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宇考研|化学、化工、材料、制药相关专业该如何选学校和选专业的问题
本文主要是从宏观的思路讲解——化学、化工、材料、制药相关专业该如何选学校和选专业的问题。振宇考研目前除了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暂未开设,化学、化工、材料、制药相关专业科目课程应有尽有,由于了解多数学生的考研情况,所以对相关专业的考研事宜感触颇深,给大家分享一些的基本情况。
首先简单介绍考研的构成。考研分为初试和复试两部分,复试大概率从今年开始大规模恢复线下复试,明年大部分学校都应该为线下复试。个人认为调剂很有可能以线上为主,未考试的同学可以参照今年考研的情况,因前三年都是线上复试,再往前时间较久,学校的招生人数、招生思路都改变了,所以今年考研最值得参照。出国家线后各校很快就会出复试安排,大家可以及时关注、了解相关的复试信息。
现阶段最主要是关注初试相关问题,复试稍微了解即可,当然也可以跟着师哥师姐听一听今年的复试攻略课,看一看复试课的回放内容。
初试
星期六上午考试科目为政治,政治考试内容全部统一。
星期六下午考试科目为外语,大部分考生外语考英语,还有小部分考俄语、日语等,近几年考小语种的同学逐年增加。英语分为两套题——英语一和英语二,题都为100分,无听力。
许多同学担心自己的英语不好,会考虑自己是否适合考英语一,个人认为要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许多同学英语基础不好,考到50分有一定难度,但低于40分的也微乎其微,只有极少同学考不到国家线,即使英语基础很差,也不用过于担心不能过线的问题。英语一往年平均分大概50多,英语二可能接近60,大概差6分左右。
第二种,考数学可能会有些差距,其实有的学校,专硕考英语一,反而可能会好考。比如北化,北化最好考的专业是材料的专硕,仅因为该专业考英语一且招生多,相对校内其他专业,竞争最小。偶尔反其道而行,也是可以考虑的。假如英语差到一定程度,就选个B区的学校,即使考英语一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有同学说:既不想考数学,也不想考英语一,有没有专业可以选择?答案是有,虽然药学的专硕不考数学且考英语二,但药学国家线属于医学类,并比理学的分数线高,英语国家线大概为45分左右,跟理科的国家线差六-七分,为求容易,反而提升分数线也没有多大意义。这不代表药学不可以考,但为了考英语二而考药学,是并不划算的,因为药学英语单科分数线高。
虽然只要好好学,不存在英语过不了国家线的问题。但是英语基础很差、学习能力不强的同学,考英语一很有可能过不了985的单科自划线,所以在选学校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个问题。英语选择题较多,有一定的的运气成分,英语不好有一半的概率不能过50,这种情况为何不直接选一个英语要求40分的学校呢?很多好的学校对英语要求不高。
英语不太好并且不考数学,就不用过于担心英语一的问题;其二,不用过于担心过不了国家线的问题;其三,过不了自划线是很正常的,英语不好就不选自划线的学校,这是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当然,想要尝试也可以,今年青科有一个宿舍6个人大概都能录取,其中3个人成绩超过400分。其中一个是振宇考研的008号,他英语基础很差,并且一直想考学硕,因为他有机学的很好,他感觉不考有机有些亏,但他数学也不错,老师一直劝他考专硕,最后他就选择了考专硕。他英语高中只及格过一次,最后英语二他考了82分,英语80分以上的很少,即使是英语二82分也是绝对的高分了,所以说这个也有主观能动性。这是个例,大家还是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权衡,008号同学其他科目基础很好,数学考了130+,物化考了130+,总分四百多。英语问题大家不要过度害怕,确实很多人考不到50,在选择学校的时候注意一下即可。
星期天大家考试科目都不一样,星期天上午考数学或者专业课。如果考药学,星期天上午很有可能考300分的专业课就结束了;如果考化工、化学、材料,星期天的下午会再考150分的专业课,150分专业课不一定是一门。
复试
复试仅强调一点:线下复试几乎都有笔试,线下复试考笔试实际是降低难度,并不是升高难度。中科院和厦门大学没有笔试,中科院认为笔试可以针对性复习,更看重学生的本科基础,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不给学生复习范围及复习目标。厦门大学复试需要翻译文献,做PPT。如果文献翻译的准确率低就会直接被刷,很多学校复试面试也会问文献的问题,但是不会翻译不出就被刷,只有厦门大学有此要求。如此一看,不考笔试其实是更难。复试考笔试不是大问题,从12月底到次年3月,有三个月的复习时间,时间是绰绰有余的。
以上是整个考试的大概内容,下面主要捋一捋选项学校的大思路。

选学校的思路是如何呢?
