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皇家海军—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CV)
1922年,《华盛顿条约》签订,对各国拥有的航母的总吨位有严格的限制,当时英国航母的总吨位上限为135000吨,皇家海军思前想后,考虑了种种可能,最后确定建造6艘吨位约22000吨的航母,一方面航母的功能最大化,以满足战争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能保证不违反条约的限制。但是当时正值严重经济危机,受财政困扰,直到1934年才得到建造经费。
英国海军要求该舰可以搭载6个中队72架飞机、航速超过31节,以便成为海上编队的核心打击力量。在这种背景下,第三代英式航母诞生了。该航母的主设计师为英国著名设计师W·A·D·福布斯,福布斯先后成功设计了皇家方舟号和光辉级航空母舰,成为英国在二战中装备的主力航空母舰。

20世纪30年代初期,英国拥有6艘航空母舰,其中暴怒号、百眼巨人号、鹰号、勇敢号和光荣号都是改建而来,只有竞技神号才是第一艘专门设计的航母,但是毕竟是一艘载机量少、航速较低的小型航母,无法满足战争需要。为此,英国海军需要一种新型的、专门设计的大型航空母舰。
1935年9月16日,皇家方舟号在卡梅尔·莱特公司位于伯肯黑德坎贝尔·莱德的造船厂开工建造,1937年4月13日下水,起初该舰准备被命名为水星号,随后一战时期的1913年入役的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被改名为柏伽索斯号,所以服役当天,英国皇家海军将水星号改为皇家方舟号。这是英国皇家海军史上第2艘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花费英国政府约300万英镑,成为二战爆发前英国皇家海军造价最昂贵的军舰,也成为英国海军后续建造航空母舰的原型。英国海军历史上有多艘用皇家方舟命名的军舰,其中有四艘用皇家方舟命名的航空母舰,它们分别是:1913年利用一艘运煤的货船改装建造的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水上飞机母舰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第二艘即本舰1937年下水的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第三和第四艘是后续建造的鹰级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和无敌级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

1938年11月16日,皇家方舟号服役,舷号91。
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采用了短而宽的船体设计,这种设计不仅适航性较好,而且在低航速下具有最佳稳定性,转向和航速也要快一些。舰体大量采用焊接工艺节省结构重量,设计岛式上层建筑时利用空气动力学因素以减少湍流,舰桥、烟囱一体化的岛式上层建筑位于右舷。考虑到在大西洋的恶劣海况,皇家方舟号采用了高高的干舷,船型长宽比例为7.6:1,由于舰体非常高大,所以从外形上显得雄壮美观,不少海军官兵称之为“二战中英国最漂亮的航空母舰”。同时考虑到海浪会对航空母舰的舰艏造成破坏,皇家方舟号首次采用了封闭式舰首,这也是外形上的一大特征之一。
皇家方舟号是第一艘安装应急拦阻网的英国航空母舰,拦阻网由液压装置升降,竖起后高为2.44米。还安装8条拦阻索,由4部液压装置控制,应急拦阻网和拦阻索都有效地保证了舰载机着舰时的安全 。为了避免航行时海水渗入燃油,皇家方舟号采用了压缩空气系统代替盐水转换系统,这在英国航空母舰上也是第一次使用。皇家方舟号还装备了一套先进综合系统,包括甲板边缘指示灯、下降角以及深度感知指示器,随后在侧面安装了大量的识别灯,用来帮助返回的飞行员识别自己。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为了能够提供最大面积的飞行甲板,采用了外伸式的飞行甲板,飞行甲板很长,延伸出舰艏和舰艉,扩大了飞行甲板面积。飞行甲板一分为二,前部为起飞用,后部为着舰用,是在飞行甲板上可以同时起飞、着舰的最早的英国航空母舰。皇家方舟号采用了向下弯曲的圆弧形飞行甲板,其中前段飞行甲板向下弯曲的弧度较大,后端飞行甲板向下弯曲的弧度较小,减少了飞行甲板的乱流,这一优点有利于舰载机着舰,受到飞行员的一致认同,第一位驾机在皇家方舟号着舰的飞行员反映飞机着舰后极其平衡和易于操纵。

