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春的失眠夜之动画回忆(暗杀教室篇)
第一次以落叶春的名字投稿,那么必须回忆一下自己的入宅作。 《暗杀教室》刚开播时,我还是个小学生,被帅气的名字吸引,在优酷上看了前三集。第一集就牢牢地“绑架”了我,中二病狠狠地犯了。几年以后又追着看完第二季,随着年龄增长和剧情的深入,也渐渐看出这部作品的独特之处。 “暗杀”和“教室”两个组成番名的词语分别对应这部作品两个主要题材:战斗和校园。 先说说战斗的部分。与其它战斗题材作品不同,《暗杀教室》更像是汤姆在抓杰瑞,一方主动,一方被动。学生们没有超能力,没有忍术,没有卍解,却也能献上一场场精彩的对决。没有满屏幕的光污染特效,粉色的圆形子弹也可以让人目不暇接,热血沸腾。再加上一直稳定发挥的动作设计和作画分镜,《暗杀教室》的战斗完全满足我当年的中二病。虽然仍然有相当的夸大的成分,但学生们在生理构造上仅仅是普通人类,这就会让人产生“我上我也行”的错觉,对于某些人(例如我),这样的设计更能让人产生模仿的欲望,在想象中身轻如燕,百步穿杨。 校园是《暗杀教室》另一大主题。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老师与老师,他们之间的关系或因杀老师而生,或因杀老师而更加牢固,即使是屏幕前的我们,也难逃被杀老师魅力折服的命运,即使他是个黄色的好色章鱼,这份羁绊连接着所有人。与此同时,我一直认为“成长”是校园题材里不可或缺的一条,学生们在杀老师的指导下不断在各个方面变强,最后过上了或精彩或平淡,但一定最适合他们,最幸福的生活。这或许也就是杀老师作为教师的心愿,也是他替故人完成的夙愿。动画是有受众的,许多观众不是学生,就是不久前曾是学生。从一个学生角度出发,观众们对教育也多少有些想法,杀老师的教育理念是理想化的,大概也只有身为怪物的他和堪比怪物的理事长能够做到。但是有理想做不到和没有理想是天差地别的,如果有人能受这部作品的影响,带着这样的理想去从教,我想这部作品的意义就绝不限于娱乐。同时这部作品也有与其它校园题材作品不同的地方——对学习和考试的描写。只能说霓虹也是“东亚怪物房”的一员,学校里可不只有学园祭和社团活动,该卷还是要卷的。 “群像”这个词在这部作品中也有所体现,班级本就不由少数人组成,杀老师在故事开端和结局的两次点名便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认真地看完两季动画,也许我们不能精准地说出每个学生的名字,但绝对可以回忆起他的性格特点,爱好特长。动画里不时会用一集来讲一位戏份并不算多的学生的故事,渐渐地向我们展示e班的全貌。我懒得去说“班级凝聚力”之类的废话,我只是单纯地羡慕着这样的班级氛围。 谈完作品本身,最后我想聊聊作品内容以外的事。如果让我向一个长辈推荐一部动画,我会选择《紫罗兰永恒花园》。如果是一个小辈,我会选择《百变小樱》。如果是一个同龄人,我会选择《暗杀教室》。因为我更能理解同龄人,同龄人也更能理解我,我在这部作品里产生的共鸣,他们或多或少也能理解。“战斗”“热血”“校园”“青春”,佐以少量的“科幻”,这些标签的融合产生的连锁反应造就一部经典。我相信,《暗杀教室》对初高中生是完美的“特攻”。 以上就是我浅显的想法,在尽量不剧透的情况下,我不知道还能怎么更深入的讲,这是我能力的极限,不妥之处还请多多包涵。下期会试着谈谈我十分喜爱的《只有我不存在的城市》,更新时间:下个失眠夜。 祝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