最先看的应该是考试层面,其他的问题都不是第一要素。比如:研究方向等,是后面要考虑的要素,可以慢慢考虑。初试是现在要去准备,实际要去下笔的,目前是针对初试复习的,所以在选学校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考试层面而不是其他的。现在,一些同学把重要程度弄混了。第一个我们选择学校是从考试层面,尤其是初试,复试笔试可以简单参考。比如:有些同学是化学专业的,但想考工科,这是可以的,不过复试的时候尽量不要去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同学都学过这个科目,没学过去竞争能占到便宜吗?如果化学专业考化工研究生,复试就尽量不选涉及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的学校,也有很多学校复试是考四大化学。
初试是主要侧重的点:第一步要考虑考试科目问题,考虑是否要考数学。为什么要考虑是否考数学的问题?因为不同科目组合对复习时间要求不同,三个月上岸985的人,绝大多数有一个共性:考两门专业课。考数学或者四门专业课的比例极低。身边比较励志的例子,如:考北京理工的李师姐;考湖南大学的任师哥。他们开始复习的时间是9月份,都是考两门专业课,两门专业课对复习时间要求短,考两门专业课卷也是因为这个因素,两门专业课短时间可以兼顾。

首先,鼓励一些同学考数学。有些同学不打算考数学,被老师劝说考数学也是有的,但是复习数学要早下手。
考数学或者考4门专业课这两种情况,对复习时间的要求较高,唯独考两门专业课对复习的时间要求相对较少。有考研打算的同学必须要有意识,数学不可怕,但短时间复习数学就很可怕。不要只看极少数一个月数学考130的,那种放眼全国都不多。如果计划考数学,或者四门专业课,就一定要把复习时间提前,当然考两门也是建议提前的,相对来说考两门专业课差距不会太大。数学考的比较好的,尤其是双非学校的,或者是较弱的211的,数学考的不错的师哥师姐,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开始时间早、复习踏实。考130、140的同学,本科也不全是211的,不少本科是青科、武汉工程、山东师范的。他们都复习早、考的高,复习比较晚,往往考的相对低。不过,数学考的比较低,也有花很多时间复习的,数学跟别的科目不太一样,数学是所有科目中最吃天赋的一门。部分同学说英语也吃天赋,但英语要求低,数学考不过政治、英语的都有很多,比同学们想象中还多,大家关注的大多是成功案例,站在老师的角度看失败案例很多。不少同学专业课能考100+,但数学只能考40/50,为此刻意做了调查,单独问了一个学长,他政治考了70分,英语考了58分,物理化学考了114分,这几科成绩都还行,虽不是顶尖但也看得过去,可他数学仅考了43分。他学习时间分配为每天大约60%的时间都用来学数学,20%的时间学物理化学,20%的时间学政治、英语,最后他的数学比英语考的还低。还有一个师姐考华南理工或者北京理工,她的化工原理考了120多,数学也考了40多,她的数学也占据了一多半的复习时间。所以,选数学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不过也有很多同学对数学莫名恐惧,考数学也不是一定要考100多分。辅导班中就临沂大学的数学情况而言,能录取的基本上在70/80左右,报浙工大等学校能录取,150分的题考70/80分也不是说多高,但过100分对这种层次的学校还是偏少的,一个学院加起来大概不超过两位数。各同学数学水平差异是比较大的,真的一窍不通就不要选,如果数学只是不突出,不是说不能选,而是说数学实在学不动就不要选,可以提前学一学感受一下。
什么样的同学适合考数学呢?