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非常注重防护力,首次把飞行甲板设计为强力甲板,这在英国航空母舰史上还是首创。皇家方舟号运用了整体式舰体结构,从龙骨到机库甲板、飞行甲板都包括在舰体内,这是与同期美、日设计的航空母舰的不同之处,使的全舰的结构受力十分均匀,极大地提高了抗受损能力,特别是强力甲板能够有效抵挡俯冲轰炸机的攻击,大大提高了生存能力。皇家方舟号的装甲总重量达到2850吨,舰体内的所有关键部位都得到了加强,如下层机库甲板、汽油舱、弹药库、动力舱等要害部位都铺设89毫米厚的装甲,飞行甲板铺设64毫米厚的防护装甲,侧舷铺设1条114毫米厚的装甲带,这些水平装甲和侧舷装甲可以经受6400米远轻巡洋舰152毫米主炮的垂直打击,可以经受2130米高空水平轰炸机投下的500磅炸弹的攻击。为了抵御潜艇攻击,侧舷水下部分有防鱼雷夹层,可以抵御装药量达340千克的鱼雷的攻击。另外还拥有大量储备浮力,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不过上层机库甲板没有安装装甲,防护力显得较差,只能抵御20磅炸弹的攻击。另外飞行甲板也没有安装装甲,这是皇家方舟号防护力的一大弱点。
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在机动力上,采用3台齿轮传动帕森斯Parsons蒸汽轮机和6座“海军上将”3缸锅炉作为动力,3轴推进,总功率为103000马力,最大航速为31.75节,航速超过了之前的6艘航空母舰的最大航速,如勇敢号为30节,与二战英国主力航空母舰光辉级31节的航速相当。燃油储备为4620吨,如果以20节的航速航行时最大航程为8775公里,虽然最大航程比不上同级别日本和美国航空母舰的最大航程,但是日本和美国的航空母舰是在广阔的太平洋实行远距离战略机动作战,而皇家方舟号多是在北大西洋和地中海作战,距离英国本土很近,所以这样的航程完全可以满足作战需求。

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的防空火力较强,装备16门(8座双联装)45倍口径114.5毫米高平两用炮、48门(6座8联装)40毫米(砰砰炮)、32挺(8座4联装)12.7毫米高射机枪,二战爆发后又加装20挺7.7毫米机枪。皇家方舟号的这套舰载武器方案后来也成为英国航空母舰的标准装备。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设计时要求搭载72架舰载机,但实际载机量一般为60架,不过二战中德国和意大利没有航空母舰,60架舰载机量也够了。而且超过了同级别英国航空母舰的载机量,如勇敢号和排水量22500吨、搭载48架飞机的光荣号,以及排水量23000吨、搭载36架飞机的光辉号。
皇家方舟号的舰载机配置包括48架剑鱼鱼雷攻击机、12架鱼鹰战斗轰炸机或者36架剑鱼、24架鱼鹰。但后来鱼鹰被贼鸥式战斗轰炸机取代。贼鸥式战斗轰炸机是英国海军最早的单翼、可以收放起落架的飞机,空战性能一般,但是具有一定的俯冲轰炸能力,而且英国海军没有配备专门的俯冲轰炸机。从1940年开始, 皇家方舟号开始换装了空战性能更为先进的管鼻燕式舰载战斗机和飓风战斗机,空战性能有了很大提高。
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是英国皇家海军可以使用的最先进的航空母舰。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皇家方舟号在二战中参战不到一年零两个月,虽频逢恶战,却屡立战功,创造了许多第一,成为二战中最著名的英国航母。1939年9月3日,英国对德国宣战,此时英国有7艘航空母舰,皇家方舟号作为最先进的一艘被派到苏格兰西北部北爱尔兰附近赫布立群岛附近海域执行反潜巡逻任务。
1939年9月14日下午, 皇家方舟号派出舰载机攻击德国U-30号潜艇,就在舰载机向U-30号发起攻击时,另一艘U-39号潜艇发现了皇家方舟号并向它发射了四枚鱼雷,幸运的是这些鱼雷要么射偏,要么由于鱼雷的磁力引信失灵提前爆炸而没有对舰体造成损害,皇家方舟号逃过一劫。为其护航的福克诺尔号、猎狐犬号和火龙号驱逐舰反应迅速,马上投掷数十枚深水炸弹,将U-39号击成重伤,U-39号被迫上浮,在全体成员弃舰后潜艇沉没。这是二战中第一艘被击沉的德国潜艇,生还的44名艇员成为二战中第一批被英军俘虏的德国战俘。1939年9月26日,皇家方舟号上的隶属于803中队的贼鸥式战斗轰炸机在北海上空击落了1架德国Do18型侦察机,这也是英国在二战中首个空中战绩。9月27日,皇家方舟号加入第2巡洋舰中队前往北海救援受伤的矛鱼号潜艇,途中遭遇到一队德军Ju88轰炸机的攻击,结果除旗舰胡德号战列巡洋舰被一枚未爆弹击中外,其余舰艇均安然无恙。
1939年10月,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加入以声望号为旗舰的K舰队到南大西洋搜索格拉夫斯佩号袖珍战列舰,在海上活动到1940年2月才返回本土。在经历一次大修后,于1940年3月底被派往地中海舰队,但在4月又被急召回大西洋参加挪威战役,主要任务是向挪威运送空军的飓风式战斗机,而将原先搭载的部分舰载机留在了奥克尼群岛上的哈兹顿基地。

