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瘙痒苦不堪言,选对方法是关键,去疹止痒其实很简单!
病例一:近日,王女士和亲友一同去餐厅享用了一顿海鲜大餐,海参、海胆、大龙虾,各种美味的海鲜让大家吃得很尽兴。哪知王女士食用海鲜后,全身皮肤开始出现大片的红色“ 风团”,伴有皮肤瘙痒,紧接而来的阵发性腹部剧痛更是让她饱受折磨,难以忍受。家人马上将王女士送医院急诊救治。据医生介绍,王女士得的疾病是急性荨麻疹,这是一种急性过敏反应。

病例二:何先生,今年40岁,是一位病史长达22年的患者。一到晚上,他就会冒冷汗,担心皮疹发作。由于瘙痒剧烈,长期用药效果不佳,严重影响了他的饮食和睡眠,不仅丢了工作,还丢了婚姻。他自己沮丧地说,“反复发作的荨麻疹”怎么治啊?
怎么判断是否是荨麻疹?
台湾成功大学医学院过敏与临床免疫研究中心指出,一般情况下,荨麻疹不会危及生命,但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或过敏性休克的症状,因此,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荨麻疹主要是两个表现,一个是皮肤上面起“块”,二是皮肤痒得非常厉害。但是机体会很快自我恢复,症状会消失,所以多数情况下,风疹块发出来半小时、一小时就退了,但是退了又发出来,反复地发作。过敏性体质患者更容易得荨麻疹。
荨麻疹如何治疗才有效?
治疗需要积极寻找病因和诱发因素,但很多病人病因不一定能找到。荨麻疹的病因非常复杂,超过一半的患者找不到原因,特别是慢性荨麻疹。常见原因主要有:物理因素如机械刺激、冷热、阳光等;感染;药物;食物以及食物添加剂;吸入物;昆虫叮咬;外伤;精神因素和内分泌改变;遗传因素及伴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等。根据病因分类,可以分为自发性荨麻疹、物理性荨麻疹(寒冷性、压力性、热性、日光性、人工性)、非物理性荨麻疹(胆碱性荨麻疹、水源性荨麻疹、接触性荨麻疹、运动诱导性荨麻疹)等。
荨麻疹又分急性和慢性。一般来讲,病程不超过6周的叫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病程通常超过6周以上,每周发作大于2次。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荨麻疹虽然只持续了3-4周,还达不到慢性荨麻疹持续6周的标准,但从发展趋势上仍然是慢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至少要持续三个月到半年以上,症状控制以后还是要维持一段时间,不要马上停止治疗。
建议:
一、消除诱因或者诱发因素:如食物、感染和药物等因素。药物引起的要停药,食物引起的要停止进食该类食物,也要注意避免生活中的刺激、减少运动、出汗和情绪波动等。
二、严重急性荨麻疹需及时治疗:急性荨麻疹第二代非镇静或低镇静抗组胺药,比如说依巴斯汀,氯雷他定或者西替利嗪,但如果抗组胺药效果不佳,泛发至全身或伴有胸闷、呼吸困难、腹痛等症状需要及时医院就诊,必要时予以激素及肾上腺素治疗。同时补充抗过敏益生菌台敏乐减轻西药带来的影响,调整过敏体质,缩短荨麻疹治疗周期。
三、慢性荨麻疹需进行IgE免疫治疗:“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变态反应中“IgE”的变化决定着过敏的发生。荨麻疹患者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IgE抗体要比正常人高出1-10倍,甚至更高,IgE越来越受临床慢性荨麻疹研究的重视。”对此,台湾成功大学医学院过敏与临床免疫研究中心近几年通过对过敏性疾病的研究,以及IgE介导型过敏的研究,人们已开始将抗IgE抗体免疫疗法介入到了一些慢性过敏性疾病如慢性荨麻疹,异位性皮炎(湿疹)、常年性鼻炎以及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抗IgE抗体免疫自限疗法。
台敏乐抗过敏益生菌可参与IgE介导的免疫变态反应,通过测定人类树突状细胞与抗过敏益生菌共同培养后,对白介素(IL-12)的分泌调控的Th1免疫能力的作用,从而筛选出具有抗过敏能力的抗过敏益生菌菌株组成的台敏乐抗过敏益生菌可以利用活性的、无致病性的微生物来改善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微生物的生态平衡,进而促进免疫耐受功能,这样一来使过敏原无法与体内的IgE抗体结合,从而不再发生过敏的系列生化反应。因此台敏乐益生菌能够对抗IgE抗体,调整过敏体质,而药物只能就症状做缓解,无法调整过敏体质。做到抗过敏药物与抗过敏益生菌降IgE抗体免疫疗法的有效结合亦可产生理想的康复结果,最终可缩短治疗荨麻疹的病程,减少荨麻疹复发率。
荨麻疹患者,还应注意:
一、注意饮食。荨麻疹、食物有一定的关系,其中一些食品的原因可能是。如鱼,虾和其他海产品,以及人工色素,防腐剂,酵母和其他食品和饮料可引起荨麻疹。此外,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最好是不吃。因为它会降低体内消化能力,使食品保持体内太久,很容易产生多肽蛋白,导致身体皮肤过敏的风险将大大增加。
二、注意卫生,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特别是,有过敏,要注意保持房间的清洁,家中以免养宠物;避免一些强烈的气味刺激花粉吸入,就容易过敏;不要感冒。生活必须自律,最好是不要养成坏习惯,喜欢喝酒,刺激激烈的活动,不参与,因为这能使皮肤血管扩张,加剧荨麻疹的条件。还有一个,像化学纤维,羊毛服装类型皮肤敏感的人,容易刺激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