首先,如果本科专业是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等专业的同学,数学不是一窍不通,哪怕能考到70/80分,不是完全学不会,就建议选数学。每个人情况不一样,要根据自身情况看。如果是纯工科类专业,更建议考数学,考数学好处还是很多的,比如:考数学好调剂,考270/280调剂就不愁,不考数学的考320/330调剂也很难,工科专业复试内容都是本科学过的内容,所以这个专业的同学只要数学能学,就推荐考数学。
哪个专业基本不推荐考数学呢?就是去掉全称的化学,尤其是师范的化学。这个专业没有特殊情况不推荐考数学,除非数学特别突出。还有些专业比如:应用化学专业,不是师范的化学专业,就要因学校而异。比如:青岛科技大学的化学非师范专业,考数学的比例能占接近一半。安徽师范也有不是师范的化学专业,基本不考数学。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些专业是两可的,青科的高分子去年考研录取大多不考数学;考北化的基本都考数学。这些专业考不考数学跟学校关系比较大。
部分同学觉得数学没有很大的自信但还想考,换位思考数学考四五十分的学长学姐,但凡知道自己数学只能考四五十分他们都不会去考数学,复习之前都觉得能学。如果数学自我评价不出来,认为博一博能考六七十分,并且没有考虑好选科,那就可以先试试数学。不过,在选专业课的时候要注意,如果数学没有问题,绝对要考数学,数学这一门就不会考很差,专业课无论是选化工原理、有机化学,还是物理化学,完全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来,想选什么专业课都可以。如果个人数学可能存在问题,那么有两种情况:
第一就是复习中途换学校,直接不考数学。因为考两门专业课,对复习时间的要求相对低,最后四五个月,拼一拼学两门专业课,努力一些可能也没有问题,当然目标不能高,因为考两门比较卷。
另外一种是二战。你要考虑到如果真的出来数学就是43分,又不想工作要二战。如果有这个可能,那么你的专业课就不要选化工原理或者材料科学基础。建议选物理化学或者有机化学。今年有个师姐就很尴尬,她化工原理考了120多,但她决心不考数学了,数学确实学不会,那她就只能学全新的两门。如果她第一年考的是物理化学,考120多,那在第二年不考数学,选中国海洋大学,其实是很有自信的,起码有一门专业课是不错的。
再强调一遍,如果数学非常自信,专业课考物理化学/化工原理都可以,就选自己擅长的一门;如果数学可能存在问题,可能会中途放弃或者二战的时候放弃数学,那么就不要选专业课无法配非数学的科目,比如:化工原理必须考数学,不存在不考数学的化工原理学校,材料科学基础也是。
另外,考数学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要考英语一还是英语二,学硕和专硕的问题。绝大多数学校学硕考英语一、专硕考英语二,这是主流情况。英语二比英语一简单,英语二80以上的较多,英语一80以上的基本没有,英语是100分的题,不是150,平均分差6分左右,对于100分的题来说6分就很多。考虑到很多不考数学的复习时间比较长,实际英语一和英语二的难度应该能差8分左右,这是不小的差距。由此就催生了一个问题,如果英语不是很好,是否要去考英语一?有的人说要读博,所以想选学硕。可是英语不好,读博的概率大吗?