1940年4月10日,也就是沃特伯顿·李上校率领英国驱逐舰队冲入纳尔维克峡湾攻击德国登陆舰队当天,5架800中队和11架803中队的贼鸥式战斗轰炸机每架携带一枚500磅的炸弹从哈兹顿起飞,从清晨5时15分到7时20分,经过300多英里的夜间飞行抵达挪威卑尔根港。除一架因故障迫降在挪威海岸外,其余全部爬升从8000英尺开始攻击港内停泊的德国轻巡洋舰柯尼斯堡号,三枚炸弹直接命中了柯尼斯堡号,柯尼斯堡号随即燃起大火,向左舷倾斜,在被击中2小时45分后沉没,41名官兵伤亡。柯尼斯堡号不仅成为二战中第一艘被击沉的德军大型舰艇,而且也是二战中第一艘被舰载机击沉的大型舰艇,在战斗中仅有1架贼鸥被击落,2名飞行员死亡。二战中德国仅有6艘轻巡洋舰服役,这次战斗给予德国海军以重大打击。4月23日, 皇家方舟号驶入挪威特隆赫姆,出动贼鸥成功掩护了英军登陆部队。

1940年6月12日,为了报复德国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和格奈森瑙号4月8日击沉英国光荣号航空母舰。从皇家方舟号起飞的15架贼鸥攻击了返航后停在挪威特隆赫姆维修的沙恩霍斯特号,但命中的炸弹没有爆炸,而德国的防空炮火却使英方损失了八架轰炸机。挪威战役结束后,皇家方舟号返回了地中海并驻直布罗陀,于1940年6月底加入了詹姆斯·萨默维尔海军中将指挥的H舰队,成为H舰队唯一一艘航空母舰。
1940年7月3日,H舰队执行了弹射器行动,皇家方舟号的舰长霍兰上校试图劝说位于北非阿尔及利亚北部米尔斯克比尔港的法国舰队司令让苏尔向英国交出舰队以免落入德国人之手,但遭到拒绝。随后以胡德号为首的英国舰队攻击了米尔斯克比尔港,重创了港内的法国舰队,皇家方舟号上的剑鱼鱼雷机和贼鸥轰炸机执行了布雷、轰炸和鱼雷攻击等任务,但未取得任何战果,还损失了三架剑鱼和两架贼鸥。
1940年7月6日,英国海军又攻击了奥兰港,皇家方舟号担当主角,起飞了12架803中队的贼鸥为12架820中队的剑鱼护航,剑鱼鱼雷机分3个波次攻击了在3日中被重创搁浅的法国新型战列巡洋舰敦刻尔克号,有4枚鱼雷击中了旁边满载深水炸弹的勤务船纽芬兰猎犬号,引爆了船上的深水炸弹,造成了敦刻尔克号的进一步受损和重大人员伤亡,战斗中损失了两架贼鸥轰炸机。

