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惊雷——M48A3坦克的制作

想必这么冷门的车子,应该是不会有多少人做过吧,这套M48至少屯了好多年……
你说为啥不用威龙的M48改造?我只想说:信田宫,得永生……
套件是田宫老M48A3大致外形尚可但是缺乏细节,PE改件用了沃雅配威龙M48A3的改件,筛取可用的加上,橡胶履带我直接扔掉了,这里配了AFV的活动拼接履带。随车装备取用一些传奇沙包M48改件和爱德美空心树脂包(10年前的老古董了,不过效果还算可以)再就是前几天入手的B6正版兵人,面相丑了一些 但是气氛和动态没的说……

那么,下面会加一些对于作品的想法和考证,其实也谈不上考证吧,最多是参考一下实车的形态特征,力求做一个有故事的坦克。
田宫的这款M48实在是太久远啦,似乎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那一段时间出品的,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的确是已经落伍了,不过有句话怎么说来着……自己买的模型,哭着也要做完,对吧
有朋友说既然这么难做你送人得了,这。。。就不对了吧,送朋友自然要送好模型,显然这个M48远没有达到“好”的那个标准,所以说还是自行消化比较合适
OK,我们从头说起
首先定位组合了一下沃雅的金属炮管,切除田宫原有的塑料炮管,待打磨平整后再合二为一

大致比对了一下树脂沙包和炮塔之间的关系,由于和体视瞄具有所冲突,所以之后要用电动打磨机暴力解决一下兼容性的问题

令人头大的车体,翼子板上有各种坑洞,炮塔座圈和车尾还有很难添补的大洞,这里用AB补土和白胶版添补,最后补土涂抹找平

田宫套件中的主动轮部件细节不对,这种轮盘带凹坑的主动轮一般只能在M60
M48A5等比较新的坦克上出现过,M48A3坦克无一例外的都是不带凹坑的主动轮,翻箱倒柜之后我从爱德美马佳琪6B套件里面找到了一套与之配合,然而爱德美的主动轮也有轮子尺寸不足的毛病,这里和田宫主动轮组合的时候需要补加一个约1MM的垫圈才能和履带准确咬合……即便如此,钻排泥孔的时候仍然不敢下手,排泥孔有点小啦~

同样糟糕的底盘下部,各种奇奇怪怪的孔洞都需要用白胶版和AB土添补,而且田宫原版的尾部牵引钩底座是平行于地面的,这显然与实车不符,实物是略向下有一个角度的样子,这里只好用胶版自制了

这样大家看的更清楚一些,此时底盘的补土还未干透,稍后我将打磨这些区域

AFV出品的链接履带质量还算不错,然而接地面橡胶块形状不太对(改不了的)而且退出孔不补不行,折腾好两条履带大致花了3~4天的时间

历经1个月的蛋痛改造,车体终于完工,成功改造为MOD B型!(这种称呼并不存在)

前后挡泥板和一段翼子板都用奶粉皮重新制作,另外mod B型发动机尾舱散热口和尾灯与普通型M48A3也有不同的地方,也是需要重新自制的

沃雅配威龙M48A3 mod B型的工具箱这里还算是能和田宫勉强配合一下,另外翼子板上还有一些固定螺母,也要用PE重新追加

翼子板的加强筋原配也与实物不同,这里需要用白胶板追加

外观最大的区别还是车灯了,M60的车灯和M48 MODB外观类似,取自田宫M60A1,其余的部分用AB土和胶板对照实车自制,另外,起吊环的角度也得重新定位,前脸的蛤蟆嘴型尖端需要重新用AB土塑造再打磨,这一片部位的零件算是最费事儿的了

之后需要用在车体上的树脂装备和其他杂七杂八的东西,XM177E2卡宾枪是用号手的M733卡宾枪改造的,其实也就是粘了个稍长一些的消焰器,裁断了30发的弹夹
B6的驾驶员装入车体之前不能粘合一侧胳膊,这样会塞不进去的

另一侧的情况,舱盖侧面的排气管需要钻孔 千万不要忘了,把所有装备堆上车子看看效果,车头前面的钢轨是用来固定沙袋的其余的包包和沙袋也可以丰富外观,遮挡瑕疵

驾驶员由于前方的沙袋与乱七八糟的装备阻挡视线,只能开窗驾驶,这么多装备 必须要分开上色 再另行打桩粘合才能确保完美效果,所以此时我并没有粘死他们

车体改造好之后就可以继续做炮塔了,由于用了金属炮管,塑料原配的只能截短并打磨
炮盾后面的帆布褶子也得重新用AB补土塑造,并确定火炮俯仰角度

哦对了,差点忘记说,M73并列机枪的喇叭口和二战MG34类似,这里用RB的金属机枪冒充一下
由于田宫的M2机枪外置枪架太烂了,这里也只能用同样比较烂的B6的机枪架对付一下了。。。

田宫的M48炮塔比车体炮塔座圈要宽出不少,这里同样得用电动打磨机暴力整形,装上炮塔比对一下,效果还行

炮塔的制作先从兵人入手,B6原装的车长脸实在是太难看了,跟小老头一样,完全没有战士那种威猛的感觉,所以用球型铣刀仔细掏空头盔之后用黄蜂的人头代替,装填手还是蛮好的 就不改了

