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羯(jié)族

2023-03-26 08:41 作者:羽心萦  | 我要投稿

在 东晋十六国 时期建立了 后赵 政权,是北方游牧民族 匈奴 族贵族的奴隶军队。匈奴造反的时候,羯人强大, 五胡乱华 时期的一段时间内在中国 北方地区 称霸,成为北方 游牧民族 政权之一。

羯族从某种意义上说还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民族,因为它只是当时匈奴族的一个分支(或部落),是晋代入塞匈奴十九种之一的 羌渠 

(晋代入塞匈奴十九种: 屠各 、鲜支、寇头、乌谭、赤勒、捍蛭、黑狼、赤沙、郁鞞、萎莎、秃董、勃蔑、羌渠、贺赖、钟跋、大楼、雍屈、真树、力羯,各有部落,不相杂错)。

羯人入塞之前,隶属于匈奴,即“匈奴别落”。其种族的根源,众说纷纭,多不足以为实。

《 晋书 》卷一百四《载记石勒上》载:“石勒字世龙。其先匈奴别部羌渠之胄。” 

《 十六国春秋 》卷十一《后赵录》 “其先匈奴别部,羌渠之胄,分散居于上党、羯室,因号羯胡。” 

《魏书》卷八十三《羯胡石勒传》云:“其先匈奴别部,分散居于 上党 、 武乡 、羯室,因号羯胡。” 

王仲荦 认为:羯人是 石国 (粟特族之一)人,又据《 魏书 》有者舌国,《 隋书 》有石国,都柘折城,即是 塔什干 。据此推断,石勒的祖先可能就是石国人,移居中原后,遂以石为姓,其祖并为部落小帅。

七十年代以来, 童超 经过多方考证,认为羯人是 中亚 康居 人,但羯人不是被康居人所征服的南部农业居民——索格底亚那人,而是康居( 羌渠 )游牧人。 

两汉时期 ,康羁属匈奴,因而可能有一部分人随匈奴东来,转战于蒙古草原,其后又随之南迁,逐渐内徙于上党武乡一带。

因为他们既是康居人,又是匈奴的附庸,故称:“匈奴别部,羌渠之胄。”这个论证与文献记载更为切近,较为可信。童超:《关于五胡内迁的几个考证》,见《 山西大学学报 》1978年4期。

在历史上闪光的时期非常短暂,仅仅于 五胡乱华 时期建立了在地方割据的 少数民族 政权。 

羯族也在学习 汉文化 ,受到汉族的熏陶,符合当时 民族融合 、 民族文化 互补的历史 发展趋势 和潮流。但是其 政治统治 过于残暴,让当时统治下的各族人民饱受其苦难。 

西晋“ 八王之乱 ”后,北方总人口1500万,汉人三分之一。 传世文献中有关羯人西晋时活动的记载颇为罕见。

晋末 并州 一带的杂胡与 匈奴 已有明确界限,羯胡被视为杂胡而不属于匈奴的范围。羯胡首领 石勒 起兵之际麾下 同姓 人物极少,其本部兵力与 刘渊 的五部 屠各 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石勒最初在刘渊政权下组建的胡人武装,其成员多为各种杂胡而未必都是羯族。石勒转战河北后开始大规模扩军,此前被成批卖往河北的并州杂胡纷纷加入其军团。

石勒建国后为提升诸胡地位而称其为"国人",羯胡人数骤然增加并达到惊人的数目。

羯胡的语言、风俗及状貌与康居等西域胡相同,西域胡在后赵羯胡之中所占的比例是很可信的。石勒所招王阳、 夔安 、 支雄 、冀保、吴豫、刘膺、桃豹、逯明、 郭敖 、刘征、刘宝、张曀仆、呼延莫、郭黑略、张越、孔豚、赵鹿、支屈六等“ 十八骑 ”,族属相当杂乱。

目前已知王阳为胡人,孔豚可能也是胡人, 夔安为天竺人,郭黑略可能也是天竺人,呼延莫为匈奴人, 刘膺、刘征、刘宝、赵鹿可能也是匈奴人, 张曀仆、张越可能是羌渠人,支屈六为月支人。

石勒征战河北各地,大批汉人进入其军中。在石勒军中及后赵政权下,也有汉人变作羯胡的事例。 

入塞后的羯人保留着部落组织,部有大、小酋帅。羯人主要从事游牧和农业,生活贫困,有的为汉族地主佣工,有他们原信仰“胡天”( 祆教 ),后来多信佛教。

羯族在东汉时期已开始随匈奴内迁。汉晋时期的羯人虽还保持有一定的游牧经济,但农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即待石勒建立赵,政局稍稳以后就开始进行了农业化,他令 右常侍 霍浩为“ 劝课大夫 ”,与他人一起“循行州郡,核定户籍,劝课农桑”,平常赏赐也多以谷帛为主,如在巡幸 冀州 诸郡时,引见“高年、孝悌、力田、文学之士,班赐谷帛有差”。

羯(jié)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