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朝阳终将东升”——《隐秘的角落》分析

2020-06-27 17:18 作者:糖饭饭的日常  | 我要投稿


大家好我是糖饭饭,一个满心Love&Peace并愿意为你分享原创有趣信息的小主。


我想最近很多人都被秦昊的一张“一起爬山吗”的剧照表情包所刷屏,这正是出自这几天大火的网剧《隐秘的角落》,饭饭我也在被朋友安利后的第一时间追完了整整12集。


看完之后,内心久久无法平静。不仅仅是因为全剧用了许多瘆人的背景音乐做气氛烘托,导演在全剧中深埋了许许多多的细节,让人忍不住倒带去探究,却又在一次次探索出细枝末节并结合后面剧情的发展时,感觉脊背发凉。这种感觉,和东野圭吾笔下的《白夜行》相类似。两者都是将真相摆在观众面前,其中的悬疑皆出自于人性,在潜移默化的被影响后,却又让人最终觉得合情合理。


《隐秘的角落》改编自紫金陈的推理小说《坏小孩》,讲述了沿海小城的三个孩子在景区游玩时无意拍摄记录了一次谋杀而引发的一系列故事。作为主角,全剧中严良、普普、朱朝阳三个小演员的演技也都可圈可点,将人物性格体现的淋漓尽致。这篇文章也是主要以这三人的行为,去剖析人物形象,以及将三人埋藏在角落的“隐秘”进行解读。



友情提示:下文会有大量图文剧透,请酌情阅读

严良    关键字:直爽、义气、幸运


我把严良放在第一个解读,是因为全剧中他的形象是最纯粹最没有心机的。以前半段剧情来看,从福利院逃出来的严良,当时有两个愿望:见坐牢的父亲一面、以及替普普的弟弟欣欣凑30万手术费。并且在第一次探望了父亲,达成自己的愿望后,仍然爽约地从民警老陈手上逃走,只为完成普普的心愿。全剧处处透漏着严良对普普的关心,把她当做亲妹妹一般保护,只因为在福利院中,在其他孩子排挤严良时,只有普普愿意与他做朋友。这种对朋友雪中送炭的感恩之情,也在体现在朱朝阳开门收留无家可归的严良和普普之后,对朱朝阳这位好朋友的毫无保留。严良的仗义,就和他父亲严文斌一样,替朋友出头却不计较得失。




说严良是幸运的,是因为在他灰暗的人生中,在即将走上歧路的十字路口,他遇上了老陈,一个愿意一次次包容他犯小错误、一个愿意替他挨玻璃渣捅伤住院、即使病未痊愈但在看到他发短信求救则立马忍痛前往营救、一个愿意走法律程序只为成为他合法监护人。在我看来,严良是全剧中最幸运的人,因为他遇见了老陈,用身体力行的举动一次次体现对他的关爱,也在剧情发展中潜移默化的开始改变了他。第一集开头,严良为了不让普普挨饿,偷加油站便利店的食物。而当朱朝阳即将过生日时,严良和普普为他精心挑选了一支钢笔做生日礼物,但是却因为价格昂贵准备再次偷偷摸摸故技重施时,严良选择了改变,用做苦力活的方式正大光明换取到了这支笔。我相信此刻如果老陈可以看到这一切,一定会感到欣慰的。




普普    关键字:精明、早熟、温情


可以说,普普是串联起整部剧主线的因素:严良为了替普普凑齐她弟弟30万手术费而投靠朱朝阳、朱朝阳为了给普普拍照而偶然录下案件证据、为了这笔手术费去敲诈张东升,进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普普的早熟,肯定与她在福利院的经历有关,过往种种,让她已经有了同龄人不该有的处事态度,并且这种细节在剧中前两集有大量的镜头展现给观众:在朱朝阳犹豫要不要留下他俩时以退为进主动请离、朱朝阳询问他俩如何逃离福利院时用脚踹严良示意他不要乱说话、发现相机中谋杀真相时的淡定、主动提出写警告信给张东升、在少年宫假借口渴支开严良然后独自去教训朱晶晶、用家乡潮州话与渔民交流博得好感从而顺利住进渔船中等等等等。导演用如此多的篇幅去修饰普普,为的就是体现出普普这个角色在整部剧前期的巨大推动作用。如果说朱朝阳是在后期黑化后(朱朝阳角色剖析中细说)从而策划主导一系列事件的主脑,那么在这之前,三人小团队的主要智囊角色则非普普莫属。



然而,这样一个精明早熟的小姑娘,却也有着温情、处处替他人着想的一面:替朱朝阳擦拭被朱晶晶踩脏的新鞋、当朱朝阳离家时主动和严良提出一同离开并在走前整理打扫屋子、为了朱朝阳教训朱晶晶替他出头,并最终替他隐瞒朱晶晶坠楼真相(后续朱朝阳篇中解读)、替张东升贴创可贴、为了伙伴主动钻进张东升车内等等。包括整部剧普普最大的心愿,替弟弟凑齐30万手术费,无一不体现了普普在电视剧中的温情善良的人物形象。



