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与人的基本生存需要是不可分离的
托尔斯泰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一个人如果欲望太多,他就会变得越贪婪,一个永不知足的人是无法感受到幸福的。
人,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寒而欲衣,劳而欲息。

。人们在现实中感受或意识到的幸福,通常表现为自身需要的满足状态。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便会产生内在的幸福感。幸福感是一种心满意足的状态,植根于人的需求对象的土壤里。
然而,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拥有的再多一些,从来没有满足的时候。民间流传着一首 《十不足诗》:
终日奔忙为了饥,
才得饱食又思衣,
冬穿绫罗夏穿纱,
堂前缺少美貌妻,
娶下三妻并四妾,
又怕无官受人欺,
四品三品嫌官小,
又想面南做皇帝,
一朝登了金銮殿,
却慕神仙下象棋,
洞宾与他把棋下,
又问哪有上天梯,
若非此人大限到,这首诗对那些贪心不足者的恶性发展写得淋漓尽致。物欲太盛造成的灵魂变态就是永不知足,没有家产想家产,有了家产想当官,当了小官想大官,当了大官想成仙……精神上永无宁静,永无快乐。
在陕西南部山区有一位农民,他常年住的是漆黑的窑洞,顿顿吃的是玉米、土豆,家里最值钱的东西就是一个盛面的柜子。可他整天无忧无虑,早上唱着山歌去干活,太阳落山又唱着山歌走回家。别人都不明白,他整天乐什么呢?
他说:“我渴了有水渴,饿了有饭吃,夏天住在窑洞里不用电扇,冬天热乎乎的炕头胜过暖气,日子过得美极了!”
这位农民物质上并不富裕,但他却由衷地感到幸福。这是因为他没有太多的欲望,从不为自己欠缺的东西而苦恼的缘故。
有些欲望是自然而必要的,有些欲望是非自然而不必要的,前者包括面包和水,后者就是指权势欲和金钱欲等,人不可能抛弃名利,完全满足于清淡生活,但对那些不必要的欲望,至少应当有所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