炮塔上将要用到的一些包裹和装备,都是传奇和艾德美的树脂包

红外灯自制了一个布罩,并且重新制作灯两侧的把手?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 反正对着照片改就是了。指挥塔就麻烦多了,要改造M2机枪,还要用蚀刻片边角料自制弹箱支架与机枪弹箱,弹链是B6里面送的

从另一侧看,指挥塔一侧我加了一根细金属丝并穿上了一些手榴弹和烟雾弹,这是历史照片中常见的状态,近距离作战必须的装备,M2枪管用沃雅改件改造,缺少的机枪拉机柄取自B6送的树脂机枪,那个东西。。。恐怕唯一能用到的只有这些了

最郁闷的地方到了,传奇的炮塔沙袋只有中间那一块可以用,两侧的毫无组合度可言,我用电动打磨机修了好久也无济于事,无奈之下只好自己捏沙袋了,从实车照片中可以看到 沙袋是用备用履带穿在炮塔侧面扶手上之后,再弯折过来驮着沙袋,对着照片做就行

炮塔尾栏的组合同样充满挑战性,田宫原配的塑料储物篮偏小,而且安装位置也不太对,沃雅PE储物篮的安装需要自己对照照片定位,再打孔定位篮框的位置,最后用0.6的铜丝粘接每一根横筋

原有的定位槽太深了只能用AB补土填补,天线用针灸针自制,金属炮管对照塑料炮管似乎短了1毫米,补上!沙袋里伸出的黑胶管是红外灯的电源线,因为有碍于上色旧化,红外探照灯需要独立上色再粘接。装填手附近的沙袋放着一条外腰带连同水壶与弹夹包,算是个人的创意吧,近距离作战时坦克并用卡宾枪对付敌人的情况也不是没有,毕竟探出脑袋观察视野更好

将所有东西组合起来,是不是很帅!蠢萌的M48立刻充满了杀气!

车头的沙袋其实密合度并不好,而且偏高,阻碍了驾驶员的视线,之后要修改这一不合理的地方,而且驾驶员脑袋有些出来的太多了,总是摩擦防盾,也要修改

下面是一些素组好的照片请大家欣赏









上色之前纠结了好久 究竟是应该用水性漆做隔离剥落掉漆,还是用油性漆喷了之后再手绘掉漆?

思量再三,单色作品还是用水性漆的好
首先用郡士的防锈红硝基水补打底+新款金属底漆(粘稠如同迷之液体的那一款),这样可以确保面漆暴力操作不被抠掉底漆,凹陷、转角、不同厚度与各种YY的位置与想法。。。用各种诸如灰色、深灰、红棕、烧铁色、黑铁色喷出不同质感,均匀覆盖一层AMMO掉漆液,具体操作可以参考我以前的豹G文章,这里忘记拍照啦~
然后面漆调配~~~~~恩,先来一遍田宫白色兑XF71鬼子机舱绿,干透后再喷一遍AMMO掉漆液
XF38橄榄褐+XF55甲板色调出的橄榄色,XF38直接用的话旧化之后太黑了,调浅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喷涂后3小时就要尽快开始抠掉漆的工作,不可耽误
哦对了忘记交代了
随车那一大堆装备,也要一起上色,还有沙袋,履带什么的
履带先喷硝基红棕色,遮盖履带销子之类的金属部分,再用德国灰喷橡胶部分

OK为了攒出上面那一堆不明所以的东西我大概用了好久好久。。然后又是一周的颈椎和腰部按摩。。。。才开始继续制作
车体上的沙袋用田宫水性漆卡其色和甲板色混起来涂装再混色
车体和炮塔用光泽、半光、消光漆喷涂不同厚度与质感的地方,这里我用0.2的喷笔修修补补折腾了俩晚上!
最后用AK的科幻载具渍洗液渗线,墨绿色的比黑色的大面积搞一遍要有看头多了
局部再用田宫的珐琅黑渗线液,加强一下对比度



然后是数天折腾履带和轮子以及底盘泥土的旧化,大致上就用的照片上的几种颜色,MIG欧洲土可以多用一点,稍微偏红点比较好看 因为越南嘛,但是也不能血淋淋的。。。。几次反复调整,最后确定了现在的色调

一车的装备也需要涂装混色、渍洗干扫很久。。。。。。。全部家当。。。


然后把这些东西都堆上去,额,不少地方还是需要打桩的,不然强度难保
潜望镜用的是长谷川的偏光贴膜。。。。有点太炫了。。之后还需要旧化压一下效果


对了,美国坦克从M26开始就不怎么会履带有下垂效果了,因为第一对负重轮和诱导轮是弹性杠杆链接,这样可以保持履带始终绷紧,减少行走时功率损耗,所以,履带在装配上的时候减少了一块,这样刚好绷紧

OK下面可以把人物涂好摆上去试试配合度

钢缆还没想好怎么布置,之后再好好合计一下

现在可以计划一下翼子板上面的旧化效果了,恩~

最后的工作主要是点缀一些土痕泥渍,油渍什么的,点缀为好,之前做的坦克什么的总是糊很多泥,实在是有碍观瞻
对于单件作品来说,我觉得泥巴不宜过多,重在层次。。。而不是多少,突然想到了,就补充一下啦

























所谓的铭牌其实是自己用CDR设计一段字,打印出来之后裁剪,再用茶叶水旧化一下的产物。。。这种low B做法也是没谁了







全部完成,感谢欣赏,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