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4岁就当老师?这群孩子这么敢?

2022-04-19 08:49 作者:德阳巴川中学  | 我要投稿


听说,巴川最近新来了一批老师

年龄最大的才14岁

最小的仅有12岁!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巴川凭什么这么敢?


原来,继巴川自主社团舞蹈、乒乓、美术小老师之后,巴川又新上任了一批“数学小老师”,让孩子们亲自体会一把当老师的感受,在教会他人知识的同时自己也收获成长。




01

孩子们的课堂

会是什么样?


“会不会语无伦次?”

“会不会纪律涣散?”

“会不会被学生的问题难住?”

.......


这些是孩子们上课之前的忧虑,也是老师们害怕发生的问题。但如果不放手让孩子们去做,他们永远也无法长大,毕竟,犯错也是成长的必要过程。


况且,孩子们的每一次尝试,都会超出我们的期待!这一次也不例外!


孩子们的课堂不仅没有如我们所想的那样结巴,相反,大家都很大方自信,侃侃而谈。20分钟的课堂,设计精巧,环环相扣,知识点之间的衔接非常流畅,看得出来孩子们为这节课花费了很多心思。




为了使自己的课堂更具吸引力,孩子们脑洞大开,巧妙的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把“学生”们的注意力牢牢的把控在课堂。看来老师们日常上课的精髓,是被这群小老师狠狠地“拿捏”了!




· 李炳贤小老师执教的《“实数”单元总结》课堂,巧设闯关游戏,让“学生”通过闯关的方式,检验自己是否掌握了“平方根、立方根、实数”等概念和相关知识点。


· 曾夏蕊和王耀彩两位小老师共同执教的《相交线与平行线》一课,从“学生”生活情景入手,逐步引入数学知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便于“学生们”理解消化。


尽管孩子们的方法各有千秋,但想把事情做好的态度和想法始终是一致的。这些看似信手拈来的课堂,每一分钟的背后,都是孩子们无数分钟的付出。


02

20分钟的精彩

是背后数百分钟的努力


孩子们的数学课堂,可不仅仅是上完一节课那么简单。


和老师们的优质课竞赛一样,孩子们同样需要经历层层筛选、淘汰,同样需要面对评委们公正不阿的点评、质疑,这对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一场智慧、耐力、抗挫力的多重考验。



严格点评的评委老师们


为了把课上好,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成立磨课团队。大家集思广益,想选题,寻找课堂创新的突破口;积极分工,制作PPT、思维导图,不断调整、优化课堂结构。每一个孩子都在团队中,发自己的热,闪自己的光。



孩子们精心制作的课件


为了把课上好,孩子们不断和自己较劲。一次次的磨课,一次次的把原有思路推倒重来,一次次的承受挫败又重新支棱起来......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青春少年最好的模样。


从班级初赛到年级赛,是将近一个月的漫长准备过程。这期间,团队的每个小伙伴都付出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作为主讲人,我承担着所有人的心血和期望,所以更要全力以赴。


我几乎所有的空余时间甚至清明假期都用来精进课堂了,和团队的小伙伴一起,一句句的修改讲稿、PPT,丰富教学内容,每天还对着镜子练习教态。最后,我们团队的课堂互动性及流畅度都算比较好的,获得了评委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 李炳贤


我们团队最让人感动的是——8个人,无一例外的愿意选择挑战最难但最能出彩的题目。没有人因为困难而选择放弃,只要有一丝希望大家就愿意去拼一把。


因为这个知识点本身很难,要想把它讲透,我们就必须吃透它。为此,我们做了不少功课:深扎老师办公室,深入理解这个知识点;大量练习相关习题,巩固加深;甚至还广泛查阅资料,对这个困难的知识点进行了适当延伸。


最后,我们非但没有讲砸,还荣获了特等奖。所以,我相信困难是化了妆的礼物,敢于和困难较劲,困难就会给你惊喜!


—— 龙陈祎


看孩子们回忆起这场活动时脸上不自觉的微笑,看得出来,他们很享受这个“吃苦”的过程,也很享受站上讲台、给予他人力量的过程。相信当同伴们掌声响起的时刻,孩子们一定能收获一个更加自信、充盈的自我。


03

花这么多时间做这个

值吗?


答案是肯定的!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或被动地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


孩子们在当小老师的过程中,增长出来的学习兴趣、主动求学的态度以及和困难较劲的韧性,才是足以支撑孩子走过漫长人生的宝贵财富,它比知识本身更加重要。


况且,这个活动本身也是一个知识获取的过程。孩子们想要把课上好,就必须更加准确的掌握知识,甚至还不得不去做些必要的延伸,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得以拓展。



听听孩子们都收获了些什么:


我收获了将课堂流畅、完善展现后的自信!

曾夏蕊

我更喜欢数学了!

王耀彩

我战胜了自己的恐惧!从开始的战战兢兢,到后来的收放自如,我战胜了自己!

龙陈祎

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能够用所学知识去影响和帮助别人,是件很酷的事!

赵袁飞


更难能可贵的是,实实在在的体验过“上课”之后,孩子们对“课堂”、对“教师”的理解发生了一点改变。


“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老师的不易,上一节课就需要付出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他们每天就要上好几节课!真的很辛苦!”——龙陈祎


“每一节课都来之不易,未来,会更加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认真听每一节课!”——李炳贤


“我这节课准备了这么久,依然有很多细节做得不到位,和学生的互动也很少。很奇妙,老师能做到每节课那么游刃有余,课堂活跃度那么高,他们仿佛有用不完的精力,真的好佩服!”——赵袁飞


只有真正在对方的角色里体验过,才会更懂彼此。


因为当过学生,明白成长的每一天都很宝贵,所以拼尽全力给孩子们最好的课堂;因为体验过老师,才知老师的不易,更懂得心疼老师的付出,珍惜来之不易的课堂。




一场活动,让孩子们在掌握知识之余,收获更多书本之外的成长、收获更美好的师生关系,一举而三役济,何乐而不为?


未来,巴川还会给孩子们搭建更多展示自我的小舞台。因为巴川始终相信,孩子们能站好今天的小舞台,也能站好明天的大舞台!



- END -


14岁就当老师?这群孩子这么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