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书笔记】《教育的本质》

2022-04-07 15:35 作者:快乐feizhai水  | 我要投稿

教育的目的

文化素养指的是思想活动,是对美和人类情感的融会贯通。零碎的信息与文化素养无关。一个人如果只拥有广博的知识,那他就是世上最无用、最无聊的存在了。我们的目标,应该是让人们既拥有文化素养, 也拥有某方面的专业知识。如此一来,他们便能以专业知识作为自我发 展的基础,在文化素养的引领下,达到哲学的深度与艺术的高度。


要训练孩童的思想活动,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弄清楚何为“惰性观点”——不经过运用、验证或与其他知识进行新的结合便接受的知识。 


纵观教育史,最令人震惊的现象就是,有些学校曾因为栽培出天才而风光无限,但在之后的岁月里,却只培养出一些卖弄学问、墨守成规之辈。究其原因,是这些学校教授了过多的惰性观点。教授惰性观点的教育不但无用,而且有害。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将最美好的事 物染上瑕疵。除了一些思想碰撞活跃的罕见历史时期,大部分的时间里,教育都充斥着惰性观点。因此,那些未受过教育却聪慧过人、见多识广的女性,在步入中年之后会成为社会中最具文化素养之人——原因在于她们没有受到惰性观点的桎梏。每一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知识革命,其实都是对惰性观点的强力反抗。悲哀的是,革命之后,教育者无视人类的心理特点,用新的惰性观点重新限制人们的思维。


现在让我们回到之前的话题——理论知识应该在学生的课程中得到重要的应用。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相反,它的难度极高。要做到这 一点,我们必须保证知识的活性,防止变成一潭死水,这也是任何教育形式都面临的核心问题。 


最佳的解决方法包含数个因素,任何一个都不可忽视,它们包括:教育者的天赋、学生的智力类型、学生的人生规划、学校环境能提供的机会,以及与其类似的其他因素正是因此,统一的校外考试是非常有害的。我们谴责这类考试,不是因为我们喜欢与众不同,看不惯被社会 所认可的事物。我们还没有那么幼稚。确实,这类统一的考试能帮助检验学生是否懒惰。我们之所以厌恶这类考试,是出于一个非常明确、实用的原因,那就是——它毁掉了文化中最优质的部分。如果你凭借经验来分析教育的核心任务,会发现教育的成功取决于对许多可变因素的精妙调整,这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人类的思想,那不是死物。学生的好奇心、判断力、对复杂环境的掌控力、在特殊情况下运用理论来洞察事态发展的能力——所有这些能力,是统一的教学规则所传授不了的,而考试科目安排表就是这类规则的体现。


智力的培养 

大学教育应该将理论兴趣与实际运用相结合。无论你将怎样的细节知识灌输给学生,他们在将来的生活中遇到相同情况的概率微乎其微。 就算遇到了,他也可能早就将所学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了。因此,真正有用的训练将帮助学生彻底理解一些普遍原理,让他们可以将其运用到 各式各样的具体实践之中。在接下来的训练中,他们可能会忘记你所传授的具体的知识,但他们潜意识里依旧会记得如何将理论运用到周边环境之中。你所学的知识是无用的,除非你能丢掉书本,毁掉笔记,忘记自己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的细枝末节。那些你经常需要用到的细节知识将一直停留在你的记忆中,如日月一般永恒;而那些偶然需要使用的知识可以从任何一本参考书中找到。大学的作用,是帮你褪去知识的细节,掌握本质的原理。我所说的原理不是诉诸口头的规则,不是向他人宣告的声明,而是一种完全浸透到生命中的思维习惯,是大脑面对特定刺激时的反应方式。没有人会清晰和有意识地照着知识的引导处理问题。智力的培养,指的不过是塑造合适的思维方式,让人们能用令人满意的方式应对问题。我们常把学习比作翻阅所看过的书本,当我们遇到问题,就会翻到正确的那一页,将书上的内容向世界宣读。幸运的是,事实并非如此。因此,纯粹的书本知识和专业的实践技能之间的关系,并不像某些错误的教育观念所说的那样,是极度对立的。换句话说,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并非知识,而是能力,它的作用是将孩童的知识转换为成人的能力。


在大学里工作时,有一个现象令我非常震惊:学生们漫无目的地学习大量的精确知识。但那都是些得不到运用的惰性知识,反而让他们的思维变得僵化。大学教授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将真正的自我展现给学生们看,让学生们明白,其实他也不是多么的博学,但他懂得思考,明白 如何灵活运用自己有限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智慧的增长伴随着知识的削减,因为人们掌握的知识细节会融会贯通,演变成普遍原理。


在将来的生活中,人们会根据情况需要,将重要的知识细节再次拾起;但养成将普遍原理烂熟于心并灵活运用的习惯,才算最终拥有了智慧。 在精确阶段,人们通过对细节知识的精确学习来领悟普遍原理。而在综合阶段,摆脱知识的细节有利于灵活运用普遍原理。过去掌握的知识细节会变成潜意识下的习惯。我们不会时刻提醒自己二加二等于四,即便我们曾经确实需要用心记住这点。如今,我们所学到的基本算术知识已经演变为习惯。综合阶段的核心,是从被动地接受训练转变为自由灵活地运用知识。当然,在这一阶段,人们也会继续学习精确知识,甚至比过去还要积极。因为此时人们的大脑已经体会到精确知识的作用,并能掌握一般原理和丰富的实例。但此时,知识的增长变得越来越无意识, 这是伴随着思维的活动产生的。


现代社会结构复杂,人们生活的探险离不开对智力的探索。在社会构造更为简单的环境里,开拓者们可以遵从自己的直觉行事,就好比站在高山上远眺目标一样。但在复杂的现代社会,人们要对商业进行重组,就必须拥有分析能力和想象力。社会构造越简单,商业关系也会越简单,人们能直接面对面地交流,应对各式各样的现实情况。

如今的商业结构则需要我们通过想象了解各式各样的人,这些人来自各行各业, 分布于城市、深山、平原、海洋、矿山和森林之中。我们还需要借助想象力了解热带和温带的情况、各个大型企业之间的相关利益、社会整体在面对某个发生变化的元素时会做何反应。我们需要借助想象力了解政治经济法则,不只是抽象的法则,还包括如何将其应用于具体商业案例 之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政府的惯常做法,在各种情况下政府会做出哪些改变。我们需要借助想象力了解人类组织的凝聚力,体会人类天性的局限性以及满足培养忠诚感所需的条件。我们需要了解健康从何而来、 疲惫从何而来以及如何保持持久耐力。我们需要借助想象力了解工厂的社会影响,明白每一门应用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我们还应该敢于对别人说“好”或者“不”,不应该盲目固执地做选择,而应该理智评判相关替代性情况。 

【读书笔记】《教育的本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