三个孩子中,严良和朱朝阳的角色形象都是很明确的,前者如同正道之光而后者则是隐秘的黑暗。偏偏普普这个角色,由于和原著中的形象设定改编过大,很多人都会不自觉的恶意揣测她的真实目的。就如同上面所有普普的特点,过度解读后,就会转变为心机和城府。


“普普到底有没有弟弟?普普是姐姐,欣欣是弟弟,还是其实两者是颠倒的?普普是不是为了给自己治疗白血病/哮喘而去利用严良他们凑钱?普普是不是和原著中一样恨死了自己的弟弟,但是为了博取伙伴们的同情从而编了故事?”

我看到网上很多人对于普普这个角色的讨论,以上观点其实真要去这么解读,是可以在剧中找到细枝末节的碎片信息的(碍于篇幅就不放图了)。然而正如前文所说,普普是推动故事主线的人,他们来到宁州、写警告信进而敲诈张东升,目的就是为了给弟弟治病凑钱。后续他们都已经买好哈市的车票,即将离开时,要不是暴雨导致火车停运,故事也许就会顺着主线剧情而结束(我们总不能说普普连下雨停运都算计在内了吧?)

并且在朱晶晶坠楼现场(坠楼真相后续会提及我的观点),可以看到普普的坏只是小坏,她只是想替朱朝阳教训她,顶多拉扯打骂,并不会上升到危及生命的程度。

因此,我还是愿意把电视剧作为独立的、完整的作品,用导演所要表现给我们的内容去理解因果逻辑,而不是用一句“这不是真相,这是童话...”去生搬硬套和过分解读。为了硬套而套,这本就违背了解读的初衷。当然此处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我仍然愿意相信普普属于这部剧中另一个光,像亲妹妹一样陪伴严良、又愿意以朋友的身份,写信劝阻朱朝阳重新开始的一缕阳光。


朱朝阳    关键字:扭曲的原生家庭、埋藏已久的恶、张东升2.0


朱朝阳这个人物角色的设定和走向,可以说是整部剧的灵魂。原本的他,在校是一个学习优异、胆小孤僻不与他人打交道的学生;在家里,他是唯母亲命是从,听话乖巧的好孩子。然而原生家庭的背景设定,给朱朝阳的童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父亲早年离婚,与其他女人结婚并生下了妹妹,将本应有的父爱全部奉献给了小女儿;刻薄的后妈和疏于管教同样刻薄的妹妹对他百般羞辱;母亲为扛起家庭生计而疏于陪伴,但是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却是唯成绩论不顾孩子其他方面的教育,并且处处体现了对孩子极强的控制欲,一直灌输着“一切都是你爸爸的错”、“你是妈妈唯一的希望”等观念。综合以上种种,导演已经将一颗黑化的种子埋藏在了这个角色的深处,等待着恶之花绽开。



从严良和普普第一次敲开他家门想要留宿时,就可以看到朱朝阳是一个异于常人且心思缜密的孩子:他把家里金银器饰藏在母亲衣柜,并将头发丝夹在柜门上提防两人。此时的朱朝阳,已经有了超过他这个年龄的心境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只是常年的隐忍和惯性怯懦,以及当时还有的同情心,让他无法拒绝朋友的留宿请求,这也是为何他一边收留了同伴,却还要处处提防他们。一边珍惜友谊的存在,一边又害怕自己受伤害,此时的他复杂却又合情合理。随着和他俩的相处,严良教会了他大声呼喊说脏话、教会他打架,这些是严良和普普宣泄感情的方式,是属于同龄孩子们的小“手段”,但是对朱朝阳来说,这些还不够。



在我看来,张东升并不是朱朝阳“恶”的导火索,两个人恰恰是性格比较类似。“朝阳”、“东升”,其实从作者取名寓意就可以发现,两人有许多相似点:同样热爱数学、欣赏笛卡尔,但撇开虚幻的数学海洋,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又同样遭人排挤和隐忍。两个人的生活境遇是极其相似的,一味的隐忍最终会有爆发的那一刻。



直到坠崖事故出现,将两条平行线上生活的两人彻底交叉重叠在了一起。在一次次因诈骗金讨价还价的博弈中,两人渐渐互相了解彼此,在少年宫课堂上,张东升首次留给了朱朝阳一个问题:你愿意相信笛卡尔的故事是背叛结局还是童话结局?其实在第二集中,朱朝阳在和母亲吃饭时已经表达了自己通过看书知道了笛卡尔的故事,然而当时的他对这两个结论并没有过多思考和结论。而剧情后续的发展,以及两种版本的结局,却已经揭示了朱朝阳对这个问题的答案。

