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文博考研课程——第五课 考古学文化笔记

2023-04-06 18:40 作者:尧三同  | 我要投稿

一、考古学文化

1考古学文化定义

 考古学文化是指考古发现中可供人们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 并且具有共同的特征一群遗存在考古学文化定义的三项要素中,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群遗存这一要素。严文明指出共同特征其包括五个方面,即聚落形态、墓葬形制、生产工具和武器、生活用具以及装饰品、艺术品和宗教用品在实际的考古发掘与研究中,往往是通过最能反映文化面貌和文化特征的陶器生活用具,石器、骨器、铜器等生产工具去认识和鉴定一支考古学文化。 

2考古学文化的命名

1以首次发现某种考古学文化的典型遗址所在地的小地名来命名,如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等

所谓典型遗址包括以下内容:首先,该遗址出土的一群遗迹遗物应该能够代表该文化基本特征。其次,该遗址所处的地理位置最好是该文化的中心区域,而非边缘区域。再次,该遗址的延续时间能够包括该文化的主要发展阶段。最后,经过对该遗址的一定规模的发掘,人们对其文化特征要有清楚地认识

2在以小地名命名的基础上还扩展出一种加前缀或后缀的命名方法

加前缀的如“中原龙山文化”、“海岱龙山文化”等,不过为了避免混淆,许多这一类名称已改用当地典型遗址的小地名来命名了,如“湖北龙山文化”改为“石家河文化”,“浙江龙山文化”改为“良渚文化”等。

加后缀的往往是因为某一典型遗址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考古学文化的遗存,为了区别,就在遗址的小地名之后缀上期别或层次,如“庙底沟二期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等。实际上很少有一个遗址只有一个时期文化的遗存,如仰韶村、城子崖、二里头等,都包含了两种或两种以上考古学文化遗存。所以,20世纪80年代以后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基本上不再使用加前缀或后缀的方法。

3)以典型文化特征来命名

如在中国考古学史上曾出现过的“彩陶文化”、“黑陶文化”等。这种命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某些典型特征往往并不为某一种考古学文化所独有。故目前学术界已不再采用这种命名文化的方法。     

4)以时代、朝代或国家、古族的名称来命名

像旧石器时代文化、新石器时代文化、铜石并用文化、青铜时代文化、夏文化、商文化、周文化、汉文化一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考古学文化,属于泛指,故不在考古学文化之列。


文博考研课程——第五课 考古学文化笔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