提前敲个警钟,英语不好读博的概率很小,因为读博需要阅读大量的英语文献,还要写英语论文。所以,考数学复习压力比较大,又不是很优秀的同学,不建议去硬考英语一。很多同学说:数学只能考70多分,还指望英语考70分帮拉高总分呢!英语一能考50分,英语二就能考60多分,数学不好的情况下多考这几分,说不定就是过线不过线的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在于工科的学术名额偏少,报考的也少,专硕未必比学硕好考,因为学硕报考人数少,竞争相对小。比如:去年大连理工的工程和工艺这两个专业专硕比学硕分高,学硕看着就跟白给一样。因为他招生少,有时候确实会存在这个情况。但个人认为还是不要只考虑难度,这里难度是指的分数线这些,因为会有波动。可能今年都不敢报,明年说不定稍报几个分数线就高了。去年中石油北京专硕复试线300左右,学硕复试线是国家线。如果没有读博想法英语又不好,基础整体不好的情况,尽量选英语二;那反过来思考,对于一些英语还行的同学,可以反其道而行选一种专业,可能会让你受益较大。除了985和华东理工以外的英语一的专硕。华东理工化工学院是有难度差距的,大部分年份专硕比学硕容易,尤其是经过改革后。华东理工不算明显,另外一个跟华东理工差不多的学校北京化工,就很明显了。主要是北京化工和哈工程,哈工程本部热门一点,哈工程烟台不太热门,北化的材料专硕不热门,选的人就相对少的多。很多时候觉得考英语一,就选学硕,英语不好就选英语二,所以导致考英语一的专硕反而可能竞争小。北化最好考的就是材料工程专硕了,无论考物理化学还是考高物高化。哈工程烟台在山东,相对来说还挺不错,招生也很多,而且是211的中上,和很多企业也有合作,它相对来说不是很火就和考英语一关系很大。在推荐学校的时候能感受到很多人很介意英语一,因此考英语一的专硕,有些时候反而会竞争会较小。并不是英语不错,就想读博,考学硕也不一定读博,那为什么不反其道而行,考虑一下北化的材料工程或者哈工程烟台这种学校,这可能会得到更大的收益。数学和专业课不算高,就能上了,去年北化材料工程的复试线仅290,过线基本就全要了,复试基本没刷人,今年我估计这个专业的分还是会比其他专业低一点。考研择校也要发挥智慧,不要只会直来直去思考。
专硕材料化工没有不考数学的,如果就要考数学,英语也不好,数学还想博一博,但是学习真不太行,也可以考虑一些性价比很高的二区学校。基础不好,又想上211的同学,有6个可以选,有海南大学、广西大学、贵州大学、石河子大学、宁夏大学和新疆大学。海南大学的地理位置在b区是独一档,云南大学也不错,但云南大学科目设置的很奇葩,考数学加两门专业课,是不好复习的。海南大学非常可以选择,虽然题略微有一点难。今年海南大学的题目和北化风格极像,之前说过:有时间的情况下就做北化的书,这个就是后话。虽然海南大学有的题稍微有点问题,但考270/280分就能上,几乎没有压力,而且学校复试不刷人,这个学校几乎是所有学校里最保护一志愿的。他夸张到招生人数不够也不要调剂生的程度,几乎达到了一志愿报考过线就要。如果基础不好推荐选这个学校,也不都选这个学校。其他的如:浙工大,学校也不错,招生又多,专硕招300多个人,基础不好又想就业好,冲击个容易的,这两个当然都可以了,这两个相比海南大学英语和数学要求更低一些。
如果基础不好又要考数学,英语也不好,不想考英语一,数学已经开始学了,觉得学的不算行,不至于只考四十多分,但也就能考六七十分,就直接选个容易的学校。为什么非要去选难的呢?