1940年8月2日,皇家方舟号攻击了意大利西西里岛南部的卡利亚里机场和港口,这主要是为了牵制意大利海空军以掩护暴怒号和百眼巨人号航母向马耳他运送飓风式战斗机的行动。随后又为频繁的马耳他补给行动多次提供掩护,9月1日再次攻击了卡利亚里以掩护地中海舰队向苏伊士运河的航渡,随后又参加了以失败告终的攻击达喀尔的行动。1940年10-11月短暂的修理使其错过了塔兰托突袭战,在休整中将800中队的贼鸥式轰炸机换装为管鼻燕式战斗机。1940年11月8日归队后的皇家方舟号再次袭击了卡利亚里,随后被临时派给B舰队,于11月21日为马耳他运输船队护航。
1940年11月27日,皇家方舟号参加了特乌拉达角海战,舰载机向意大利2艘战列舰发起攻击,但未获得战果。在报复性还击中,意大利空军损失了四架战机。随后,皇家方舟号随H舰队执行了一系列反潜和其他护航任务。1941年2月9日,萨默维尔指挥H舰队袭击了意大利,皇家方舟号的飞机对热那亚、里窝那、比萨等地进行了轰炸。
1941年1月23日,德国海军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战列巡洋舰进入北大西洋执行代号为“柏林演习”的海上破坏交通行动,屡屡击沉盟国商船,其航线令英国海军大伤脑筋。1941年2月,皇家方舟号随H舰队从地中海进入大西洋搜索两艘德舰,可惜两个月的围追堵截并未对其造成损伤。4月初,H舰队返回直布罗陀。4月20日皇家方舟号和暴怒号航空母舰在H舰队的掩护下执行代号为衔接的向马耳他运送战斗机的行动,之后22日H舰队返回直布罗陀并在接下来一直关注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的行动。

1941年5月24日凌晨,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和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在丹麦海峡南口击沉了英国胡德号,并重创了威尔士亲王号,随后驶往法国海岸。24日23时31分,英国海军部命令萨默维尔率领H舰队从直布罗陀出发,北上拦截俾斯麦号,H舰队马上沿着西班牙海岸全速由南向北航行,离俾斯麦号越来越近。之后不久,英国本土舰队中的胜利”航母向俾斯麦号编队发起了鱼雷攻击,虽然命中但未造成大的损害。其后,两艘德舰分开单独行驶,俾斯麦号由于燃料短缺试图前往法国的布勒斯特寻求掩护和补给。接到命令的H舰队立即开往大西洋。由于暴怒号已无舰载机,所以只有皇家方舟号一艘航母。25日,俾斯麦号通过机动暂时拜托了英国舰队的追击,但英国海军部相信其目的地仍是法国。

1941年5月26日上午,一架空军的卡特林娜式巡逻机发现了俾斯麦号,此时它距布雷斯特不到700英里,以当时的距离和航速只有H舰队可以进行拦截。皇家方舟号派出的侦察机很快就在空军通报的位置上发现了俾斯麦号。26日14时50分,尽管海况恶劣,皇家方舟号还是派出了14架剑鱼飞机进行攻击;15时20分,剑鱼飞机通过水面搜索雷达误攻击了友舰谢菲尔德号,幸运的是没有造成损伤。17时20分,所有飞机回收完毕,经过90分钟的飞机加油、装弹、清理甲板,飞行员重新制定了攻击方案。

19时10分,15架剑鱼鱼雷机再次起飞,并编成了六个小分队,由于天气情况太差,直到20时55分,终于找到暴风雨中高速航行的俾斯麦号并开始攻击。就在剑鱼攻击时,德国U-556潜艇成功地驶入有利攻击位置,距离皇家方舟号仅仅400米远,幸好潜艇上的鱼雷已经全部用完,无法发起攻击,皇家方舟号又一次躲过一劫。而U-556号艇长就是曾经立誓护卫俾斯麦号的沃尔法特。15架剑鱼冒着俾斯麦号猛烈的防空炮火从左右舷发起了攻击,总共发射13枚鱼雷,其中1枚鱼雷命中了左舷中部,俾斯麦号受损不太严重,1枚鱼雷命中了最薄弱的舰艉,摧毁了螺旋桨推进器,连方向舵都被卡死住了,舵机舱大量进水,几乎失去了航行能力,无法逃回法国。5月27日上午,俾斯麦号被追上来的大批英军军舰击沉。

