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Meta分析SCI的写作,你注意到这些要点了吗?

2023-03-14 19:00 作者:尔云间meta分析  | 我要投稿

大家好,今天为大家介绍如何写好一篇英文的meta分析。

 Introduction  

Introduction的主要目的是突出研究的创新性与重要性,这部分可以分为3-4段来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由大到小写。例如研究的是两种药物对于骨髓瘤治疗疗效的meta分析。那么写作顺序应该是先写骨髓瘤,然后写这两种药物。


第二,为了让读者与审稿人了解一下研究的意义,可以在第一段介绍疾病的现状,引出治疗的迫切性。字数不宜太多,如果涉及到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等相关统计数值,注意要引用近几年的文献。如果现在还引用2000年之前的数据,肯定是不合适的。


第三,第二段体现研究的内容存在争议性。还是用上面的例子,应该写药物治疗了,这一段主要是讲这两种药物治疗的效果,引用已经发表的文献讲述一下这两种药物在治疗骨髓瘤方面的效果,各有什么样的特点。引用文献一定要引用正反两方面的文献,例如,有的文献证明其中的一种药物效果比另一种好,但是有些研究又持有不同的观点。


第四,最后要讲述研究的主要目的及内容,但要注意不要掺有结果性的描述。注意与上一段的衔接,上一段提出了争议性,所以需要做一个meta分析来综合评价一下这两种药物的效果。然后指出本meta分析做了哪些内容,研究将会对临床应用方面有什么启示


第五,如果之前已经有相关方面的meta分析发表了,不仅不能回避,还要主动引用,但是要指出本meta分析比前人的增加了哪些内容,有什么创新


Method  

Meta分析的方法部分,一般要描述以下内容:纳入排除标准、文献检索方法(数据库、关键词、检索逻辑)、数据提取、研究质量评价、异质性检验、合并模型选择、发表偏倚、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等。

好多人可能会觉得方法部分是最好写的,因为都是自己做的。是的,这部分是最容易写的,因此用了什么方法,具体是怎么操作的,我们都知道,如实描述就行,但是你真的写对了吗?看看下面几条,谁中枪了。

第一,检索策略不完善。检索词不仅包括全称还要写简称的,而且同一疾病或干预可能会有好多种表达,也都要写上。另外,检索截止日期也要写清楚。


第二,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重复。这个问题也很常见,例如,纳入标准里写了只纳入随机对照实验,在排除标准里又写上排除观察性研究,这样是没有意义的(虽然不少文献都这么写)。还有诊断性meta中,纳入标准中要写明白诊断金标准,你写上了吗?


第三,质量评价工具使用不当。每一类研究都有不同的质量评价方法,例如随机对照试验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用NOS,诊断性的试验用QUADAS/QUADAS II,你用对了吗?


第四,发表偏倚的方法误用。几年前,有不少文献都用了一个杜撰的Begger 检验,你有没有受过误导呢?很奇怪,软件都注明了begg/egger检验,为什么还会有人写“Begger检验”,难道宁可相信文献,也不相信自己吗?自信点,朋友!


  Result  

方法与结果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需要准确、详实。除此之外,结果部分的撰写还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点。

首先,meta分析的第一个结果应该是文献检索的结果。这部分不能粗略介绍大概,而是应该将文献选择的整个过程详细地描述出来,并且同时应该给出纳入文献的流程图

例如,一开始检索到了多少篇,排除了多少篇重复的文献,阅读题目跟摘要后又因为什么排除了多少篇,阅读全文后排除了多少篇,最后有多少篇纳入。另外,因为这部分是步骤式的,写作时要注意句子与句子的衔接,可以用一些连接词,如Firstly, secondly….


其次,描述合并分析的结果时要注意不仅仅要汇报合并的效应量及95%CI,同时要将这些值所代表的具体含义写出来。

例如,一篇关于吸烟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meta分析,OR = 2.5,95%CI=1.8-3.2,那么意思就是说吸烟能明显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最好不要仅仅说吸烟与心血管疾病有关联,要明确说出它们是什么关系,也就是说要明确指出吸烟是保护因素还是危险因素。