这是考数学的整个的大思路。再强调一下,第一个就是要考虑到自己的本科专业和专业课的情况,如果数学不是很有自信,可能将来会放弃数学,或者将来可能二战不考数学,那么一定要选一个可以配不考数学的专业课。如果数学有自信,那就化工原理学的好就考化工原理,物理化学学的好就考物理化学,考有机也行。但是将来可能放弃数学,就尽量考物理化学或者有机化学,但是有机化学考数学的学校少一点,不考数学的比较多。第二个是如果基础不好还是要考数学,就可以选容易些的,为什么非得去卷难的呢?虽然卷难的也可以调剂,考数学好调剂比较明显,考数学科目总分280,调剂的时候除了热门学校都抢着要;不考数学320分调剂的时候根本就没人要,能找到学校也是很难。有一个学姐更夸张,她考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的学硕,英语一45、政治51、数学45、物理化学131。这个成绩单可能很少,但是数学考六七十分,专业课考110/120的是很多的。专业课要好好学,学好专业课能保证你的下限,考专业科的这一门要往上拉,专业课分很低全靠数学往上拉的十分罕见,基本没有,这是考数学的一个基本的情况。
不考数学适合什么情况呢?如果你是化学专业,尤其是化学师范专业,没有特殊的想法,就没必要考数学,除非有特殊理由。化工的同学真的是数学不会,看着数学就头大,那就别考了。尤其是基础不太好的,要是想要决断就早点不考。即使学习专业课,基础不好也要花更多时间复习。去年有两个同学,第一年都是考的南工大,数学都考了20多,他们学的其实很早,都是大二下学期,大三上学期就开始学,数学就是学不会。第二年一个考浙江师范,一个考南京工业,都把数学换成了有机,都考上了。所以说学化工的数学就是学不动,那何苦逼自己呢?换一个专业课虽然也不一定好学,但是怎么也比数学学起来舒服一点。当然基础比较好,比如青科化工、山师化工的同学都建议考数学,觉得基础还行,用心学数学能考80/90分,数学就可以选择。
最纠结的部分,可能是应用化学、材料化学,那就完全根据自身情况决定。考数学的好处、坏处也都了解了,怎么选就要结合自己的情况。考数学先复习数学,专业课稍微晚点复习也不要紧,不考数学就要赶紧复习专业课了。不考数学考两门的学校很卷,考两门竞争很激烈。考四门也不是说都不卷,今年吉林大学是本辅导班第一热门学校,没考试之前不知道题难还是简单,个人以为复试线能到340左右,没想到一下能350。有人说他题简单,但物化很难,他三门简单一门难,也不是很简单。考四门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即使吉林大学考四门卷到这个程度,跟那些更热门的学校,比起来还是不算卷,毕竟招生较多。
我们第一个考虑的就是,到底要考几门专业课?
要分析到底是考4门,还是考3门还是考2门。先说什么样的人适合考2门,无论学习好的还是不好的,学化工的还是学化学的,没有谁不适合考2门,因为两门专业课复习难度最低,无论考哪两门。现在考的最多的两门是有机和物化的组合,就算有机难一点,那也是复习压力小,无机和物化可能更小,所以不存在有人不适合考两科。
那考4门有什么好处呢?考4门相对来说竞争略小,考4门跟考数学有类似的地方,考四门复习时间要求较高。比如:3个月可能考上大连理工,但3个月考上吉林大学可能性微乎其微,除非本身基础很强、学习能力顶尖,四门短时间怎么能学完呢?不要认为考4门考试范围小、题简单,以吉林大学为例,考动力学2,全国没有几个学校考动力学2的大题,可能苏州大学、中科院考一考,你说他考试范围小吗?不要认为考4门就考的简单,西北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都是考四门,题都很难,并不比考2门的题简单。那有没有四门考的简单的?有,福州大学今年题容易,包括北化题也不算难。但是考4门就是范围小、考的浅,这是误区。完全没有逻辑关系的,关键看学校题怎么出。考4门就是4套题,就是4个老师出,可能某一科目的老师,不管有多个科目设置,就按照个人意愿出,那题就会难。虽然考4门不会容易,但考4门竞争相对较小,具体还要看学校。比如今年大连理工的竞争就比吉林大学小。