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权力的面孔

2023-03-20 00:16 作者:不想说话随便说点吧  | 我要投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SO1XBQR_Ar-7lQNsggROBA?pwd=2lk5 

提取码:2lk5

编辑推荐

1、百万级畅销书作家、知名历史学者张宏杰继畅销书《曾国藩传》后通俗讲史力作。剖析复杂人性,解读中国传统社会潜规则

2、本书切入角度新颖,对于读者貌似耳熟能详的人物,却能另辟蹊径,从独特的角度得出与众不同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作者以心理分析式的讲史,抽丝剥茧分析各个权力人物对历史的影响和历史是怎么决定他们的命运的。11张典型的权力面孔,11个独特的人性侧面,组成一幅中央帝国的权力图像

3、一部浓缩版的中国帝王传记,每个人物的小传都很独特:权力怪兽的第一任驭手秦始皇、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与代价、从先进模范到乱臣贼子的王莽、被大业压垮的杨广、偏执型人格患者朱元璋、不愿意做皇帝的正德、从伟大到平庸的嘉庆、“上帝第二子”洪秀全、被“帝王教育”败坏的光绪、生为猎物的永历、后代被斩草除根的崇祯。深度剖析权力人物的酸甜苦辣,探讨其权力运作法则和背后的行为逻辑。

4、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部帝王史和权力史。中国传统社会的Z大管理者是一国之君,帝王的成长、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行为逻辑、经验教训等,对普通人、团队管理者、创业者、公务员都有一定的启发。

5、内外双封设计,采用特种纸+烫金工艺,更显典雅。


内容简介

这是一幅中央帝国的权力图像,也是一部浓缩版中国帝王传记。
知名历史学者张宏杰以心理分析式的写作手法,描写了秦始皇、汉武帝、王莽、杨广、朱元璋、正德、嘉庆、洪秀全、光绪、永历、崇祯等十一张中国历史上典型的权力面孔,深入分析了他们在皇权压力之下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的人性侧面,并在此基础上,解读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权力运作法则和背后的行为逻辑。
十一张权力面孔,就是十一个独特的历史侧面。这些不同特点、不同性格的权力人物,影响着历史的发展,历史也决定了他们的命运。本书既有关于他们心灵动态的描绘,也有其所依托的文化背景的分析,通过讲述他们的故事,以点带面透析王朝兴亡。

作者简介

张宏杰,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著有《曾国藩传》《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简读中国史》等。曾在《百家讲坛》主讲《成败论乾隆》。大型纪录片《楚国八百年》总撰稿。

精彩书评

一本浓缩版的人物传记,也是一本讲述国家治理、政治改革和民族性格的书,也有涉及中西方政治文化的对比。

——读者

心理分析的方法写史的确是获得史识的途径之一,既然历史没有真相,我们不妨多探讨探讨人性以及人的行为逻辑!

——读者

看完不得不惊叹于王莽的超前思想,可惜当时的社会没办法容纳。

——读者

作者的重新解读侧重对人性的剖析和成长过程的展示,将笔下的帝王刻画得有血有肉。

——读者

角度很好,把皇帝这个政治人物一步步还原成活生生的人,去观察去考察,发现政治属性下独有的人心。作为这个特殊身份的佩戴者,他们无不承受力外人难以想象的职责与压力,并被这个身份死死禁锢而不得其法,以至于看似权倾天下,但却又痛苦难言,有的诉诸嬉戏以逃避,有的诉诸大业以图千秋,却最后都陷入了无以名状的痛苦与愁闷。

——读者


目录

序 章 皇帝:权力的囚徒
第一章 秦始皇:权力怪兽的第一任驭手
第二章 汉武帝:雄才大略与代价
第三章 王莽:从优选模范到乱臣贼子
第四章 杨广:被大业压垮
第五章 朱元璋: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
第六章 正德:不愿做皇帝的人
第七章 嘉庆:从伟大到平庸的滑落人生
第八章 洪秀全:上帝第二子的前世今生
第九章 光绪:被“帝王教育”败坏的人
第十章 永历:生为猎物
第十一章 崇祯后人:权末代的悲惨命运
后 记

精彩书摘

“祖宗之余烈”:权力怪兽的诞生过程

秦始皇虽然是公认的“千古一帝”,但是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其实是被大大夸大了。

秦始皇第一个历史功绩是统一了中国。然而,中国的统一运动既不是出自秦始皇的意志,也不是由他亲手启动。春秋以降的统一运动,是中华民族集体意志的结果,是一个持续了几百年的历史过程。秦始皇只不过是接力赛的最后一棒选手。

秦始皇的另一大“功绩”是建立了全国范围内的皇帝制度,或者叫“大一统郡县制度”。然而这个制度并非秦始皇的原创,而是春秋战国以来大部分思想家共同努力构建的。其实,除了发明了“皇帝”二字,以及规定“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曰朕”等文字细节上的贡献外,秦始皇对于“皇帝思想”或者说“皇帝制度”并无思想性的建设。他的所作所为,不过是贯彻了前代思想家和政治家们的政治设计而已。

甚至“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也是商鞅时期就开创的先例。商鞅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统一度量衡,即“平斗桶权衡丈尺”。秦孝公十八年(前344)颁布的“商鞅方升”就是这次改革的实物证据。秦始皇“焚书”之前,商鞅也曾经“燔诗书”。


权力的面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