我的观点是,朱朝阳内心“恶之花”盛开时,正是在朱晶晶坠楼那时(此时还在朱朝阳和张东升对笛卡尔的探讨之前),朱晶晶用父亲的偏爱发疯似的刺激着朱朝阳。这偏偏就是埋藏在他内心的逆鳞,她用这种歇斯底里的形式把朱朝阳最后的遮羞布摘下,毫无顾忌的摆在大庭广众之下。这才一手促成了朱朝阳对妹妹的“谋杀”。此时场景,是不是觉得很眼熟?像极了张东升在六峰山上问完了“我还有没有机会”后,最终对两位老人起杀心。

从始至终,我觉得朱朝阳都是寂寞和孤独的。在病房中对母亲直言“你们只在乎你们自己“,是他对大人世界的失望。即使和严良他们在一起,由来已久的孤僻的性格仍然让他觉得是因为当初为他俩开了门,才被卷入这一系列是非中,以至于最终借张东升的手除掉了普普和严良,自己借着日记内容全身而退。即使最终普普写信让朱朝阳能够有一天能够说出真相,片尾最终他还是选择了隐瞒朱晶晶坠楼真相。朱朝阳的恶,与张东升的恶如出一辙,却最后又借后者的双手,除掉了自己的两个伙伴,将这份恶升华。这也是原著《坏小孩》书名的最终呼应。

(发现父亲在录音时,朱朝阳的内心一定就如同看到甜品上的苍蝇一样恶心)

(朱朝阳换了新的日记本,再这之后写上去的故事,早已分不清是现实还是童话了)


不得不说,《隐秘的角落》这部剧是今年我看到最出彩的剧,也将国产悬疑剧的整体水平拔高了许多,期待能有更多的高水平作品能进入大家眼帘!


最后想交代一些我在剧中找到的或明显或隐秘的结论和大家分享,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观看此类推理剧的乐趣之一吧~


普普和严良是否都死了?


很显然,两个孩子应该是都死了。普普死在张东升父母的屋子里,严良死在与张东升船上搏斗的时候,最后集的正能量全员存活片段,则更像是朱朝阳策划的残酷现实的相对应童话版本。


老陈是否死了?


这个结论有待商榷,因为最后他活着的片段都存在于童话版本中,并且对于很多人解读他已经死了的证据:在海中救严良时,此前受伤的腹部都复原了;不愿意和老伴跳广场舞,最后却出现在了广场舞中央,但是他所在的一排中人唯独多了一个他。无论如何,老陈的死或者活,对于已经死去的严良已没有意义,对于最后独善其身的朱朝阳则更是如此。


朱朝阳父母是否知道了真相?


结论是父亲应该或多或少猜到了真相,证据是第十一集片尾彩蛋部分,朱朝阳父亲从录音笔中听到了朱朝阳打开关闭拉链的声音,由此判断出儿子已经发现了录音笔的存在,进而“表演”一出感情大戏给他看。此时他删除了这个录音,并给了自己一巴掌。这一巴掌,是给小女儿的愧疚,因为他已经失去了女儿,不愿再深究此事从而失去儿子。朱广平的演员张颂文也在后续的微博上写出了一封信,侧面应征了这个结论,算是一种场外因素证明吧~


至于母亲是否得知真相,剧里没有任何交代,但是她已经失去了孩子的信任,这点毋庸置疑。朱朝阳告知母亲暑期成绩仍然第一,母亲却一改过去为之高兴的面庞无动于衷。一是体现了母亲对孩子已经彻底失去了掌控,两个人从此将各怀心事维系这份表面母子亲情,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


朱晶晶坠楼真相?

很显然,朱晶晶坠楼并不仅仅是个意外。从后续普普的一次梦中回忆提到“我梦到六峰山了,好像朱晶晶也在那儿”,六峰山案件的特点是什么?其实这里已经暗示了,朱晶晶是被推下窗台的。并且在最后信中的回忆,普普说的是“她要摔下去了”,所以我推理出的真实场景应该是:朱晶晶一边往窗台这边靠,一边疯狂激怒朱朝阳。被愤怒占据理智的朱朝阳上前将朱晶晶推出窗外,后者并没有直接坠落,而是在双手趴在窗沿这边求救未果后最终坠楼。普普见证了整个过程,虽然害怕,但是选择替朱朝阳保守秘密。然而此时彻底打开内心恶之花的朱朝阳,盘算的却是如何除掉她和严良....



(第三集台词)

(最后一集信中台词)


《隐秘的角落》这部剧,反应了诸多的社会现象:校园霸凌、家庭暴力、未成年人引导教育(原著中朱朝阳多次用未满14岁不用坐牢的理由暗示自己)等等问题,这些才是在我们看完之后值得反思的!





“朝阳终将东升”——《隐秘的角落》分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