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青龙偃月刀到底是不是实战兵器?

2019-02-02 00:03 作者:瀚海狼山  | 我要投稿



瀚海狼山认为,当代人头脑中的历史,往往有两种,一种是书本上特别是教科书中的正史,一种就是受到文学作品或者民间传说重新编辑和构造出来的虚拟的历史。但是对大多数非历史专业的人来说,时间久了,就往往分不清哪些是曾经真正发生过的大体真实的历史,哪些是完全虚构情节的历史。而现实中,一些虚构的历史情节,往往比历史上真实的情况更加深入人心和人们的集体记忆。一个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三国这一段。

全体中国人对三国这段历史的熟悉程度,绝对超过中国5千年文明史中任何其他的段落。这种现象,似乎也不是中国独有,比如对东邻来说,他们历史中“战国”的这段,出现了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人物勾心斗角,争权夺利,这段历史似乎也被更加充分的演义而被更多的现代人记住。西方也一样,像是石中剑——亚瑟王的传说,到底是真正的历史记忆还是后人的杜撰,到目前也未必能完全说的清楚。

一旦一段历史被大幅度的演绎,那么其中一些附带的事物,也会代替真实而成为普遍却不是那么正确的认知。比如一提起关公的形象,必然要离不开他手拿青龙偃月刀,手捋长须的固定姿势。历史上的关羽,是否真的以青龙偃月刀为兵器?目前看来概率不高。那么这个青龙偃月刀的是如何和关公搭配在一起的呢?青龙偃月刀本身,是否适合做实战兵器呢?

港台剧中曾经出现的一些情节,虽然有故意搞笑的成分,但是也能侧面说明问题。说两批人为了争夺地盘,公开械斗。一方的带头大哥真的拿着关刀,也就是戏曲道具的中的青龙偃月刀上场,结果没几下就被打成了重伤,在翘辫子之前,还自我总结说:后悔带关刀来打架,因为太重,没抡几下自己就没力气了,因此被对方的人迅速反杀伤倒下。这个情节本身是来凑笑料的,但是也确实说明即使现代的膀大腰圆者,也很难玩得转沉重的青龙偃月刀,拿这种刀来实战,不是威慑,反倒是负担。


关于青龙偃月刀本身多重,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大家都知道是82斤,若按照现在的一斤等于0.5公斤来算,就是41公斤,这个重量其实是不轻的,对大多数没有系统性体能锻炼的当代普通成年男性来说,41公斤的重量基本等于一个小型的健身杠铃,虽然大多数当代的成年男性可以举起来,但是说要挥动起来当武器,那么显然是过于沉重了。

有种说法是,汉末的一斤,大体相当于当代的0.3公斤,也就是300克,那么82斤,相当于24.6公斤,也是就市斤大约50斤,这个重量,体力特别好,身材高大的人,确实可以舞动起来有杀伤力,但是恐怕也是挥动几十下就会力竭,难怪拿关刀打架会被对手反杀伤。

从现在的考古发现来看,汉代人的身高并不明显大于现代人,因此古代的武将,身高180也算是大个子,即使在马上舞动相当于25公斤的大刀,也是非常的不方便,甚至是累赘。古代人马上可以双手射箭或者舞动兵器,关键是固定的马鞍特别是双脚马镫的发明,否则很难解放出双臂进行战斗,马镫和马鞍都是亚洲人的发明,很晚才传到欧洲,因此亚洲人马上战斗力,比欧洲人先进很多,每次亚洲游牧民族西侵,都会把欧洲人打个落花流水,不是没有原因的。

另外马上实战,2000多年来,只有三种冷兵器最合适,第一是弓箭,第二是马刀,第三才是长矛。几乎从来没有在历史上,看到那只骑兵普遍采用长柄大刀作为武器。骑兵的马刀基本都是单手持刀,因此马刀普遍都是很轻的,一般不超过1.5公斤,甚至比陆地步兵使用的双手持刀的大砍刀要轻的多。陆地步兵战斗需要双手持刀的大刀,其重量一般都在2.5公斤,超过这个重量,对决大多数人的力量来说,几乎无法单手操作劈砍。

因此从唐代以来出现的长刀,特别是陌刀,几乎都步兵的专利,大唐军队以百万之众,而陌刀精锐部队从来没有超过5000人,也侧面说明陌刀手都是步兵,而且身高要求在185以上,属于体力绝伦者,才能使用重量在10到15公斤的强大陌刀。


这么看来,说在汉末的关公就使用25公斤的青龙偃月刀,几乎不存在可能性。三国志也只机载关羽刺颜良于万军之中,说明关羽马上使用长矛或者长戟的概率更大。刀这种兵器的普及,和炼钢技术的成熟有关,此前青铜的兵器,以短剑和矛戈为主。汉末还到不了出现青龙偃月刀的技术程度。长柄偃月刀进入记载,已经是宋朝的事情,说明已经在大唐的陌刀之后了。由于钢制兵器,极容易生锈,因此在古墓中,3000年前的青铜兵器可以保存下来,但钢制兵器若没有经常人为保养,300年就锈蚀不成样子了。

不过,若就此就彻底断定青龙偃月刀不能当马上兵器,也是武断的。凡事都有例外,历史上还真有人拿青龙偃月刀威震敌胆,而且这刀,比传说多年的青龙偃月刀还重几乎一倍!不过这已经是明末了。

此人名叫卢象升,字建斗,号九台。人送外号“卢阎王”。卢象升天生神力,《明史•卢象升传》:“膊独骨,负殊力。”他手使高达136斤的镔铁铸大刀,万夫难挡。

明朝末年,卢象升总督东南五省,围剿匪盗。在与匪盗交锋时,他额头中箭仍然奋勇冲杀。盗匪见其如此神勇,认为他是阎王爷转世。一伙匪盗被卢象升逼至悬崖,卢象升提刀而上,匪盗见其挥刀而来,竟个个弃械跳崖自尽。从此,卢象升就有了“卢阎王”之称。


崇祯十一年十二月,卢象升领兵进驻巨鹿贾庄,至蒿水桥遭遇清军主力。当时,卢象升被清军数万人马包围了三层,他指挥士兵死战,从自辰时到未时,激战6个小时,炮火打光,卢象升便跃马上阵,舞动手中136斤大刀,冲向清军。清军见其势如猛虎,手中大刀寒光闪闪,好似天神下凡一般,竟吓的连连后退。卢象升冲入敌群,眨眼间已斩杀数十清兵清将。不过清兵人多势众,在万军之中,卢象升最后身中四箭三刀,仍然大声疾呼:“关羽断头,马援裹革,在此时矣!”

最后,卢象升流尽最后一滴血,力竭气尽跌落马下,部将杨陆凯怕卢象升被清军戳尸,痛呼一声趴在卢象升身上,身中24箭而死。战后,部下寻获卢象升遗体,河北三郡百姓闻其战死,痛哭失声,声震天地。


青龙偃月刀到底是不是实战兵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