里,观众期待大圣的“主角光环”,但也发现每个人的心里有一座浪浪山;在《鹅鹅鹅》的故事里,观众以为是在弹幕故事,却发现不知不觉中就成了故事里的人;《飞鸟与鱼》让田螺姑娘走进了现代,《玉兔》《小满》中神话、节气在触发着人们成长的记忆。
不模仿别人,才有机会做最真的自己,不重复自己,才有可能做最好的自己。国漫是如此,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舞台,你不是别人的后传,更不是他人的续集,你只是自己的主角。去吧!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舞台,演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作文题目
1.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奇谭》播出后,有网友留言“小时候以为自己会变成齐天大圣,其实是个连大王都接触不到的小妖怪。”,道出了生活的真相,罗曼• 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哪些感想和启发,请结合实际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拟标题,选好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精彩标题:
《梦醒后奋然前行》
《待大圣梦醒后,做小妖亦英雄》
2.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即便是《阿凡达》那样厉害的数字技术,给人带来的震撼感、新奇感也不免会随着时间而消退。”程海明同样认为,“好故事”比“好技术”给观众带来的满足更为持久。他以《中国奇谭》中的《小妖怪的夏天》为例,没有炫技、没有“魔改”,而是在20分钟里认认真真讲述一个小猪妖的成长故事。“它为主角的成长和转变给出了合理的铺垫,引起了观众的共鸣,这就是对‘好故事’的最基本的要求。”
“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故事是“质”,是内容,技术是“文”,是形式,如何看待“内容和形式”,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请结合材料和实际,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拟标题,选好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精彩标题:
《形式诚重要,内容价更高》
《文质兼美,人生大美》
精选时评
1. 具体到《中国奇谭》,这部动画短片合集各有风格,想象力丰富,颇有东方美学色彩,在成年人群体中“圈粉”无数。但这不意味着它能够匹配所有人群:讲述“不一样的妖精”,少不了奇幻诡谲的画风和难懂的深刻哲思;而没经历过艰辛工作的小朋友们,也很难理解“小猪妖”的苦恼。但我们讲国产动画“全龄化”,并不仅仅指具有“合家欢”特质的作品,也意味着“分龄化”和“细分化”:各个年龄段的观众都能找到符合他们审美的动画,期盼并鼓励具有创新精神、极具艺术表现力的“作者动画”。《中国奇谭》能够打动多数成年观众,以9.5分登顶豆瓣一周华语口碑剧集榜,已是难能可贵的胜出了。(适用话题:创新精神 东方美学 多元社会)人民网
2. 在这个创作过程中,上美影制作团队精益求精的匠心打磨,将不同主旨的动画融通古今,呈现出中华文化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隽永魅力。B站监制团队在分镜、编审、宣推等方面与上美影紧密协作,为内容创作方向与细节处理提供创新视角与叙事建议,结合对互联网表达的丰富经验与理解,在宣推与排播等维度助力作品给观众更美好的呈现。《中国奇谭》无论在生命关怀还是哲学思考,无论在乡愁书写还是童年叙事,都以青春态、年轻化的审美视角,完成了对传统文化重要母题的深层解读,全面展现了中国动画赓续历史而不失创新的文学性、思想性和艺术表现力。(适用话题:匠心精神 文化自信 中国故事 人性思考)来源 新华财经
3. “这几年国风在年轻人中盛行,以B站平台为起点,我们已经看到了大量推崇国风国漫的作品,年轻人里传统文化的观众基础是很大的。现在看到《中国奇谭》播出后,就会有很多B站上的自媒体人在做‘二创’,他们会解读片中故事的寓意,也会从自己的角度去点评这些作品。”张圣晏表示,这种交互式的观看体验,直接助推《中国奇谭》从B站走向了大众视野,也为传统动画产业链条的建立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适用话题:文化自信 创新表达 交流融入)来源 北京日报
4. 网络舆论场的声音多元,最大的赢家显然是艺术生产者。对于艺术生产来说,关注就是价值,而差评也是关注,差评的价值有时更值得珍视。尊重差评者的意见,及时回应差评所反映的问题,这是用最温暖的善意留住他们的举措。以把孩子吓哭了为例,如果制作方及时回应,这部动画片适合于哪个年龄段的人观看,对于不适合观看的群体在播出平台温馨提示,相信会赢得更多家长的理解和尊重。这就需要制作方和播放平台善于反思这部片子的传播策略是否完善,是否存在疏漏之处,并及时调整策略。(适用话题:舆论多元 尊重批评 完善调整)北京青年报
5. “即便是《阿凡达》那样厉害的数字技术,给人带来的震撼感、新奇感也不免会随着时间而消退。”程海明同样认为,“好故事”比“好技术”给观众带来的满足更为持久。他以《中国奇谭》中的《小妖怪的夏天》为例,没有炫技、没有“魔改”,而是在20分钟里认认真真讲述一个小猪妖的成长故事。“它为主角的成长和转变给出了合理的铺垫,引起了观众的共鸣,这就是对‘好故事’的最基本的要求。”程海明说。(适用话题:形式与内容 变与不变 创新与务本)南方日报
《中国奇谭》缘何让观众眼前一亮
动画剧集《中国奇谭》自播出后就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豆瓣平台上居高不下的评分无疑说明了该作品的受欢迎程度。那么,《中国奇谭》究竟好在哪儿?
