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摄津川级乙等巡洋舰设计简史
首先说明,本文章基于R.A.D世界观下,诸多不合理之处请友善讨论

摄津川级设计简史
设计背景:
摄津川级是5500吨级巡洋舰的第四代,也是最后一级5500吨级巡洋舰。其作为直接由万川级的改进而建造。与万川级相比,摄津川级拥有更大的舰桥和更多的三年式火炮,还在建造之时就加装了水上飞机弹射器。且在完工时便配备了强大的双联装610mm鱼雷发射管用于发射强而有力的八年式鱼雷。但摄津川级完工后也暴露出了其一战风格的缺陷:火力不足,单薄的装甲,反潜低下,几乎没有的防空火力。即使摄津川二号舰延长了工期修改设计对防空等部分做出了改进,也并没有得出太大的成效。
摄津川级数据简概:
长:160m/158m(水线长)
宽:14m
吃水:6m
吨位:标排5861T/满排6640T
方形系数:0.47
武备简概:
三年式140mm/L55*9门
八年式610mm鱼雷发射管*8门

摄津川号设计图纸:


设计思路:
摄津川级在设计上,极大程度地参考了历史上IJN的5500吨级巡洋舰。我在设计之初便明确了要尽可能地使用双联装炮座和保留原本布局的方针,所以便呈现出现在的样子。不过在最开始定方案的时候,万川(也就是现在摄津川的原型)的布局其实更像放大的天龙级,她拥有和天龙级极其相似地舰桥前后布置炮座且侧面没有炮座的特征只不过稍微增大了舰宽以能布置两舷的鱼雷发射管。

但在设计建造的过程中,舰桥前后布置炮座的方法,会使得舰桥靠前而丢失重心(其实更多的是不好看),并且会使前部鱼雷发射管的回旋空间受限,于是便改成了与历史上5500吨级巡洋舰相同的在舰桥两侧布置炮座的方式。而后部炮群的设计,在我写了多个方案后,依然保留的是X、Y的背负设计,只不过由于舰体结构的原因,只有一座炮座为双联装炮座。

(图为5500吨级巡洋舰轮机仓上方的炮座与夕张后部的炮座的内构对比。可以看出,双联装三年式140mm炮的支座部分更大且更深,而单装的三年式140mm炮的支座部分更浅且更细,甚至可以通过减少一层支座的方式布置在轮机仓上方。所以我考虑到双联装炮座这样做可能会导致结构不稳,所以将中部的炮塔改成了单联装的样式)

在上层建筑方面,因为要加装射出机的因素,原本万川级与5500吨级巡洋舰相同的后部因安装鱼雷发射管而空出的未衔接部分被填补上,并且为了鱼雷发射管的操作空间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内收。在这块空间之上,就是射出机的位置,方向朝前,可以在舰船前进且向风的时候弹射水机,不过可惜的是因为舰体空间不足,并没有空出水上飞机机库的位置。
动力系统上,原本预想着使用三轴的设计,但考虑到舰体空间有富余且5500吨级巡洋舰采用的也是四轴,所以便把三轴改成了四轴传动。其余部分基本是沿用了5500吨级巡洋舰的动力配置。

仪器方面上,我选择沿用原本主舰桥4.5m测距仪和中部3m测距仪的布局,并且在主桅杆上布置了比较简陋的测的所、主炮射击指挥所,还添加了一对探照灯。考虑到夜战,我在后舰桥(其实是后桅杆)上也添加了一具探照灯。

在舰桥设计上,原本是打算自创布局,但是单单一个长方体的舰桥再加上一个罗经舰桥和桅杆显得十分单薄和没有层次感。于是我把目光盯上了5500级的球磨级,将舰桥主体与桅杆连通用于布置电信室和信号旗部件的做法用到了摄津川级上,但在部分小地方列如连通部分与舰桥主体的链接上,做了一些自己的处理。原本是打算在舰桥主体前方布置见张所的,但由于图纸画得太神必以至于我看不懂他是怎么弄上去的所以我放弃惹这个想法。
在装甲层面上,我觉得区区水雷战队旗舰,也就充当个大号驱逐舰吧,所以也就没有添加过多的装甲,而是选择和历史上的5500吨巡洋舰一样,仅仅有一个薄薄地覆盖半个舰体长的38mmCNC装甲带用于保护动力段。(图为历史上的5500吨巡洋舰的装甲带布局)


