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一遍读《亲密关系》的收获

2023-06-10 10:07 作者:HUSKIE_HA  | 我要投稿


    在读完亲密关系这本书之后,我发现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主要是两个概念:

    第一个是再亲密关系中的4种偏差行为:第1种是引起注意力。就比如说看我、看我,这是很多小朋友都具备的一个特性;第2种是权力斗争。就是我不想这么做,你不能逼我。那么这在一段亲密关系中经常会出现在争吵前的一个心理;第3种是报复心理。通俗来讲就是你伤害了我多少,我也要伤害你多少,这也是一个经常出现的一个行为;第4种是自我放弃。就比如说我努力有什么用,反正我一点也不重要,这类的想法。那么这4种偏差行为可以帮助我们去发现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些争论和一些矛盾,它的一个内在心理原因。此外,作者也给出了一个解决这些偏差行为的一些方法,问自己8个问题。

    第1个就是你想要什么?第2个就是有没有什么误会要先澄清的?第3个就是我所表达的情绪有哪些是绝对真实的?第4个是我和我伴侣的情绪是不是似曾相识?第5个是这种情绪是怎么来的呢?第6个是我该怎么回应这种情绪呢?第7个是情绪背后有哪些感觉呢?第8个是我能不能用爱来回应这种感觉?这些问题,我并没有过多的感触,可能经历一些事情以后再读这本书可能会有所感悟。

    令我印象深刻的第2个概念,就是对家庭的一种死忠。在这本书中说这种行为和情感其实是一种束缚,用克里斯多福的一句话来说,因为爱而结合的家庭是没有家族迁徙的,因为所有的迁徙都是一种束缚。那么什么是对家庭的死忠呢?对家庭的死忠包括你尊崇的一种信念,接受或拒绝人以及处理事情的方式,这些都是在你出生原生家庭中所形成的。那么对家庭死忠的人经常会说这样的话,我小时候大家都是这样做的。具体而言,对家庭的死忠是这样形成的,借由模仿父母兄弟姐妹或亲戚的言行来塑造自己,进而在家庭中得到好或者坏的一席之地。也就是说,我们为了得到家人的一个接受和一个归属感,而模仿他们的言行举止,但作者并不相信这是一种自觉的选择,模仿家族的这个决定迟早会和潜意识中要活下去的需求结合在一起。因此,书中认为在家庭中没有一席之地就等于死亡,为了保护自己的这个地位,我们会努力的去遵照世世代代相传下来的一个标准模式来塑造自己。然后,这种塑造的过程是出自于对归属感的需求,所以它会掩盖我们灵魂的一个真正的目的,并埋没我们的一个天赋。所以,我们要去摆脱这种束缚追求真正的自由。

第一遍读《亲密关系》的收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