将最具民族特色的中国故事呈现给观众,无疑是本片获得广泛赞誉的重要原因。在《中国奇谭》的几个分剧集中,《小妖怪的夏天》脱胎于国人最熟悉的《西游记》,《鹅鹅鹅》则取材于我国传统的志怪小说。但这还不足以全面概括本片的创作理念与艺术特色。
事实上,近年来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神话故事为题材的动画电影并不少见,如《哪吒之魔童降世》就曾在票房与口碑上双丰收,得到不少影迷的赞誉。但总体来看,之后的一系列作品,如《新神榜:哪吒重生》《新神榜:杨戬》《白蛇2:青蛇劫起》《姜子牙》等,虽拥有绚丽的特效和精致的画面,制作水平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依然摆脱不了清晰可辨的模仿与借鉴痕迹。尤其是在世界观与主题思想的设置上,原创性的不足是显而易见的。可见,光有传统文化的“皮相”还不够,作品精神内核要有“中国魂”,才能经得起时间和观众的检验。
《小妖怪的夏天》聚焦“善与恶”,《鹅鹅鹅》关注“虚与实”,《林林》则讲述“人与自然”,这些动画的主题,无不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息息相关,体现出中国人对生命的深刻反思,对生活的深层探索。观众沉浸在《鹅鹅鹅》层层嵌套、变化万千的故事中,不仅能感受到对喜新厌旧的劝谕和深意,更能悟出“世态渔洋已道尽,人生何事不鹅笼”的道理。比起不少动画电影中的个人英雄主义与闯关打怪式的冒险故事,《中国奇谭》的“骨相”无疑是最中国的。
本片的叙事风格同样极具中国美学特征。无论是《小妖怪的夏天》中清新、治愈的国画风,还是《鹅鹅鹅》中非常写意化的表达,都会让中国观众生出熟悉与亲切之感。《林林》将3D动画与素描结合的尝试,更是对中国美学的一次多角度诠释。这或许也能给我们带来启示:中国动画的制作,未必要片面追求技术的高、精、尖,而是应该回归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与风格。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奇谭》绝不是一部“往回看”的作品。《小妖怪的夏天》从全新的角度切入国人耳熟能详的《西游记》故事,不仅挖掘了“邪不能胜正”的根源,还用幽默、风趣的姿态阐释了当代职场的运行规则与生存诀窍,正如本片导演於水所言:“小猪妖是我们每一个。”同样,《林林》讲述了人与自然如果不能和谐相处,人类如果秉持非善即恶、非人即妖的狭隘观念,就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片尾猎人之子与林林隔河相望的情景,让人记忆深刻、过目难忘。对传统志怪小说中人与妖浪漫故事的升华和改造,也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深刻反思。
正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的交融与碰撞,让《中国奇谭》有了不一样的意味——中国动画应该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情怀的,也是先锋的;是坚守的,也是创新的。美猴王、九色鹿、黑猫警长、三个和尚……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曾为无数中国观众带来许多经典的动画作品和艺术形象,但其与新兴网络平台B站的合作,又充分体现出其“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的信念。作为致敬中国动画诞生100周年的作品,《中国奇谭》已经让广大观众眼前一亮。但路漫漫其修远兮,中国动画的探索与创新不会有尽头,期待在不久的未来,能有更多作品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来源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