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同读红楼梦|正邪两赋篇之正邪正态分布论

2023-08-09 12:48 作者:同读红楼梦  | 我要投稿

第二回贾雨村与冷子兴对正邪二气的论述,被称为正邪两赋。这种思想不同于孔子的人善论,也异于荀子的人恶论,这是建立在理学的基础上,进行阐述的思想观点。

有人或许疑惑,贾雨村这位伪君子能说出什么深刻的思想?又有什么学习价值?当然如果只听贾雨村的话,确实没什么益处,然而贾雨村这番论点,却打开了《红楼梦》的一扇门。

书中的故事也是亦正亦邪,而不是纯粹的正邪对立。正邪两赋认为正邪相互依存,人与人没有什么差别,因此正邪两赋成为背信弃义者的遮羞布。既然每个人的禀赋都差不多,那么决定人价值的,便是成王败寇。贾雨村笃定了成王败寇,也因此他日后可以心安理得出卖贾家。

历史是成功者书写,失败者只能任由人们评判,可纵观全书,曹雪芹显然不认可成王败寇。但贾雨村说的也未必是错,正邪两赋说的也是客观事实,问题不在于曹雪芹如何表述,而在于我们如何看待这种思想。

正邪并存论也不是什么新奇论点, 这种思想也因其朦胧性,会让人感到困惑迷茫。不同于人善论强调彰显人性,人恶论重在驯化欲望,而正邪两赋论体现的是包容理解。

许多现实问题并不是非黑即白的,需要结合具体情理分析,在感性和理性之间,不断权衡,在矛盾纠纷中容忍他人的情绪偏见,在迷茫困惑之中重新审视自己,不断革新锤炼自己。

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本就是科学务实的精神,正邪两赋论不遵从某一理论,这是从实际出发,以辩证思维认识世界的方法论,认识这种思想,也对于我们未来的人生大有裨益。

正邪两赋中的正与邪,可看作利己和利他,利他是智慧人性,利己是自然欲望。

大多数人是正邪并存的,我们可以把正与邪看作影响人的两个先天基因。从生物学上理解,在细胞有丝分裂时,正与邪的基因也在随机组合,天然的正和天然的邪都相对较少,大部分人正邪皆有,只是多寡不同,最后呈现出正态分布趋势。

正邪的基因受先天影响,而后天因素,决定了正邪基因的成长度,也就是正邪形成的期望值。

社会清朗,物质充足时,智慧基因就被更多的激发出来,当社会黑暗,物质匮乏时,欲望基因则会占据主导。

在和平环境中,充满正气,正邪中轴线向正的一面平移,这时社会上的正气多,而邪气少,在生存环境恶劣时,这条线会向邪的一面平移,这时正气少,而邪气多。

教育程度则影响对人的约束力和规训程度,决定了正态分布的标准差,决定这条正邪曲线的高矮胖瘦,教育程度高,欲望也会随之增大,同时约束力也会增加,天性受到压制,人与人的标准差变小,这时候大部分人趋向期望值,人变得更世俗。

教育程度偏低时,欲望水平更低,行为更多受天性驱使,这时天性得到释放,百姓更为质朴,同时也意味着约束力的降低,人的差异性更大,使这条曲线呈现出扁平化的特点,这时候善良朴素的人多,而狡诈自私的人也更多。

因此,要使社会充满正气积极向上,一是营造公平公正,法制自由的社会环境,把期望值向正向转移;二是提高教育程度,让人民道德水平趋向一个标准;三是解放天性,让人民回归质朴真诚,提高对个体差异的容忍度,扩大正向价值;四是用温情和有爱,度化邪气为正气,促使文明往正向发展。

当然,这只是理想化的模型,现实的问题可能更复杂,还有如自然环境、文化习惯、宗教信仰、经济基础、历史底蕴等因素影响。

总之,正邪存在每个人心中,只是被激发的程度各异,和后天所受的影响不同,造成了人与人的巨大差异。

我们可以趋向选择正确,并不能做到完全正确,只能向善而行。子曰: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孟曰: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王阳明则说: “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古代先哲也受邪气影响,他们只能慢慢锻炼心境,来抵抗心中欲望。

归根结底,人的行为受欲望和天性决定,天性或许无法改变,然而可以引导,将心中更多的正气激发出来,欲望无法满足,而可以控制利用,激励人们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体验。

我们不能完全净化掉心中的邪气,那会失去本性。我们虽然有邪气,但可以在正邪对抗中找寻良善,努力激发心中正气。

而曹雪芹最后借刘姥姥和巧姐的故事,也在告诉我们要多行一善,这样人与人之间,就能构建起感情的桥梁,一起组成一个有情温暖的世界。

我认为曹雪芹借正邪两赋阐述的是向善论的观点,向善论非孔子认为的本善论,这种观点认为人可以被情谊感染,可以引导向善,可以不断趋向变好。只要不放弃心中的情,即便奸诈之徒也会做出义举,即便平时友善和平的人,也可能做出忘恩负义的事来。

善恶只在一念间,重要的是人们在做抉择时,是否对得起彼此之间的感情,是否为他人多考虑一些。

在《红楼梦》中,看似的好人也不一定是好人,瞅着像坏人也并非就是坏人,这需要我们用心感受,需要时间和风浪的检验。

只要心存一善, 他们最后都能迎来重大改变,比如凤姐与薛蟠在前面看似很坏,但是他们后面可能会痛改前非。前面看似的好人李纨和贾琏,最后可能做出冷漠绝情的事来。

这看似让人难以理解,然而顺着曹雪芹的创作脉络,及正邪两赋中的哲学思考,及脂批判词透露出的信息,我们一正一反对应着看,这种结局也是大有可能。

到最后决定他们命运的终归是一个情字,凤姐薛蟠虽然毒辣凶狠,但并非是无情之辈,李纨贾琏虽然贤惠周到,但是他们心中却隐藏着愤懑悒郁之气。凤姐是假的真,李纨是真的假,而薛蟠则是真的真, 贾琏是真的假。

最后凤姐薛蟠更可能关照到与他们建立起感情的人,当现实欲望发生巨大改变时,他们反而能度化心中的贪嗔痴,幡然悔悟,而当李纨富贵发迹,贾琏扬眉吐气后,他们的欲望也会改变,隐藏在心中的愤懑悒郁之气则会展现,暴露出以前看不到的一面。若要探轶后面的故事,正邪两赋论是很好的切入角度。

人类欲望的产生,源于内心的失衡,因为失衡,就需要其他东西来找补,来满足自己。也就是说,只有先满足自己,才能惠及他人。

正邪依存,又相互成全,不能否认不能回避,只能勇敢的正视它,努力建立起与这个世界的感情牵绊,不要放弃梦想,才能克服心魔,活出精彩。


同读红楼梦|正邪两赋篇之正邪正态分布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