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时报·冰点周刊 番外篇 关注B站知名up主“停更潮”,以及关于某事务所采访问题
各位好,这里是《虚拟时报·冰点周刊》番外篇!
可能大家不知道,这期冰点其实是因特殊情况加更一期,所以还请各位多多包涵。
就在今年的4月2日,不少B站的用户发现自己关注许久的up主突然宣布了一件事——永久性停更,而这件事情的发生也引起了不少人士的关注,但考虑到这起停更潮可能会涉及到很多音乐系的虚拟up主及其观众,而且大家肯定不知道到底是发生了什么。
因此,本期的虚拟时报·冰点周刊,我们将以他人的视角,共同关注。

B站知名up主“停更潮”,真相究竟是?
(文章内容来源于21财经、话匣子、第一财经广播微信公众号,内容仅代表发文者观点,时报只作搬运整理,原文标题:热搜,B站UP主发起停更潮!发生了什么?当事人挽尊:“莫名其妙”,本标题为时报另起。)
停更潮主要是因为收益减少?
据21财经报道:近日,不少B站用户发现很多自己关注许久的UP主,发布了暂时停止更新的视频,表示短期内不会再上传新的内容。
据不完全统计,本次宣布停更的包括知名悬疑推理博主、2019年B站百大UP主@怪异君(265万粉丝),知名游戏区博主@靠脸吃饭的徐大王(385万粉丝),刚刚获得2022年B站百大UP主的@-LKs-(311万粉丝)以及数位粉丝量在数十万到数万的中腰部UP主。

多位UP主密集地公开宣布暂停更新并不多见。大家在解释停更的原因时列出的理由各不相同,例如@-LKs- 表示主要是想要休息。但大部分UP均提到了一项相同的原因——平台收益减少、收支难以平衡。

“B站的奖励机制今年进行了很大调整。”一位在B站拥有数万粉丝的UP主告诉记者,一条各项数据和去年差别不大的视频内容,B站给到创作者的收益可能只有去年的1/3~1/2。
这里的收益主要指的是B站于2018年1月推出的“bilibili创作激励计划”,该计划会根据视频播放量、点赞、投币、收藏等数据对视频流量价值进行评估,并按照规则给予UP主现金奖励。
但近年来随着B站的持续亏损,B站的激励金额也在持续下降。2021年5月,B站官方客服在回复UP主创作激励下降有关问题时表示,近期对激励收益正在进行调整:新引入了包括播放渠道、用户转化后验证等多种考核指标,同时对不同指标的加权有一定调整,最终以实际显示的激励收益为准。
不过也有万粉UP主向记者表示,与其他同类平台横向对比,B站的内容收益即便不是最高,但依然属于较为领先的水平,例如小红书目前就没有平台激励,博主获得收益主要是靠广告分成。
UP主相继发声挽尊“莫名其妙”
值得注意的是,当这两条话题冲上热搜第一第二后,被点到名的大UP主都有些坐不住了。

“靠脸吃饭的徐大王”带话题回应称:“今天这两个热搜有点莫名其妙。我停更的原因在自己视频里说的很清楚,都是我个人的原因,我做视频都十几年了,B站也只是我的一个发布平台而已,所以我停不停更跟B站没啥关系,纯粹是我个人的事。而且搞内容创作其实跟普通工作也没啥区别,有人赚钱也有人亏钱,很正常的事,各行各业哪个不是人来人往,没必要大惊小怪。”
在徐大王的停更视频中他曾表示,目前整个团队属亏损状态,自己无法养活一个团队,还表示目前AI创作的能力也是打击原创视频的一个原因。
“LKs--”的回应来得更早一些,他表示,“刚睡醒,发现躺着也能中枪,仅代表个人宣布我停更和经济情况无关,今年在b站收入也不比以前少_(:з」∠)_ ”
两天前他也曾敏锐地观察到,“还有几个UP也这两天停更,显得我们好像约好了一样”,并重申:“我只是去放个假”。


认证为“微博新知博主”的大V@卢诗翰 评论:“现实情况是,B站有300多万UP主,五十万粉丝以上有3000多个,这么大体量的平台,本来就是每天都有人入驻和停更,走走来来……我觉得停更潮这个说法是标题党了。”

时报锐评
虽然说新闻中的这两位up主回应了关于停更潮的传言,但是事实上,现在在B站,光是视频方面,其激励金额也在一次次的调整,然而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毕竟近年来因为B站出现亏损,再加上平台一些活动的“翻车”,导致不少人对于平台是否能给up主带来更多的利益失去了信心,然而停更,说句实在话,一些不太知名的up主很容易就做到(也有的例外),但是对于名气大的up主,停更这件事却成了另外一个问题了:该怎么向大家解释?是怪罪平台?还是怪罪自己?
所以说,对于这样的问题,B站是否做好了觉悟,是否“痛定思痛”,我们很难预料。但是,时报觉得,如果说一个视频平台,不找到对于“赚钱”和“用户的利益”之间的平衡点的话,那对于谁而言,它无论做什么,都是很失败的。

关于某事务所的对话访谈,时报有话要说
最近一段时间时报发现有不少读者(时报无法判断问的人是否是同一个人)通过pome信箱问到了同一个问题:

关于这样的问题,截止到目前时报共接到了大约六七条此类pome留言,而且内容都是希望我们谈谈对此的看法。
关于这个问题,首先,时报觉得不予置评,一方面,某事务所在国内发生了什么事情,大家心里都清楚,毕竟涉及到敏感问题,而敏感问题是没有办法在本专栏中予以展现的,而另一方面,由于该事务所在日本,以及海外发展十分迅速,甚至成为了“世界上最有名气的虚拟主播事务所”,看到这家事务所发展成这样,时报主编心情很复杂,毕竟那家事务所和很多的虚拟up主事务所一样,都是从做虚拟直播软件起步得嘛。
其次,关于国内的虚拟主播市场,时报个人觉得,现在的国内虚拟主播市场和日本的虚拟主播市场也有相同的地方——有大型虚拟主播企业/事务所,以及有名的虚拟主播社团如P-SP、普罗维登、Chaoslive等等,但是,由于目前国内的虚拟主播水平,以及素质参差不齐,也出现了不少的事件,像“上舰欺诈”、“炸死”、“国V装日V”等等这些事件,也令不少人感到心累,当然,一些观众的素质也成了不少外人厌恶V圈的理由(如乐子人太多)。正因为这些原因,导致不少人对虚拟主播的圈子留下了“刻板印象”:套皮主播、脑残粉等等。
总之,对于这个问题,时报也就只能回答到此,但对于所谓的“访谈”,时报还是那句话,不予置评,如果说某些人因为这次访谈加深了对其不待见的态度的话,我们无话可说。时报希望,这样的问题,能够到此为止。
(P.S:有关pome留言时报已经做删除或设为私密留言处理,望各位谅解)
相关新闻报道:https://news.gamebase.com.tw/news/detail/99408626

以上观点仅代表主编个人观点,不代表时报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