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业大学理信学院实践队走访调研传统手艺锵剪子磨菜刀
7月5日,青岛农业大学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赓续千年莒文化 筑梦青春展风华”赴莒县实践服务团一行前往莒县店子集镇神集村,一同探访慰问从事锵剪子磨菜刀这项非遗技艺近60年的老人——历运发。
历运发老先生已经年逾九秩,在团队成员的盛情邀请下,老人拾起磨石,向团队展示了锵剪子磨菜刀的整个过程。锈迹斑斑的刀具在老人手中逐渐铮亮,折射出岁月的痕迹。随后,历运发老先生带着微笑,耐心地教导他们如何选择磨石、如何运用正确的力度和角度,使刀具锋利如新。
历运发老先生的教导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传授,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打磨刀具的过程中,他为实践服务团讲述了这门技艺的历史渊源和传承过程,让实践服务团成员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莒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实践服务团成员们展示了锵剪子磨菜刀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之处。

另外,历运发老先生还教导服务团成员们培养对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意识。他鼓励服务团全体成员要尝试学习这门技艺,将其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莒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希望服务团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能够为莒县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锵剪子磨菜刀的非遗技艺源远流长,是莒县店子集镇神集村的传统手艺之一。历运发老先生已经将这门技艺传承了近60年。他告诉队员们,锵剪子磨菜刀不仅是一种手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在磨石与锋刃的铿锵奏鸣曲中,承载的是莒县人民智慧和勤劳的光辉。

在实践服务团的慰问中,团队成员们深切感受到了历运发老先生对这门技艺的热爱和坚守。他们看到了老人手中那把经过岁月磨砺的菜刀,闪烁着岁月的光芒,也看到了老人眼中那份对非遗技艺的珍视。

在和历运发老先生的交流的过程中,实践服务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价值观又产生了新的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民族的智慧和文化的传承。实践服务团通过记录和传承这些技艺,能够向更多的人展示莒县的独特文化魅力,让这门传统手艺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实践服务团队通过和历运发老先生的合作,进一步完善了团队非遗数据库平台的数据收集工作,对未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莒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莒县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铺垫作用。

在和历运发老先生告别时,实践服务团全体成员深情地向他表达了感谢之情。团队成员与老人合照留念,给彼此留下了珍贵的回忆,团队也更期待与老人的下次见面。那时,这项非遗传统技艺也许可以一直不断创新并传承下去。
这次实践服务活动不仅让团队成员学到了实践知识,更让他们深入了解了莒县的文化底蕴。他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莒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继续传承,为这片土地增添更多的魅力和活力。(作者:姜程、崔向阳、张全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