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概论》笔记——价值规律
每一个商品生产者都按照个人的私利盲目地进行生产,谁也不能确知市场上究竟需要哪些商品,需要多少商品,谁也不能事先知道他所生产的商品是否能够卖掉,他所耗费的劳动能否得到补偿。——《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一章第六节

1.价值规律
社会的生产和流通受到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
什么是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商品交换则依据商品的价值来进行。
不能理解成“商品交换中价格和价值是完全一致的”。
商品价格和价值一致只是偶然情况,商品价格以价值为基础,但在基础之上,很多因素,如供需关系、刻意投机,仍会影响价格。在市场经济中,供需关系往往是不平衡的。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可能高于价值;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可能低于价值。
供需关系将使得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但无论怎么波动,它的核心、基础仍然是价值。就像一辆汽车的价格无论怎么波动,也不会比一双袜子更便宜。
其次,从较长的时期,较广的范围看,商品价格有的高于价值,必然有的就低于价值,有的上涨,有的就下跌。从长期的、平均的角度看,商品价格依然等于价值。
2.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第一、价值规律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商品生产者只有亲眼看到商品价格的上涨、下跌,才知道社会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需要多少。生产者根据市场价格涨落来安排生产,某种商品涨价了,价格高于价值,说明需求大,利润高,个生产者纷纷扩大该商品的生产;相反,价格跌落到价值以下,说明供过于求,便缩减生产。转而把资本投入到需求大的、有利可图的商品中去。
但是,由于信息、执行的滞后性,生产者的盲目性,盲目扩大、缩减生产,都会带来极大地资源和社会劳动的浪费。很可能厂家刚建好一座投资巨大的工厂,市场的供求关系就发生了变化,工厂产品赚钱变少了,甚至亏本,资本自然不愿意被囚禁,肯定会以浪费一部分资源为代价,脱身奔向利润更大的行业。否则就会带来亏损、破产。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商品价值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非个别劳动时间。如果一家公司,分离研发新技术,把商品A的生产率大大提高,原来1天产10个A,现在1天产50个,在该新技术推广之前,这家公司就具有了无与伦比的成本优势,因为自家产品的价值远高于实际耗费的劳动。这就驱使各个厂家为了利润不断研发新技术,提高生产力。
但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厂家为了维持这种优势,往往会千方百计保守技术秘密,阻碍新技术的传播应用。
第三、促使小商品生产者向两极分化,并引导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初始条件好的生产者,劳动生产率高,所耗费的劳动小于商品价值,竞争力强,利润高,从而更容易积累资本,扩大规模,而规模扩大后,规模效应又可以大大减小成本(大工厂对小作坊的规模优势),更有资本研发新技术(技术优势),进一步拉开和小资本的鸿沟,甚至兼并小资本。造成大者恒大,强者恒强的局面,若无外力干预,最终将走向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