福州大学考两门的时候非常热门,哪怕题很难也挡不住大家的热情,考福州大学的特别多,现在考四门题简单了,却没人考了。福大分析和物化考得很全面,质谱、核磁、红外、紫外都考了,质谱、核磁考的比较简单,有机也出了大题,物化的计算题不难,没有简答题,10个选择题、10个填空题、5个计算题,分析里边6个计算,仪器分析、化学分析对半分,这个算复习的难点,因为考四门内容还比较多,分析计算没有出络合滴定,络合滴定出在选择里边考了一个很小的点,福州大学总体说题不难,但考的全面。北化考四门也没人考,不是说是绝对没有,就是考的人大幅度减少了。北科招生人数是北化的一半不到,但报考人数感觉接近北化的10倍了,就因为北科考2门,北化考4门。另外苏大跟福大,苏大专业实力不如福大,苏大的招生人数可能比福大还少一点,那报名人数也大概有福大的10倍,福大竞争就是小,考福大300分就是能上,再稳妥点考320分肯定能上,同档次的北科、苏大别不要说320,就算350也不一定上的了。
大二的同学,现在完全可以按照考4门备考。无论最后考几门,大二开始复习,真的非常有优势,并且可以把本科的学习结合起来,对期末考试也有好处,说不定学着学着还能保研,即使不能保研,能拿个奖学金不也很香吗?有一位大二的同学前两天就报名了振宇考研,他目标考四川大学,我觉得没有问题。如果大三同样时间点,以他的基础,他的本科学校,绝对不会推荐他考四川大学。但是大二就可以尝试着考,因为大二有充足的准备时间,考4门根本不怕。那现在开始复习考4门还来得及吗?也来得及,但是已经很紧张了。为什么都知道考2门很卷,大家还是去考2门呢?因为四门复习不过来,况且多数人不是所有时间都能用来复习,既要上课,又要做实验,甚至还要实习。没有几个人能把所有时间都放在复习上,所以早复习真是特别重要,尤其是考4门。没时间学四门就只能卷两门,拼尽一切办法卷个高分。没时间复习考2门过线及高分的可能性远大于考四门。不过福州大学、北京化工性价比还是很高的,不用很高的分就能稳妥上,不像同类的苏大、东华、北科、华中师范、湖南师范,题说不定有时候挺难,竞争又大,卷的担惊受怕。只要复习时间充分,考四门还是很推荐的,要是觉得考吉大太卷,考福大、北化也非常可以。
谨记,考4门要有一个难度下限,比如双非,哪怕是非211的双一流,也不推荐一志愿做选择。例如:山西大学。这个学校如果考任何两门专业课都会绝对推荐,但是此校考4门专业课,就不推荐任何人一志愿报考。既然决定考4门了,起码要考个福大、北化及相同档次的,再往下就没有意义了。基础不好考2门任何学校都可以,甚至考聊城大学这类学校也是可取的。如果考4门,就不要去看这类学校了,不是说这类学校不好,山西大学实力是很可以的,但是这个学校跟他的考试科目不合适。所以考4门觉得考985档学校太卷那就考福大、北化,想卷吉大也可以,他的题不是很难,很多师哥师姐也考的很高,师哥师姐可以考出来,你为什么不行呢?如果决心学4门,目标就必须要高,低目标没有任何意义。
意向考3门的同学要注意,有人说考3门介于两门和四门中间,但有哪些学校考3门呢?列举几个典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考无机、分析和物化,北京工业大学考分析、有机和物化,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考无机、有机和物化,中国矿业大学(徐州)考无机、分析和物化。3门的复习时间一般情况下来得及,所以3门的竞争跟2门其实差不太多。不要认为多考1门,竞争会下降很多,对备考的压力来说3门跟4门有质的差距。4门专业课往往会有强项有弱项,3门可以避开弱项,选择不考弱势的那门,复习压力会小很多。因此3门的竞争未必会小,3门和2门可以放在一起思量考虑。比如:青岛科技大学可以选择考无机、分析和物化,但是青岛科技大学比较特殊,青科本科学过无机及分析这一本书,这本书主要以无机为主,分析是搭上的,无机及分析从知识层面上来说是三门,但是难度可能并不大于两门的难度。还有的学校考普通化学,他也类似无机及分析,所以三门单独说意义不大,考3门的学校像东北师范大学比较热门,东师考无机、有机和物化,去年有机题非常难,物化题倒是不难,这个学校考三门没见得有多容易,甚至去年比吉林大学还卷很多,所以未必考三门就容易。
