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记赶海】三亚鹿回头赶海

亮记赶海笔记
本期视频一共出现了23种生物,部份小亮未解说的参考来源为百度百科
1.厚藤
别名:马鞍藤
种目:旋花科虎掌藤属植物
花状:形似牵牛花
近系:红薯、番薯
用途:落难海岛,可用其藤编织鱼网捕鱼

2.紫花大翼豆
原产地:热带美洲
属于严重入侵植物,会大片生长
该种在原产地热带地区为高产牧草,抗旱、耐放牧。

3.囊藻
用途:可食用做沙拉或装饰菜
形状:外褶皱,内空心
分布范围广,从热带到极地到处都有

4.马尾藻
形状:叶子边缘带刺,带气泡
气泡作用:在海中让植株立起来

5.喇叭藻
形状:类似小喇叭
分布范围:在海南以及东南亚地区广泛分布

6.团扇藻
叶似灵芝,可食用

7.玉足海参
滤食性动物,过滤沙子营养盐

8.蝙蝠毛刺蟹
外形:浑身绒毛,质感类似棕色泰迪熊

9.绒毛仿银杏蟹
种目:扇蟹科
外形:形似打开的折扇
栖息地:海边礁石
是否能食用:不能吃,大概率有毒

10.蜂巢珊瑚
形状:类似蜂窝
蜂巢珊瑚是从奥陶纪开始出现的,一直繁衍到现在
分布区域:中国、欧洲,美国,东南亚,澳大利亚

11.鼓虾
可以用大钳子造成空室效应,把小生物震晕
鼓虾的眼睛刷新率可以达到160hz
有食用价值

12.隐白印壳寄居蟹
分布于台湾及海南

13.阿文绶贝
壳上纹路类似阿拉伯文,统称为宝贝或者宝螺
此种的贝壳的拉丁文学名“arabica”其意义并不是来自阿拉伯,而是它的贝壳表面的花纹,像阿拉伯的文字,故易名阿文绶贝或阿拉伯宝螺。

14.环纹货贝
形状:在身上有一圈黄色的环
用途:在古代被拿来当做货币

15.花纹爱洁蟹
有毒,不能吃
栖息于潮间带的岩礁或石缝中,穴居生活。

16.玻琍海鞘
尾索动物门
体透明,柔软。
小时候在海洋里活动,长大后吸附于礁石上。
单海鞘生殖腺可食用,被囊可提取纤维素。但因其成体常附着于舰艇、船只和码头上,能起破坏作用;又能与贝、藻类争夺基地,对海产养殖业产生不利影响

17.黄疣海参
黄疣海参,也叫黄海参,属于海参科,比较难饲养,性情温和,杂食,主要分布在印度洋

18.金口蝾螺
分布于我国南海

19.沙蚕
有毒,不能吃
沙蚕在分类学上属于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游走目、沙蚕科,俗称海虫、海蛆、海蜈蚣、海蚂蝗。动物性钓饵的一种。身体分节明显,体节两侧突出成具有刚毛的疣足,用以行动。长10厘米左右。栖息泥沙中,生殖季节或夜出觅食时,能游水。我国黄海和渤海沿岸多产,日本亦产,是钓取海鱼的主要饵料。我国海滨已广泛养殖,作为商品饵供应垂钓者。

20.哈市岩瓷蟹
属异尾类,外型像螃蟹,构造却与虾子相似。

21.凶狠酋妇蟹
被作为观赏宠物

22.楯蝛
俗称叫鸭嘴螺
国内分布:浙江、福建、广东、海南、西沙等。
台湾省内分布:台北县贡寮乡龙洞,台北县贡寮乡盐寮,台北县贡寮乡马冈,台北县贡寮乡蚊子坑,基隆市,宜兰县头城镇,新竹县,屏东县恒春半岛,台湾东部海域,绿岛,台湾东北角,澎湖内部海域,南沙太平岛,东沙岛,兰屿。

23.蝶豆花
被作为色素,是一种蓝色的花,遇到酸性会变为紫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