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老照片 50年代的福建泉州木偶戏 民族艺术的瑰宝

2021-07-26 16:46 作者:看得见的历史  | 我要投稿

提起木偶戏,不仅孩子们兴高采烈,就是成年人也会在脸上浮起一丝童年的回忆。50年代的福建泉州木偶戏团,是一家扎根于福建当地的木偶戏团,演出的剧目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这个木偶戏团有泉州的“傀儡戏”和漳州的“布袋戏”。前者是用提线的,后者是套在手指上操纵的。

泉州傀儡戏有悠久的传统,他们有的剧本还是清朝乾隆年间的抄本,明朝神宗皇帝时的一个宰相还为泉州木偶戏做过对联。比较后起的漳州布袋戏则至少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据学者们的初步研究,用木偶表演的戏剧始于唐宋,至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这两种木偶戏都各有几百种剧目,他们有的本戏可以一天三场,连演七天——约六十小时!

木偶的形象、服装的设计和雕刻,都是由专门的艺人担任的。这位艺人正在描绘一个新戏里的木偶。

每个木偶戏的的表演者都能演出多种的剧目,图为他们正在给木偶戏穿戴起不同的服饰。

制作简单的小布袋,一到木偶戏表演者的手里,就变成有生命、有个性的人物了。

漳州布袋戏的木偶只有一尺左右,短小精悍,长于武戏。它们模仿京剧的“开打”动作非常逼真。在一场激烈对抗的搏击后,两个木偶居然也像真人那样作着轻微的喘息,令人叹为观止。

泉州傀儡戏的木偶有二尺高,动作十分灵巧。最复杂的木偶的提线有二十一根之多,最普通的也在十五根以上,所以他们能作很多种动作:由较简单的抬头、弯腰、走、跑……到很复杂的舞剑(木偶可以自己拔剑并背身插剑入鞘!)、执笔写字、握缰骑马、提壶斟酒。最精巧的木偶面部的前额、眼睛和嘴巴都能自由活动,个别的木偶甚至能滑稽地吐舌头。看了这些活泼灵巧的木偶,谁也不敢再用“形同木偶”来形容动作呆滞的人了。这位出色的舞蹈家,正在表演中国民族形式的舞蹈——剑舞。

威武的古代将军和他的马僮。

这位是百发百中的神箭手。

《西游记》是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的神话剧,图为神通广大的猴精孙悟空。


《西游记》之一幕,孙悟空冲进天宫,大战守卫的神将。

描写宋朝民族英雄岳飞的戏剧《岳飞传》之一幕,这是青年时代的岳飞正在提笔写字。

慈母哄着她的娇儿。

手提花篮的仙女。

三个性格不同的朋友。

50年代,泉州木偶戏也推陈出新,推出了新的剧目,图为现代剧《小二黑结婚》里的小二黑和他的爱人小芹。

说到泉州的木偶戏,不能不说到泉州城。泉州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宋元时期的泉州还被称为世界闻名的“东方第一大港”。今天泉州的“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顺利通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评审,成为我国第56处世界遗产。


老照片 50年代的福建泉州木偶戏 民族艺术的瑰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