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庄诗话》宋 何汶 (二十三)
郑文宝 《蔡宽夫诗话》说“郑文宝的诗情致比较深情婉约,与当时的同辈相比较,他擅长写绝句,少引用典故以及历史上所发生的事,如此等等,郑文宝与王摩诘二人伯仲之间,和刘禹锡、杜牧对比,二人则不值得称赞。” 《绝句》 一夜西风旅雁秋,背身调镞索征裘;关山落尽黄榆叶,驻马谁家唱石州。 《绝句》 江云薄薄日斜晖,江馆萧条独掩扉;梁燕不知人事改,雨中犹作一双飞。 《题王子晋祠》 《西清诗话》说“缑氏王子晋升天的地方,有一座祠庙在那。郑文宝曾经以祠为题作了一绝,后来晏元献见到了这首诗,将白乐天诗书写在后面,说‘这诗有灵气,处处有神物护持。’” 《题王子晋祠》 秋云漠漠秋云轻,缑氏山头月正明。帝子西飞仙驭远,不知何处夜吹笙。 《爽约》 《诗事》记载说“欧公说‘文宝的诗犹如王维、杜甫。’僧人文莹在写《湘山野录》,说可恨欧公没见多些郑文宝的诗。我家有《郑集》二十卷,战乱时期丢失了不少,非常可惜,现在只能记得其中的一 二绝句等等。” 《爽约》 吟绕虚廊更向阑,绣窗灯影背栏干;燕栖莺宿无人语,一夜萧萧细雨寒。 《题松滋东禅院》 百花深处小危楼,千步苍苔到叶舟。一夜楚江寒食雨,离人白尽未归头。 李师中 《燕魏录》说“李诚之不但文章好,诗也好。唐介子方因为说话太直接,忤逆仁庙被贬,诚之写了首诗为他送行,士大夫都在传诵。” 《湘素杂记》说“郑谷与僧人齐己、黄损等共同制定了现在的诗体格式,说‘凡是作诗用韵,有几种格式,一名葫芦,一名辘轳,一名进退。葫芦韵,指先二后四;辘轳韵,指双出双入;进退韵,指一进一退,不按此则纰缪。’我按照《倦游录》记载,唐介为台官时,向朝廷上疏直说宰相的过失,仁庙大怒,贬他到英州为别驾。朝中很多士大夫都作诗为唐介送行,唯独李师中待制写的那一篇被人传诵。这首诗就是所谓的进退韵格。按《韵略》来讲,其中‘难’在第二十五,‘山’在第二十七,‘寒’又在二十五,‘还’也在二十七,一进一退,极为符合诗体格式,难道他是故意这么写的吗?近来阅读《冷斋夜话》时,其中有记载唐、李二人聊天的话,原来是以此为落韵诗,依他们的聊天记录并没有见到郑谷所制定的进退韵这样的说法,看来是乱讲的等等。” 《送唐子方之贬所》 孤忠自许众不与,独立敢言人所难;去国一身轻似叶,高名千载重于山。并游英俊颜何厚,已死奸谀骨尚寒;天为吾皇宗社计,肯教夫子不生还。 《唐州太守》 时属艰危应有系,天于名教岂无心;大都狂贼终须灭,未杀忠臣祸不深。太尉有灵朱泚败,中丞传旨禄山擒;曾谁鼓舞康州事,儿女常情泪满襟。 黄庭坚 苕溪渔隐说“我有段时间往来于湘中,屡次要经过浯溪,以及徘徊在磨崖碑下,因而也读到很多贤人的留题,看多了发现只有鲁直、文潜二人的诗,称得上杰句伟论,堪为绝唱,后人很难写出这样的措词。” 《书磨崖碑后》 春风吹船著浯溪,扶藜上读中兴碑;平生半世看墨本,摩挲石刻鬓成丝。明皇不作包柔计,颠倒四海由禄儿;九庙不守乘舆西,万官已作鸟择栖。抚军监国太子事,何乃趋取大物为;事有至难天幸耳,上皇跼蹐还京师。内间张后色可否,外间李父颐指挥;南内凄凉几苟活,高将军去事尤危。臣结舂陵二三策,臣甫杜鹃再拜诗;安知忠臣痛至骨,后世但赏琼琚词。同来野僧六七辈,亦有文士相追随;断崖苍藓对立久,疏雨为洗前朝悲。 张耒 《复斋谩录》说“张文潜的诗集中有记载《中兴颂》这首诗,此诗号称杰出。” 《竹坡诗话》说“《中兴碑》这首诗,可以说是妙绝今古。” 