有几种就是最适合学两门的同学。第一种就是基础不好的同学。无论学什么专业,基础不好、学习不好,又不满足现有学历,执意决心考研,那么这种最适合考两门科目设置的双非院校,或者广西大学、新疆大学这种较偏远的或政策性的211。双非中像南工大、浙江工业、浙江师范、青岛科技就业也都不错。基础很弱考4门、考数学肯定没戏,那就考2门,在自己基础上提高就可以了。所有同学一定不要跟别人比,要跟自己比,能对自己提高这种情况就不用犹豫。第二种是你基础比较好,但可用的学习时间比较少,或者有明显的短板,如:物化、无机都学的很好,但有机就是一窍不通。
虽然两门很卷,但不要看到两门分高就害怕,那些也是人考出来的,他们能考出来不代表你就考不出来,尤其基础比较好的同学,你也能考出来呀。例如,有个学长考大连理工大学,总分考了415,物化考了143,无机考了143。那你要相信你也有机会,努力学也不一定比他差。不要觉得高分你考不出来,同样你也不要觉得低分你考不出来。有的学霸基础很好,但因为一些事情,比如实习或者其他原因,没时间复习,到了7、8月份才开始复习,导致他不得不去考两门,那他完全是一个很强的选手,他又不想二战就想今年上,然后就导致两门卷,尤其是好学校。但有时候也很投机,就像大连理工今年就不卷,估计复试线就330/340,不过整体而言考两门大多会卷一些。
考2门还有的问题,就是到底选哪2门,很多同学说,感觉有机和物化的组合选择是最多的,这个感觉是对的。科目组合第一梯队即为:有机和物化,第二梯队为:无机和有机、无机和物化,第三梯队为:分析和有机、分析和物化。建议选两门个人最擅长的,除非最擅长为无机及分析,基本没有这个组合的学校。在有机和物化保留1门的情况下,选相对最擅长的,或者排除掉最不擅长的,考研两门科目选择就是要扬长避短。如果是985大学这个层次无机和有机、有机和物化差别没有太大,无机和物化有哈工大、大连理工。分析和物化有东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无机和有机有中南大学,另外不是985的郑州大学实力也很好。有机和物化科目组合的学校比较多,有天大、湖南大学、华中科技、华南理工、上海交大。中科大物化必考,另外一门随便考。双一流还有比较好考的211以及比较好的一本,有机和物化的考试组合格外多。
不是多数学生都能考400+,大部分可能考300多点,那要选好学校,要不就是双一流,双一流宁波大学今年复式线也得320/330。或者好的一本,就像南工大、浙工大、浙江师范都很不错。或者偏远的211,像广西大学、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这些学校有机和物化的比例特别高,b区的所有211,排除掉考综合的全都是有机合和物化。石河子大学、宁夏大学、新疆大学、广西大学4个学校都是有机和物化组合。然后非211的双一流中天津工业、首都师范、南京邮电、宁波大学、湘潭大学等基本全是有机和物化,几乎找不到别的选择。好点的一本中南京工业、浙江工业、浙江师范、湖北大学、长沙理工、东北林业、西北师范等都是有机和物化组合。青岛科技大学有两个选择,可以选有机和物化。在这些重点推荐的学校里面有机和物化组合的比重非常高。这个组合数量过多,所以差不多情况下,推荐有机和物化也会多一点。个人感觉科目改革之前大家主动选择有机和物化的比例并没那么高,因为大家有很多组合可以选。但现在,有些有机学的并不是最好的,只是感觉差距没那么悬殊,大多会去选有机和物化。物化一般好好学都能学懂,这门课极少有学不会的。有机确实有些同学学不会,但凡不是这么多学校组合为有机和物化,很多同学可能不会学有机,但看到大多学校都是有机和物化的组合,就有不少同学跟着选了。个人认为因此就导致了选无机和分析的人没有刚改革时那么多了,大家都有了心理预期。尤其大二的同学就好好学有机,不管能否学懂,将来也不一定要搞这个方向,就是为了应对考试。所以说考分析和无机没有想象中那么卷,比如:大连理工没有去年卷,南京师范、安徽大学也没有更卷,河南师范、安徽师范、山东师范这三个比去年也略微容易一点。东北大学题比去年难一点,但没有难很多,东北大学分数线比去年有略微下降的可能。中国海洋也感觉没有去年卷。尤其是在好学校的层次,主动选择有机的人多了,无机和物化或者分析和物化今年就没有去年卷了。但是二四考研形势如何还很难说。建议还是首先选择自己擅长的,排除自己不擅长的,这就是整理的一个不考数学的思路。
