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TI自白下午茶:INFP被低估的智慧
认准MBTI下午茶
获取更多有趣的MBTI知识和内容

当你被贴上“感性”的标签,“智力”似乎就被抛到了一边。今天的分享来自于Quora答主Kalli Noble, 她作为一个INFP,很小就察觉到了自己与大部分人的不同之处,并最终通过探索和思考发现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差异。在今天这个实用主义至上的社会中,INFP有着哪些不被世人所重视的、被低估的智慧?

当我还小的时候,相信所有人都以同样的方式使用自己的头脑,因为我们是同一个物种,拥有同样的大脑结构。但这和我看到的事实并不相符,这令小小的我充满困惑。

我第一次注意到这种差异是在4岁时,作为一个小孩子,我常会因为安静和没有活力被爸妈和老师提醒甚至批评,毕竟这个年龄段的很多小朋友精力都多得像野牛。
7岁时,我发现了更明显的差异。我发现自己好像很善于观察,我总是会先观察班上其他同学的行为后再做出反应。比如课外活动或是放学,时间一到,其他孩子就会从座位上跳起来,飞快地跑到外面排成一行,几乎要撞到了彼此。但我会慢慢收拾,等着他们都离开了再起身。我不介意最后一个走出教室,也不介意排在队伍的最后面。
10岁时,我已经意识到,我与周围的同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动准则。更糟的是,我发现自己与众不同的行为比他们的混乱吵闹更引人注目。老师和爸妈都开始说我是不是太敏感脆弱,甚至指责我为什么不能很好地调动自己的情绪。从这时开始,我有意改变自己的行为,甚至压抑自己的天性,让自己变得“正常”,希望不再引起别人的注意。

这就是我的年少时期,我不想成为被关注的焦点,不想被大人训诫“不要乱跑”,不想因为太淘气让自己受伤。其他孩子的行为都让我觉得困惑,难道他们不担心被训话或者受伤吗?他们好像无论被说多少次、受多少伤都不会停下来。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之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
最终,我意识到,这是因为我很早开始就拥有了自我意识,就像上面提到的,从很小开始,我就会关注自我与环境、自我与他人,以及对自己思想的觉察,并思考这些感受。
INFP的自我意识 ”
如果没有自我意识,孩子们如何了解自己对周围世界的影响?如何得知自己做这件事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如何从很小开始就能够分辨对错?如果没有自我意识,一个人如何权衡自己的选择,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利益,还要防止伤害他人?如果没有自我意识,一个人如何判断自己所做的决定不是因为被规训而随大流,而是遵从了自己的内心?

我以为小孩子长大以后自然会获得更成熟的自我认知,可长大后,我惊讶地发现,很多成年人也缺乏自我意识。因为没有足够的自我意识,他们缺乏同理心,不懂反思,永远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INFP的高度理想主义和高道德感正是来源于自我意识,这就是INFP天生所拥有的能力。
由自我意识所带来的INFP的智力特征包括:
1、拥有“感性顿悟”的能力
2、能够理解并关心他人
3、能够掌握并控制情感、情绪
4、敏锐的信息感知和分析能力
5、能够理解环境并建立内在界限
6、足够了解自我
7、遵从自己的理念和价值观
8、能构想多种解决方案探索多种可能性
9、坚持理想主义者的生存方式
10、理解并接受不同的观点
11、内在可视化事件流程和对话
12、直觉得出结论
13、白日梦(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对于INFP而言,我们的智慧来源于内心世界,我们不断地思考人生和自我探索,通过丰富的想象力提出多种解决方案。然而,在这个追求实用主义的社会中,除了艺术和文学领域外,INFP的这种智力优势并不太为人所知。毕竟当你被贴上Fi(内倾情感)这个“情感”标签后,“智力”似乎就被抛到了一边,但实际上,具有真正成熟自我意识的人并不多见。
很多人认为这种智力不像数学、物理等科学类智力那样重要,因为它们是内在的、感性的。但正是这样的内在感性思考,使我们对生活和这个世界有了独特的认识和理解,能够从内心深处洞察人生和社会的本质,并且比大多数人更加深刻。当这些知识和认知被转化为作品,就能够最大限度表现出一个创作者作为人类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对于人类文明来说,这种内在感性思考产出的作品不可或缺,它们能够使信息的接受者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感受生活、感受世界、感受自身、以及每一个人类个体,从而唤醒和增强人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虽然标题说的是“被低估”,但其实我并不讨厌这种低估,毕竟我并不需要所有人都了解我的真正潜力。实际上,除了少数特例外,我怀疑很多人无法理解真正我们的“感性顿悟”能力。所以INFP们不要因为想法“被低估”而烦恼,借助自我意识,体会内在智力的美妙,思考更多更多有趣的想法吧!
Quaro答主Kalli Noble
翻译整理:MBTI下午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