《读中兴颂》 玉环妖血无人扫,渔阳马厌长安草;潼关战骨高于山,万里君王蜀中老。金戈铁马从西来,郭公凛凛英雄才;举旗为风偃为雨,洒扫九庙无尘埃。元功高名谁与纪,风雅不继骚人死;水部胸中星斗文,太史笔下蛟龙字。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磨苍崖;手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百年废兴增叹慨,当时数子今安在;君不见荒凉浯水弃不收,时有游人打碑卖。 司马池 《温公诗话》说“先公赴任监安丰酒税官时,有写《行色》诗等等,这难道不是很难描写的情景?” 梅圣俞说“作诗最难工整的,就是描写难以言述的情景,比如将眼前不尽的情意,描写到句子中,这首诗办到了。” 《行色》 冷于陂水淡于秋,远陌初穷到渡头;赖是丹青不能画,画成应遣一生愁。 江公著 《复斋谩录》说“江公著刚上任洛阳尉,写了《久旱微雨》诗等等,温公曾经在一户人家中见到此诗,便向此人家借纸笔写修刺(名帖,作通报姓名之用),拜访江公著,并且极力推荐江公著,由此大家知道江公著。” 《久旱微雨》 云叶纷纷雨脚匀,乱花柔草长精神;雷车却碾山前过,不洒原头陌上尘。 卢秉 《珊瑚钩诗话》说“卢秉侍郎曾经到过江南郡,并在传舍中题诗等等,王荆公见到后一直称赞,并向朝廷推荐卢秉,没几年就登上贰卿(古代尚书称卿,侍郎副之,故称贰卿。唐 刘禹锡《山南西道新修驿路记》:“今天官贰卿 融,能嗣其耿光。”)位置。” 《西溪丛语》说“这首诗脍炙人口,是德清人卢政议所作,其中还写了另一首绝句。” 《题传舍》 青衫白发病参军,旋籴黄梁置酒樽;但得有钱留客醉,也胜骑马傍人门。 《绝句》 十日都门风薄衣,捣砧声重雁南飞;野人不识长安乐,且趁鲈鱼一棹肥。 张在 《湘山野录》说“青州布衣张在,小时候就能写文章,特别精通作诗。他有一首《题兴龙寺老柏院》诗,被人们传诵。皇祐中,文潞公管理青州,到老柏院游玩,走到张在题诗的地方,当时文字已经消失了。文潞公觉得很可惜,于是亲自将诗用大字写在西庑的墙壁上。三十年后,东平的毕仲甫来洛阳见文潞公,公咏诵起这首诗,并嘱咐毕仲甫一定要去青州看看。毕仲甫到达青州老柏院西庑发现墙壁已经圯毁,诗已经不见了,于是他将此诗刻在天宫石柱上。” 《题老柏院》 南邻北舍牡丹开,年少寻芳去又回;唯有君家老柏树,春风恰似不曾来。 陈执中 《两朝宝训》说“真宗赋《御沟柳》诗,并命令宰相、两省来和诗。陈执中所和的诗,是其中最好的等等。” 《御沟柳》 一度春来一度新,翠光先得照龙津;君王自爱天然态,恨杀昭阳学舞人。 陈去非 《复斋谩录》说“郑谷作了二首《蜀中海棠》,前一首有句‘浓丽最佳新著雨,妖娆全在欲开时。’后一首有句‘浣花溪上堪惆怅,子美无情为发扬。’所以,才有钱希白在他写的《海棠》诗中说‘子美无情甚,郎官属意频。’但是欧公以为郑谷的诗属于格卑。近代有位陈去非,模仿郑谷海棠诗写了首诗等等,虽然陈去非的《海棠》诗是模仿郑谷,但总觉得二人的才华不可等同。” 《海棠》 海棠默默要诗催,日暮紫绵无数开;欲识此花奇绝处,明朝有雨试重来。 郑獬 《复斋谩录》说“此诗清绝可爱。” 《田间》 田家汩汩流水浑,一树高花明远村;云意不知残照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苏轼 《王直方诗话》说“山谷喜爱子美的绝句等等,经常真字 大字书写。” 