一些同学今年成绩不理想计划二战,二战牵扯到是否要换科目的问题,很多同学最先考虑的就是还要不要考数学。如果数学真的花费一半以上的时间精力还考不过国家线,那就不用犹豫了,果断换!如果复习时间较晚,认为自己数学学的还行,但因为没复习完,导致成绩较低,那就可以继续考。还有数学已经考了六七十分,也可以继续考数学。二战是如果你是能学动,就不要换科目。
一战考两科然后换考四科可不可以?是可以的。比如上面讲的福大,这种类型是完全可以的。一点建议,考的不理想的同学能调剂就尽量不要二战,当然调剂不能没有底线,比如北化的同学,物化考了127,数学考了55,那调剂要不要去广西大学或首都师范?如果本科是山师的,去首都师范是提高,从双非一本到双一流,去广西大学也可以,起码是个211,但是本科北化的怎么能去那些学校呢?调剂要有一个底线,不能去的学校比本科学校差,实在不行去跟本科学校同档次的勉强也能接受,不能为了上岸去不如自己学校的,去了将来肯定后悔。大部分的同学只要能走一个不差于自己本科学校的,调剂尽量走。不要以为二战能提高很多,观察二战的大情况得知二战的成绩并没有比一战好。二战造成整个考研难度增加,纯属是因为人多了增加了分母。尤其是一战就好好学了的同学,还是这个成绩,那二战真不一定能提高,二战很多人考的跟一战时差不多,甚至有的比一战时还低。假如因为客观原因,如考试时发烧,烧到41度导致没考好,这种情况可以二战。如果一战好好学了也没有客观因素影响发挥,最好是能走就走不要二战。二战很痛苦,复习时间虽然多了但精神压力会很大。只要能调剂一个大于等于本科学校的就可以,找一个好的课题组、好的老师将来的发展也不一定差。二战就是底线,无论如何不推荐三战。
关于选目标,还是根据不同同学的个人情况选择。
这里讲述几个误区,第一个就是建议大家不要只参考个人学校师哥师姐的考研情况,尤其是学院比较小、人数比较少的院校。打个比方,某学校化学专业一级30个人,30个人中有两个考a学校,都没考上。这能代表这个学校的其他同学都考不上吗?可能那两个人凑巧没上岸,样本数太小偶然性就会很大,所以说不要只看个人学校的师哥师姐。比如,青科某专业一级200/300多人,那参考大概就没有问题。如果50个人以内,就不太好说了。可能今年两个人考某学校都考上了,这个学校一定好考吗?可以扩大样本进行参考,比如潍坊学院的学生,能不能参考泰山学院的师哥师姐?当然能参考了!可能潍坊学院没人报考的学校,泰山学院有同学考上了,都是同档次基础的就可以参考。同样枣庄学院、滨州学院、济宁学院等院校同样可以参考。只看潍坊学院的几十个师哥师姐太片面了。虽然自己学院没人考上,但泰山学院每年考上的很多,那怎么不能考呢?山师的师哥师姐基础好,潍坊学院基础不如他们,那泰山学院的是同档次,就可以多参考,这样就扩大了样本数,样本数越大肯定越客观,偶然性就越小。
第二个是说考研不是平行志愿,先报名、后考试,报名院校档次和个人复习程度不一定正好贴合,只要在合理范围内就可以,这就是考研的特点。录取同一个学校的学生水平差距就是很大,浙江工业大学考386能录取,考286一志愿也能录取,即使差100分也能进同一所院校,但分高找导师会比较从容。个人观点为考上、有学上最重要,所以一般推荐偏稳一些的学校,但更尊重学生个人想法,个人意愿要放第一位。只要选择目标基本合理,就给与支持。考研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最开始就定一个相对合理的目标,比自身实力稍高一点或者稍低一点均可,抗压能力强就可以选择高一点的,抗压能力弱就选个低一点的,越早确定目标考上的概率就越大。

这就是给大家整理的选学校思路,当真正选择学校时,肯定不同同学,不同指向,要针对个人情况分析。意向选学校的同学可以按照模板,给老师提供一下详细的个人信息,老师会针对个人情况帮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