第三,涉及亚组分析的时候,可能亚组分析的结果比较多,而且很多分组结果不一致时该怎么办?全部列举太啰嗦,只写一部分又太片面。可以将这些结果分类。

例如,分成有意义的和无意义的,也可以根据其他标准划分,具体根据文章内容来定。


文献特征、质量评价及发表偏倚的结果只要如实描述就可以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总的来说,只要掌握了各个效应量的具体意义及各个指标的含义,结果部分写起来应该是比较容易的。


 Discussion

讨论几乎是所有SCI写作初学者最头疼的一部分了,不是不知从哪里下手就是写的没有深度。其实讨论没有固定的模式,看看大牛们写的文章讨论也是五花八门,但是如果你不能像大牛们一样讨论起来得心应手的话,还是乖乖按部就班来写吧,以下介绍几个meta分析讨论写作的小技巧


第一,第一段不要再大段介绍背景了(很多人的通病),可以总结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注意区分Discussion与Introduction的区别,关于背景的描述放在Introduction 里就好了。


第二,总结完本文的主要结果后可以紧跟着讨论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这个原因可以通过阅读纳入文献来分析,比较纳入文献之间方法、研究人群等因素有何差异。很多时候在纳入文献的讨论部分已经体现出来了,不需要我们再仔细一点一点去挖掘。


第三,可以与已经发表的meta分析比较,但是不能与纳入文献的结果作对比。这一点是很多初学者都会碰到的误区,但想想其实并不难理解。一个课题之所以能做meta分析,那说明这个问题还存在争议性,那么纳入文献必定都有正反两方面的结果,而meta分析就是合并这些结果,合并结果已经包含了纳入文献的结果,所以再与纳入文献比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第四,可以从机制入手讨论。这是大部分文章讨论为了增加研究深度一贯采用的办法,例如,吸烟导致肺癌,可能的机制是吸烟使得人体内一种被称为DNA修复酶(OGG1)的化合物活动能力下降,而OGG1活性降低导致DNA受损加快,修复变慢……但是并不是所有的meta分析都适合讨论机制,这一条还要视情况而定,不可盲从。


第五,不要忽略辅助分析的结果,如亚组分析及敏感性分析等。初写meta,往往只讨论到了总的结果,却忽略了亚组分析等结果。这些内容也是很值得讨论的,例如亚组分析及敏感性分析后结果发生了逆转,可以讨论下逆转的原因。


第六,局限性的讨论要委婉。描述局限性的数量时,一般不要用many、a number of这样的词,可以用a few、several等。另外,每描述完一个局限性,应该要讲为了减小这种局限性做了哪些工作,或者是对临床试验设计有什么启示。例如异质性很大,后面可以讲通过亚组分析来探讨异质性来源,并论述异质性对结果的影响;再如,纳入文献研究质量不高,提示以后临床试验设计应该更加严格,来提高研究的质量等。


最后,别忘了来一段结论


 Abstract  

摘要虽然是在SCI的开头,但却是写完了“前言、方法、结果、讨论”后再落笔的。也正因如此,很多人也认为:摘要谁不会写,文章都写完了还不会写吗?就是因为不重视,很多人的摘要没抓住文章的重心。如何写好一个精简又全面的Abstract?


首先,对于初学者来讲,结构式摘要是最好不过了。

结构式的摘要主要包括Background、Objective、Methods、Results和Conclusion,这些部分也要分清主次。

Background可以用一两句话概括研究的背景,一般为了字数要求Background可以省略;

objective指的文章的目的,用一句话概括就行;

Methods主要介绍文章中为了研究XX都用到了XX方法,用最精简的话描述;

Results要求与methods对应,文中用了什么方法就要得到什么结果;

最后用一句话概括得到的结论,需要注意的是,结论是根据结果得到的,千万不要将结果再叙述一遍。


举个例子,吸烟与糖尿病风险关联的OR=1.8(95%CI=1.3-2.6),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这表示的是一个结果,根据这个结果我们可以得到吸烟可能增加糖尿病风险的结论


另外,有些杂志要求不能用结构式摘要,依然可以先用结构式摘要写好,然后将这些小标题去掉就可以。但是为了每一部分能够更好的衔接,需要加一些衔接词,如Therefore,meanwhile等。


Abstract在文章的开始,是编辑和审稿人最初看到的一部分,所以更要精雕细琢,尤其要避免语法错误。语言问题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话,可以先给有经验的人看看,让别人提一下意见。


最后,Abstract一般不超过250字,投稿之前一定要看清杂志的要求。



Meta分析SCI的写作,你注意到这些要点了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