《淮中晚泊渎头》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王安国 《复斋谩录》说“王平甫十三岁那年,在登上滕王阁时赋了一首诗,郡守张侯见到这首诗觉得特别奇异,并因为此诗在滕王阁设置宴席。后来建中靖国元年,张侯的女儿才从王安石口中知道是谁赋的诗。” 《题滕王阁》 滕王平日好追游,高阁依然枕碧流;胜地几经兴废事,夕阳偏照古今愁。城中树密千家市,天际人归一叶舟;极目烟波吟不尽,西山重叠乱云浮。 夏竦 《韵语阳秋》说“应制诗不是其他诗可以比拟,句法本自成一家,大概就是些典实富艳的句子。夏英公有作一首《上元观灯》等等,王岐公也作了等等,然而看二首诗就如出自同一人,这都是因为格律定死的缘故。如果是平常所作的清癯平淡句子,绝对不会看着觉得一样这类事来。” 《上元观灯》 鱼龙曼衍六街呈,金锁通宵启玉京;冉冉游尘生辇道,迟迟春箭入歌声。宝坊月皎龙灯淡,紫馆风微鹤焰平;宴罢南端天欲晓,回瞻河汉尚盈盈。 王珪 《侯鲭录》说“元祐中元夕,皇上在御楼观灯,有御制诗。那时的王禹玉、蔡持正是左右相,持正对禹玉说‘应制上元诗,该怎么说以前的事?’禹玉说‘鳌山凤辇之外的话不能说。’章子厚听了笑说‘这谁不知道啊?’后来二人作诗,皇上只欣赏禹玉的诗等等,因为禹玉的诗比使事的诗更妙等等。” 《上元观灯》 雪消华月满仙台,万烛当楼宝扇开;双凤云中扶辇下,六鳌海上驾山来。镐宫春酒沾周燕,汾水秋风陋汉才;一曲升平人共乐,君王又进紫霞杯。 苏颂 有说法说“翰苑的春帖子,往往秀丽可喜。比如苏子容、邓温伯、蒋颖叔、梁君贶的春帖子诗都是佳作。我读郑毅夫的四首《新春词》,与翰苑的春帖子格调有不同吗?难道是在翰苑久了,那笔端自然习熟啊!” 《春帖子》 璇霄一夕斗杓东,潋滟晨曦照九重;和气薰风摩盖壤,竞销金甲事春农。 《春帖子》邓润甫 晨曦潋滟上帘栊,金屋熙熙歌吹中;桃脸自知宫宴早,百花头上放轻红。 《春帖子》蒋之奇 未旦求衣向晓鸡,蓬莱仗下日将西;花添漏鼓三声远,柳映春旗一色齐。 《春帖子》梁君贶 东方和气斗回杓,龙角中星转紫霄;圣主问安天未晓,求衣亲护玉宸朝。 《新春词》郑獬 一 春色应随步辇还,珠旒玉几照龙颜;紫云殿下朝元罢,便领东风到世间。 二 春风细拂绿波长,初过层城渡建章;草色未迎雕辇翠,柳梢先学赭衣黄。 三 晴晖散入凤凰楼,一桁朱帘不下钩。汉殿斗簮双彩燕,并和春色上钗头。 四 小池春破玉玲珑,声触帘钩渐好风。闲绕栏干掐花树,春痕已著半梢红。 米芾 《韵语阳秋》说“米元章的诗绝对妙,很少人能达到他这样的水平,可惜被他的书法名气给掩盖了。这二首诗出翰墨畦迳之表,因为自然有迈往凌云之气流出,不是那些寻规索矩的人可以写出来。” 《不及陪东坡往金山作水陆》 久阴障夺佳山川,长澜四溢鱼龙渊;众看李郭渡浮玉,晴风扫出清明天。颇闻妙力开大施,足病不到诸方仙;想应苍壁有垂露,照水百怪愁寒烟。 《栖云阁》 云出救世旱,泽浃云寻归;入石了不见,丰功已如斯。龙骞存复起,抱石明幽姿;云乎无定所,隐者何当栖。 徐积 《淮之水》 淮之水,淮之水;春风吹,春风洗。青于蓝,绿染指;鱼不来,鸥不起;潋滟滟,天尽头,只见孤帆不见舟。残阳欲落未落处,尽是人间今古愁;今古愁,可奈何,莫使骚人闻棹歌;我曹尽是浩歌客,笑声酒面春风和。 《咏蒲扇》 妾有一匹绢,以为身上衣;自织青溪蒲,团团手中持。朝携麦陇去,暮汲井泉归;无人不看妾,不使见蛾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