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洗米”、“泡米”对品质好米线的影响有哪些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2022年3月22日,是南水北调博物馆项目奠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纪念园开园的重要时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通水以来累计调水超过460亿立方米,其中生态补水近60亿立方米,为干涸的华北平原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2021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7周年。出河南,经河北,一渠清水送京津。在北京,南水占城区日供水量的75%左右,全市人均水资源量由原来的100立方米提升至150立方米。在天津,一横一纵、引滦引江双水源保障的新供水格局已经形成。
据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11日,中线工程已安全平稳运行2556天,7年来累计调水超441亿立方米,累计向北方50余条河流进行生态补水70多亿立方米,工程沿线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以上数据与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信息
宛禾香食品的米线生产厂区,便地处于世界最大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所在地和全国重要核心水源区的河南省南阳市。

一把品质的好米线的诞生,往往需要历经原料验收→原料仓储→原料加工→淘沙清洗浸泡→大米粉碎→和粉调配→出丝→老化→松粉搓散→烘干→切粉推粉→包装→金属探测→入库堆放→物流运输等15道工序的严苛把关,最终才能形成我们日常生活中吃到的放心、可口的米线。

当来自鱼米之乡洞庭湖区的桂朝大米到达米线生产厂区后,经过一系列的检验与测试,就会进入到“洗米”、“泡米”环节。

优质的桂朝大米会被来自南水北调涵养地的黄金水源清洗3次以上,每次10至20分钟,洗米的目的是除去漂浮在大米表面的泡沫、糠皮、糠粉;
而后会在黄金水源内浸泡6小时以上,让每一颗米粒都吸水饱满,并继续向中心渗透,使米粒结构疏松、去除微涩感,且里外水分均匀控制在26%-28%;
后续再次清洗,通过分级碾磨、轻磨精碾的工艺,最大保留大米中的营养。

大米浸泡6小时及以上,表面润湿无白心,对于最终的成品米线,可很好的改善其弹性与感官状况,且充分吸水,为后续的大米淀粉糊化成型创造条件:若水分含量过低,在后续的挤压熟化时则糊化不均匀,米线表面夹生、泛白、粗糙、易断条;若水分含量过高,则米线熟化不够,韧性差,粘条严重,并会出现夹生的味道。

食品生产无小事,每一道环节、每一次把控都凝聚着宛禾香食品对品质好米线的坚守,以精心筑匠心,用心做好每一份米线。生产品质好米线,宛禾香米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