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4】:袁绍失误
曹操回到官渡,沮授劝袁绍选择持久战,拖垮曹操,袁绍不听。袁绍选择了用投石车来进攻曹操,曹操发明了“霹雳车”,破了袁绍的阵法。另外,马钧也有改进版的“霹雳车”,最后也只是沦为图纸。
《三国志·袁绍传》:太祖还官渡。沮授又曰:“北兵数众而果劲不及南,南谷虚少而货财不及北;南利在於急战,北利在於缓搏。宜徐持久,旷以日月。”绍不从。
同上:绍为高橹,起土山,射营中,营中皆蒙楯,众大惧。太祖(曹操)乃为发石车,击(袁)绍楼,皆破。绍众号曰霹雳车。
傅玄《马先生传》:又患发石车,敌人于楼边悬湿牛皮,中之则堕,石不能连属而至。欲作一轮,悬大石数十,以机鼓轮,为常则以断悬石,飞击敌城,使首尾电至。尝试以车轮悬瓴甓数十,飞之数百步矣……平子虽为侍中,吗先生虽给事省中,俱不典工官,巧无益于世,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
前期,曹操开展屯田,收获了不少粮食。战争期间,曹操派出任峻保护自己的粮食运输。袁绍不是没想过断曹操的粮道,效果并不好。
《三国志·任峻传》:太祖每征伐,峻常居守以给军。是时岁饥旱,军食不足,羽林监颍川枣祗建置屯田,太祖以峻为典农中郎将,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官渡之战,太祖使峻典军器粮运。贼数寇钞绝粮道,乃使千乘为一部,十道方行,为复阵以营卫之,贼不敢近。军国之饶,起於枣祗而成於峻。
但曹操也要面临缺粮的问题,他曾写信给荀彧,打算就此撤退,解决运粮问题,荀彧劝曹操坚守,曹操这才打消了撤退的念头。
《三国志·荀彧传》:太祖军粮方尽,书与彧,仪欲还许以引绍。彧曰:“今军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荧?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先退者势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太祖乃住。
针对袁绍对自己粮道蠢蠢欲动的想法,曹操派徐晃去进攻袁绍的粮道。袁绍也得认真考虑防备的问题。
《三国志·徐晃传》:与曹洪击氵隐强贼祝臂,破之,又与史涣击袁绍运车于故市,功最多,封都亭侯。
这时候,孙策遇刺身亡,袁绍潜在的盟友又少了一个。用辛弃疾的话说,年少的孙权继承父兄基业,有着数万的人马。
《三国志·孙讨逆传》:未发,会为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创甚,请张昭等嘱以后事,呼权佩以印绶,至夜卒,时年二十六。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这里猜测孙策会在官渡之战期间袭击许都,这里贴出孙盛、裴松之对此的观点。
孙盛:凡此数书,各有所失。孙策虽威行江外,略有六郡,然黄祖乘其上流,陈登间其心腹,且深险强宗,未尽归复,曹、袁虎争,势倾山海,策岂暇远师汝、颍,而迁帝於吴、越哉?斯盖庸人之所鉴见,况策达於事势者乎?又案袁绍以建安五年至黎阳,而策以四月遇害,而志云策闻曹公与绍相拒於官渡,谬矣。伐登之言,为有证也。又江表传说策悉识韩当军士,疑此为诈,便射杀一人。夫三军将士或有新附,策为大将,何能悉识?以所不识,便射杀之,非其论也,又策见杀在五年,柳城之役在十二年,九州春秋乖错尤甚矣。
裴松之:傅子亦云曹公征柳城,将袭许。记述若斯,何其疏哉!然孙盛所讥,未为悉是。黄祖始被策破,魂气未反,【但】且刘表君臣本无兼并之志,虽在上流,何办规拟吴会?策之此举,理应先图陈登,但举兵所在,不止登而已。于时强宗骁帅,祖郎、严虎之徒,禽灭已尽,所馀山越,盖何足虑?然则策之所规,未可谓之不暇也。若使策志获从,大权在手,淮、泗之间,所在皆可都,何必毕志江外,其当迁帝於扬、越哉?案魏武纪,武帝以建安四年已出屯官渡,乃策未死之前,久与袁绍交兵,则国志所云不为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