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训练营,到底是如何设计的——转载文章
文章转自生涯力创始人苏婷的公众号文章“https://mp.weixin.qq.com/s/LFcZLCExWvIdes2nWJJbsw”。苏婷每次写我的文章,都非常好。
很多同学都是通过训练营认识我们的。
那么生涯力是怎么设计训练营的呢?生涯力对训练营的理解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2022年3月我们和老曾一起开始做第1期训练营(详见《我和老曾二三事》),到现在整整一年时间了,我们的训练营已经开到第19期,在此就这一年的一些实践做一个总结。

1/
重要的不是我们要教你什么,
而是你真正关心的是什么。
知识就在那里,但为什么很多时候它对我们根本就不起作用。
这是我们着手设计训练营第一天时就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我们想,要让知识有效,很重要的一步是,不要执着于我们要教什么,而是聚焦于学员最关心什么,他现在最痛的那个点是什么。
那个点,也是我们和学员建立connection的关键一点。我们需要先在这一个点上达成共识,建立信任,才有后续推动改变的一切可能性。
但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假设就是,学员能提出一个他真正关心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是一个“真问题”,且是一个值得被在课堂上和教练去深度交流的问题。
在训练营当中所有知识点的带出,都会以这些问题作切口,围绕这些问题来进行。
这是生涯力的训练营和市面上的训练营非常大的一个差异,也是让我们的学员也会感到有一些压力的地方。因为这样的学习过程会导致训练营的实际交付效果其实是由提问者(学员)和启发者(教练)共同决定的。
那么我们是通过什么样的设计让学员能够更好地去提出这个问题呢?
第一,我们把训练营所涉及到的知识点都提前做成了视频课,这样的话,学员来训练营之前,就能对训练营里要展开的框架和训练科目有一定的了解。
第二,我们每个训练营都会配置一个能力在大厂P7及以上的助理教练,提前就学员梳理的现状信息和想要提问的点先有一轮反馈,问题的大小,颗粒度,与自己的相关程度等。
比如在老曾的「4周晋升训练营」中,我们将从一线贡献者到管理者这一步的跨越所需要的认知,能力和技巧,都提前做成了视频课,这些视频课是用来激发出问题的。而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清晰地去梳理自己的现状,我们在作业本中预置了如下这些问题,这些问题经过学员的第一轮填写和助理教练的一轮“修剪”后,最后到教练的手中。

老曾训练营的第一周大作业
这些预置的框架(视频课),结合提问者所处的具体情景和背景信息(学员作业+助理教练反馈),就可以形成一个个在训练营中值得和教练去探讨的“真问题”。
在营的场景中,知识是通过“学员提问,教练回应,教练再帮学员‘还原’整个思考过程”这样一个链路来重新组织和传递的。
经由这些“真问题”所重新组织的知识,才会对学员真正起到效果。
2/
重要的不是你会的是什么,
而是你不会的是什么。
在批改作业这个环节上,其实我们有很多的内部讨论,比如是不是应该手把手带着学员们做一遍,给他们把视频课里的各种知识点都撸一遍,甚至提前帮他们做好各种脑图PPT。
后来我们想了想,决定不这样做。
老曾曾经说,“相比于看他们在作业里写了什么,我其实更关注他们没写什么。从作业里,我基本就能对他们的真实工作能力有一个判断。”
在老曾的训练营里有一个“模拟晋升答辩”环节。每次到这个环节的时候,都有同学请假,或者问我们能不能延迟,甚至还有同学说,能不能过几个月准备好了再来。
我印象特别深刻,有个学员,在模拟前特别犯怵,还一度“投诉”到我这,说给准备材料的时间太少了,说我们的安排不合理。
这个同学在经过我们百般的“哄骗”下,后来还是去做了模拟,当然被老曾在现场一顿“劈头盖脸”。但他不但没有生气,竟觉得这个过程特别酸爽,事后回味无穷。
为什么?因为被”骂“醒了!
很多年模模糊糊感觉不对的点,终于有人指出来还给了建议,扭捏了那么久,一下就通过去了。
老曾当然是知道他的各种胆怯的,模拟完还不忘故意调侃他说,“我给你的这些建议,你觉得我就算再给你几个星期来准备,你能准备得出来么?”
很多时候,卡住你的,永远不是你知道的,而是那些你不知道的。
暴露自己,才是真正进步的开始。
3/
重要的不是你听到了什么,
而是你去做了什么。
训练营每周的线上课结束时,学员都会带着一个“本周todo”离开。
很多同学一开始不以为意,结果没想到第二周一回来教练一上来就问,“上周的todo做了么?”
有一个我印象很深刻的学员,每次都问很高大上的问题,作业却总是敷衍了事,还美其名曰“我就是来听听大佬是怎么思考问题的。”
在结营的时候,老曾对他说,去做。
课不重要,行动更重要。这是老曾最常对训练营学员说的一句话。
他说,“就像张无忌学太极剑法,师傅张三丰问他,无忌啊,忘了多少了?无忌说,一大半了;师傅说,接着练。过了几天又问他,忘了大部分了。最后说,全忘了。
这就对了。因为本身所有的技能都不是纸上谈兵,你说你学了那么多,和别人聊起来贼嗨,群里面特活跃,但实际上啥都不知道怎么用,甚至都不敢踏出那一步去应用,你到最后就只是一个知识丰富的可怜虫。
真正牛逼的人在于知行合一。我知道了我就去做,做的过程中我就知道老师给我的只是信息,真正的能够变成自己的技能或者能力的东西是需要通过实践和习惯去内化的,那个内化的过程是最痛苦的过程。”
所以,重要的不是你知道了什么,而是你真正去做了什么。
写在最后
最后,以一位学员在作业本中写下的感悟来结尾。
“我是山村家庭,家长亲戚最高学历初中,人生前28年一路走来,学业、事业、生活,无论是长远规划,还是短期路径,缺乏走在前面的人对我进行引导避坑,基本所有的路都是自己摸索过来总结经验不断迭代优化自己。
大厂工作1年后,我意识到,时间精力无比宝贵,直接学习、吸收自己认可的方法论,比花时间精力成本慢慢努力摸索领悟优化迭代高效得多,而且很多机会也只有一次,试错成本高昂。
老曾就是我职业生涯的领路前辈,在我想要改变策略的时候,感恩遇到你。”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文字时,屏幕面前的我真的想要和她隔空说:
也谢谢你,这就是我们做生涯力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