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沉思录|第2期|从我的亲身经历聊聊认知觉醒的6个阶段

2023-02-22 22:54 作者:立春的live日记  | 我要投稿

以下观点是我的个人体悟,仅供参考。

 

1个阶段——麻木

 

处在这个阶段的人从不思考,他们懒得思考或者不屑于思考,认为自己所生活的世界就是真实的世界,自己的私人体验构成了整个三观。

比如网络上的一些键盘侠,他们为什么会攻击人呢?那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所说的话一定是正确的。比如一些长辈的劝诫:劝你尽早买车买房娶媳妇生娃,过上放羊娃的轮回人生:放羊、挣钱、娶媳妇、生娃、放羊、挣钱、娶媳妇......现在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即使是背负着沉重的房贷也要结婚生子,为了娶媳妇、为了挣孩子的奶粉钱、学费、养家糊口、一辈子为钱操劳......你问他:可不可以活得不这么辛苦?他会回答你:人生就是这样的,人生就是苦的,我们要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所有人都是这样过一辈子的。

 

【第2阶段——质疑】

 

在这个阶段,人会产生为什么这样活的疑问?可不可以有另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楚门一样,某一天,突然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了一种奇怪的、不对劲的感觉,但是哪里不对又说不上来。这时候,你可能会去网上搜相关的问题,比如去知乎提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上面会有很多的回复。在网络时代,铺天盖地的情感、观点博主会用他们极其富有感染力的语调来告诉你,你所困惑的那些问题的答案是什么。但由于博主们的观点有异同,所以你会感觉似乎谁说的都有道理,但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

 

【第3阶段——迷信权威】

 

在一堆的观点博主之间,你会开始逐渐的被一些有背书的名人们所吸引,比如:罗翔、哲学教授刘擎等等。因为这些都是人文社科领域的教授们,他们都著有书籍,而书籍相对于博主们的观点会更加的权威,更具有时长性,你会开始相信一些较为严肃的事物:比如:纪录片、书籍。

 

相比短视频,你会觉得这些东西里所讲述的才是真实、才是真理。你会看到网上的很多的读书、科普的博主,当他们表达他们的观点时,基本都有讲述该原理的书籍。

 

比如在讲到男性为什么会出轨时,他们会运用《自私的基因》这本书,用一种基因论来阐释这一现象。在讲到爱情为什么容易消散时,会运用费洛蒙、力比多、荷尔蒙最长能维持多长时间这些生物学上的概念来阐述。以权威、书籍为真理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则是:人们信奉技术、物理、生物、基因、科学这些理科的学科。拿现在淘宝上热卖的宇航员模型就能说明人们对于科学、科学家的一种迷恋与崇拜。

科普类书籍基本都属于这个范畴。比如:《贪婪的多巴胺》《生命密码》《量子力学》《基因传》等。人文领域则是以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王阳明《知行合一》以及一些佛学、国学相关的书籍。

那么这些书籍是真理吗?其实不是的。

 

【第4阶段】

 

在人文社科的领域里,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政治学、哲学究竟哪个才能追溯到世界的本原呢?显然是哲学,在哲学里,你会发现有社会学哲学、人类学哲学、历史学哲学,政治学哲学、经济学哲学,基本所有的学科都会有它的哲学——即这个学科的底层的原理是什么。拿超热门小说《三体》来说,书里一直是围绕着一个中心的观点来展开整本小说的讲述的,即——黑暗森林法则:它预设了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围绕着这一法则来进行的。什么是黑暗森林法则呢?所谓法则就是一种约束,当所有人生活在这个法则之下,都需要将自己的行踪掩藏,如果自己的行踪被发现,或者发现别人的行踪,都要将那个人杀死,然后继续前行,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自己被发现,从而获取更多的生存时间,以便成为那个活到最后的人。读过三体的人,很容易相信这一法则就是真理。但如果学习过哲学,就会发现,在哲学史上,黑暗森林法则不过是其中的一种,还有好几种观点是与它并列的,关于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这样的观点并不只一种,也不是二元的,而是很多元的。

 

【第5阶段——哲学】

 

学习哲学,绝不只是学习一些知识,就像考试答题一样,把每个哲学家的理论写出来,并不是能背的出来哲学史或哲学相关的所有知识。“哲学”这一词的原意即“爱智慧”,它并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质疑所有的精神。

拿现实生活来举例:全球现在流行的都是一种货币拜物教,不同于之间的宗教,货币拜物教是人们信奉金钱,相信钱是万能的。当你的孩子读书、当你的父母生病,生活中的一切吃喝拉撒都离不开钱,即使你不相信钱是万能的,你也知道人离开钱是活不了的。因此人们会形成一种观点,社会就是这样,人就是要挣钱的,每个人的能力不同,谁挣到钱那是他能力强,这种信奉能力的观点会导致人们走向——贫穷的人之所以贫穷是因为他没有能力、是因为他认知低。这种理所当然的傲慢会让我们变得无情、冷血。而在哲学里,关于人是不是一直追逐利益的?人的欲望是不是无止尽的?在危险情况下,人是不是一定会自保,而牺牲他人的?对于这些问题,其实答案并不是只有一种的。

 

即使是现在主导、支撑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学、金融学。经济学的底层原理都是预设了人的欲望是无止尽的。那么这一理论究竟成不成立呢?如果这一理念不是真理,那么经济学、资本主义社会底层的大厦也会崩塌,整个社会也将重新建构。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游戏,世界是游戏里的地图,我们每个人都是玩家,我们在游戏里吃喝拉撒、建造房屋、付出劳动获取金币、行走.....那么学习哲学则是直接跳出这个游戏,摆脱玩家身份,以一种上帝视角来看待整场游戏,甚至可以让这场游戏里的所有元素都打破重组。

 

 


沉思录|第2期|从我的亲身经历聊聊认知觉醒的6个阶段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