SPS数据:
摄津, 明波军政府 乙等巡洋 下水 1930
排水量:
5,667 吨 空载; 5,861 吨 标准; 6,294 吨 正常; 6,640 吨 满载
尺寸: 长 (总长 / 水线长) x 宽 x 吃水 (正常/最大)
(525.78 英尺 / 518.37 英尺) x 45.93 英尺 x (19.69 / 20.47 英尺)
(160.26 m / 158.00 m) x 14.00 m x (6.00 / 6.24 m)
武器: 4 - 5.51" / 140 mm 55.0 倍径 火炮 - 90.37磅 / 40.99千克 炮弹, 150 每门炮
后装炮 甲板炮座, 1930 Model
1 双联炮座 在中线,前甲板中部
1 双联炮座 在中线,后甲板中部
3 - 5.51" / 140 mm 55.0 倍径 火炮 - 90.37磅 / 40.99千克 炮弹, 150 每门炮
后装炮 甲板炮座, 1930 Model
3 单个炮座 在中线,后甲板均匀分布
2 - 5.51" / 140 mm 55.0 倍径 火炮 - 90.37磅 / 40.99千克 炮弹, 150 每门炮
后装炮 甲板炮座, 1930 Model
2 单个炮座 在侧舷,前甲板后部
船侧重量 813 磅 / 369 kg
主要鱼雷
8 - 24.0" / 610 mm, 27.56 英尺 / 8.40 米 鱼雷 - 2.292 吨 每个, 18.334 吨 总共
在 8 管 甲板侧舷旋转发射架
主要反潜发射器
6 - 551.16 磅 / 250.00 千克 深水炸弹 + 2 备弹 - 1.968 吨 总共
在 深水炸弹投射器
次要反潜发射器
12 - 551.16 磅 / 250.00 千克 深水炸弹 + 2 备弹 - 3.445 吨 总共
在 船尾深水炸弹架
装甲:
- 装甲带: 厚(最大) 长(平均) 高(平均)
主体: 1.50" / 38 mm 262.47 英尺 / 80.00 m 13.12 英尺 / 4.00 m
艏艉: 未装装甲
主装甲带覆盖 78% 正常长度
主装甲带没有完全覆盖弹药和动力舱室
机械:燃油锅炉, 蒸汽轮机,
直接传动, 4 轴,, 94,077 轴马力 / 70,182 Kw = 35.00 节n 航程 5,000海里 在 14.00 节
最大排水量下的燃料库 = 780 吨
人员:353 - 459
花费:£2.696 百万 / $10.782 百万
在正常排水量下的权重分配:
武器: 183 吨, 2.9%
- 火炮: 139 吨, 2.2%
- 武器: 44 吨, 0.7%
装甲: 216 吨, 3.4%
- 装甲带: 216 吨, 3.4%
机械: 2,851 吨, 45.3%
船体,配件和设备: 2,417 吨, 38.4%
燃料,弹药和补给: 627 吨, 10.0%
其他重量: 0 吨, 0.0%
整体的生存力和适航性:
生存性 (击沉船只所需要的非致命贯穿炮弹):
2,932 磅 / 1,330 K千克 = 35.0 5.5 " / 140 mm 炮弹或者 0.4 鱼雷
稳性 (如果低于1.00为不稳定): 1.08
稳心高 1.8 英尺 / 0.6 m
横摇周期: 14.3 秒
坚固性 - 作为火炮平台 (平均值=50 %): 72 %
- 反冲效应(如果反冲效应大于1.00): 0.25
海船质量 (平均值 = 1.00): 0.89
船型特征:
船体有 抬高的前间断面,
一个普通船首 和巡洋舰形船尾
方形系数(正常排水量/水线长。宽。吃水)): 0.470 / 0.477
长宽比: 11.29 : 1
'船长的自然速度: 22.77 节
在极速下消耗于波浪形成的动力: 61 %
调整 (最大稳定性=0,最大坚固性=100): 81
首舷角 (船头朝前为正): 20.00 度
船尾外伸: 0.00 英尺 / 0.00 m
干舷 (% = 甲板长度所占水线长度的比例):
前段, 后端
- 首楼: 30.00%, 20.34 英尺 / 6.20 m, 19.69 英尺 / 6.00 m
- 前甲板: 30.00%, 19.69 英尺 / 6.00 m, 19.69 英尺 / 6.00 m
- 后甲板: 25.00%, 11.48 英尺 / 3.50 m, 11.48 英尺 / 3.50 m
- 船尾甲板: 15.00%, 11.48 英尺 / 3.50 m, 11.48 英尺 / 3.50 m
- 平均干舷: 16.48 英尺 / 5.02 m
船头易上浪
船舶空间、强度和评论:
空间 - 船体水下部分 (弹药舱/机械舱,越低越好): 153.9%
- 水上部分(生活空间/工作空间,越高越好): 127.6%
水线面积: 15,446 平方英尺或 1,435 平方米
排水量系数(排水量/装载量)): 99%
船体结构重量/表面积: 90 l磅/平方英尺或者 438 千克/平方米
):船体强度(相关的)):
- 横向: 1.10
- 纵向: 1.74
- 全部: 1.15
狭小的机械,存储,舱室空间
优秀的住宿和工作空间
船只缓慢从容的摇动,是一个不错的火力平台
差的海船,潮湿不舒适,在恶劣天气下性能下降

所有shipbucket作品都受到CC-BY-NC 4.0协议保护,这意味着我已默认授权所有人自由转载、使用这些画作,或基于此进行二次创作,但不得用于商业目的。转载、使用、二次创作时应声明原作者,并保留画作中我的署名和shipbucket.com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