1941年11月10日,H舰队再次运送战斗机前往马耳他岛,12日皇家方舟号和百眼巨人号在距马耳他岛450英里处弹射了37架飓风式战斗机,13日编队返航,13日黎明,德国U-205号潜艇发现了英国舰队,并向皇家方舟号发射3枚鱼雷,但是没有命中。14时30分,另一艘巡逻的德国潜艇U-81号发现了英国舰队,艇长古格波上尉下令向该舰队进行水下机动,此时U-81号潜艇仍然没有被英舰发现。16时36分,距英国舰队4000米以内时,U-81号向英国战列舰、皇家方舟号和暴怒号发射了4枚鱼雷。由于发射的冲击波太强与压力的突然减轻,导致潜艇浮出了水面,幸而轮机长命令所有艇员进入前舱并紧急调整水柜进行急潜,才没有被英舰发现。10分钟后,U-81号下潜至水下120英尺处,静待战况。鱼雷发射6分6秒后,声纳听到第一声爆炸,90秒后又听到第二声爆炸,古格波上尉认为击中了一艘战列舰与一艘驱逐舰,命中部位是右舷,在确定没有声响后,U-81号开始向东北方向撤离。英国驱逐舰在声呐上发现了U-81号并展开反击,两艘驱逐舰在17时25分至22时20分对U-81号进行了5个时间的追击,共投下163枚深水炸弹,U-81号不断的变化速度、航线与下潜深度,使英国驱逐舰始终没有成功锁定和击中潜艇。23时10分,英国驱逐舰放弃追击并返航之后,潜艇换气出水并在水面航行。
1941年11月14日,U-81号潜艇在潜艇电池充满电力后,开始沿非洲大陆海岸线航进。15日早晨05时53分,古格波上尉用电台向潜艇司令部汇报战况称:罗经坐标76-45,发射4枚鱼雷,击中敌战列舰或航空母舰,第二枚鱼雷可能击中了不明目标。当天中午,U-81号接收到边防军战报与无线电信息,经过证实,U-81号潜艇击沉了英国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
U-81号发射的4枚鱼雷实际只有一枚鱼雷命中目标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他们第二次听到的是航母内部的爆炸声。当时鱼雷击中的是舰岛下方的右舷舰体中部,导致1名水兵死亡,巨大的爆炸立即产生了长约40米的大洞,几分钟后,大量入水淹没了中心锅炉舱,使皇家方舟号主机停止运转,电力不久中断,加上装载了大量作战物资,舰体开始右倾斜达18度,如果及时抢救,也许不会沉没。救援组试图将航母拖回港口,因为直布罗陀港并不远,可是由于损管不力、海军没有马上用大型军舰拖带等原因,直到13日夜晚才用2艘拖船拖带前往直布罗陀。在此期间,在抢修人员的努力下,电力系统与锅炉机组曾一度恢复,但海水却不断涌入,11月14日凌晨4号锅炉组爆炸,大火无法控制。6时13分,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开始侧倾,由于进水严重,英军只好弃舰并转移至护航的“军团”号驱逐舰上。6时19分,皇家方舟号最终翻转后沉入海底,距离直布罗陀海峡仅仅40千米。大量的储备浮力使皇家方舟号在海上漂浮14个小时,但救援行动最终宣告失败。幸运的是,这场灾难只有一个人死亡,此时距离皇家方舟号服役3周年纪念日仅仅只差3天。

尽管服役仅仅三年,但是皇家方舟号在二战初期顽强作战,战绩显赫,使得英国皇家海军看到了航空母舰在海战中的霸主地位,也成为二战中英国战功最优秀、最著名的航空母舰,甚至成为英国皇家海军航空兵的代名词。皇家方舟号的成功设计也反映出英国皇家海军在战略指导上发生了重大改变,英国皇家海军决定不依赖皇家空军的作战力量,使得皇家海军有了强烈的“航空意识”。为此,1937年开始,英国政府宣布计划在两年内把海军航空兵移交给皇家海军来管理,大大提高了海上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