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原神的【糰子牛奶】~一個稻妻人不喜歡卻又符合將軍身分的飲食

2021-09-07 14:12 作者:henry89104  | 我要投稿

【關於民眾對糰子牛奶的反感】

稻妻對於糰子牛奶的反感,基本基於幕府時代民眾對乳製品排斥的二創衍伸


原神中的異國特色融合料理小吃店食物

可以參考當時明治初期伊莎貝拉.博兒關於當時日本大眾對於牛奶感想的紀錄

"我原先打算擠點新鮮的牛奶。但旁人只知小牛會吸母牛的奶水,渾然不知人也能喝牛乳,我話一說出口,立即引發哄堂大笑。

伊藤告訴我,村民認為這種事『非常噁心』,而且日本人認為,洋人把『如此腥臭之物』加入茶中『最為噁心』"

【符合將軍身分的飲食】

牛奶在江戶時代基本是德川家飲用的高端飲食,庶民是幾乎沒有機會喝到。

大御所對糰子牛奶的喜愛

在第八代將軍德川吉宗時,出於對馬術的興趣,而醫療馬時需要牛奶和黃油,所以進口了三頭雌雄白牛,並在千葉縣的嶺岡牧場嘗試放牧、繁殖。

並用牛奶製作牛酪當補藥。

德川吉宗算是幕府時期的官方奶酪畜牧業始祖。

寬政四年(1792),第十一代將軍德川家齊的時候,嶺岡牧場的白牛增至七十頭,其中一部分移到江戶,開始製造牛酪。

德川家齊還讓醫生寫了一卷《白牛酪考》,希望一般庶民也明白牛酪的功效並普及。

原神劇情中,將軍希望這料理普及民間
《白牛酪考》所呈現牛酪受到將軍所喜,並希望普及民間的片段


這個時期,將軍家和大名均視白牛酪為治療肺結核的靈藥。

但依舊僅限於上層人士,充作補藥,離大眾食用的普及還很遙遠


從下面幕末時期的一段對話可以看見

.

安政三年(1856)七月,以美國總領事身分來日本的湯森‧哈里斯,向擔任橫須賀浦賀港警備、船舶、貨物的下田奉行所提出供應牛奶的要求。

下田奉行所答道:「日本沒有喝牛奶的習慣,我們養牛是為了農耕以及搬運,沒有擠牠們的牛奶。母牛只在小牛出生時才有牛奶,牛奶是給小牛喝的,所以我們無法提供牛奶。

翌年,到北海道函館任職的美國貿易事務官,才在奉行所的許可下養了一頭乳牛,並教導當地日本人如何擠奶
.
【甜食所象徵的社會地位】


同理,在幕府時代之前,糖基本是從國外進口,貴族富豪的奢侈品,多作為藥用,一般大眾基本無緣,

即使是江戶時代,在能夠自產之前,靠著從長崎進口的"出島砂糖"也依舊屬於奢侈品


江戶時期一直到八代將軍時才已經能自產,江戶後期的糖價依舊一斤要價百文以上,白砂糖更是要價數百文

當時甜食開始成為民間食品,仍然帶有著地位的象徵,即使大眾能夠負擔,依舊是富裕及權力者的證明,隨著食用的糖品質不同,也能分出階級的高下

一般平民百姓們則大多使用精煉度低的黑糖。由黑糖應運而生的就是當時被稱為「雜菓子」到近代則稱為「駄菓子」的庶民零食,上位者或富商們則是享用以三盆等白砂糖為主的上菓子、京菓子

江戶時代的貴庶飲食差異
當時的糖價之高

以下摘錄【甜與權力:糖 改變世界體系運轉的關鍵樞紐】的一段

"富人和權貴從蔗糖的身上獲取了極大的快樂——購買、展示、消費,以及不同形式的對糖的浪費——這些涉及了社會合法性,社會從屬關系以及社會區隔。

蔗糖與其他珍稀香料在加工食物時的混合、把這糖用作水果保鮮劑、在制作“藥”時把碎珍珠或者上等黃金和蔗糖混合

華麗的糖雕以凝固的方式來展示特定時空下的權力——

所有這些都明確了蔗糖具有何種意義以及蔗糖是如何在特權階層中发揮其豐富意義的"



.

【牛奶作為開化文明的象徵】

幕末時期,隨著開國,引入大量外國習慣

文久三年(1863),向荷蘭人學習擠奶法的前田留吉,在橫濱設立日本第一家牛奶擠奶所,開始銷售牛奶。

但在明治維新後,牛奶的飲用才逐漸普及

明治時代各地出現了牧牛業。

明治三年的報紙上已有牛奶宣傳廣告。

明治五年(1872)天皇的宮中晚餐會,主動吃西餐,宣傳肉食。

除此以外,也在宮中養乳牛、喝牛奶,宣講牛奶的效用,加上蘭學等西洋醫學的推波助瀾下大力推薦飲用牛奶和肉食,民眾對此的忌避習慣逐漸淡化。

之後的文明開化潮流逐漸將西洋飲食習慣推至頂峰

但在價格上,日本此時白米一升約十錢(0.1日圓),牛奶一合(180ml)要價四錢,教職員月薪不過數日圓

據1883年統計,上層家庭每年生活費大約110日圓,中層60日圓,下層20日圓

雖然維新政府鼓勵民眾當作營養食品喝,但仍舊並非任何人都可以隨意飲用。

對庶民來說,牛奶依舊屬於較為昂貴的飲料。

擠奶行業和銷售公司聯手靠著牛奶送到家制度,每天早晨送剛擠出的鮮牛奶到家庭。

而且,簽訂一個月以上或一天四合以上契約的家庭,有折扣制度。

再請名人代為宣傳等行銷做法,牛奶的效用才逐漸真正滲透至民間。

最終隨著牛奶的保存能力、規模經濟、消費能力提升而成為大眾食物


原神的【糰子牛奶】~一個稻妻人不喜歡卻又符合將軍身分的飲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