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记
不管周遭如何,保持自己有适应改变的能力和心态 即便少子化,即便新生人口减少几千万。学习教育这块永远是卷的。教育资源不会泛滥总是紧缺的。学历是相对公平的一个主要途径。本科可能越来越普及,那么硕士博士就会卷起来。本科不是一个好的学历敲门砖时,上高中意味着4年或5年的本科以及2年或3年的硕士才能出来有更好的机会。那这时候,职业学习也不是不能选择,随着职业教育的规范化、社会工资和白领持平甚至更高时,职业从业也不是差生的代名词。对于个人而言,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工作,保持学习能力就保证自己有更多可能性和选择性。千万千万别觉得自己到此为止了,可以躺了。 乱时求稳,稳时求进,多思已有 在现在这种动不动就优化裁员的年代,老师医生公务员是稳定的职业,稳定也是一种优势。我有时候也在羡慕后悔,羡慕稳定,只要不犯错,不怕优化不怕拖欠工资,生娃也没事。但是在社会企业工作,福利主要看企业良心,高薪是有的,但是你基本精力也就在工作上了,没有其他顾及。经济环境不好的时候,这种社会企业的职业就容易被优化。到了中年却没工作,比刚毕业的人没工作更恐慌。更何况有的人在高薪时候养成了高消费的习惯,然后又要让其节俭。老话说,从奢入俭难。从人性心理学说,你要不永远别让他得到高消费生活,否则你让他体验到了美食,大房子,被人敬仰的地位,然后都夺舍掉,这个人会巨大失落,性格大变,甚至想不开。 如果自己无所依赖,只有自己,不如放手一搏 到底是去大城市还是小城市,首先看个人,问自己甘心不甘心回小城市。不清楚自己适合作啥的时候,就先清楚自己不想做什么。如果自己没太大欲望(比如挣钱、提高能力),自己就想有个工作做就行,也没房子压力,回老家或者小城市,就是最优选择。但是回家乡或小城市,一定要了解,小城市工作机会肯定少,肯定熟人社会为主,你是和二代们竞争,工资少,事儿不一定少。自己孩子依旧会面临去大城市奋斗的选择。大城市人情味少,竞争压力大,房子也贵,但是相对公平,尤其家里没钱没背景的人们来说,与其毕业回小城市卷,还不如在大城市卷。我们去大城市去追求的不是生活水平多低,而是提供的上限是多大多高。 凡事都有多面,普通人依赖的只有自己,给你机会,给你平台,只有大城市体量能给。以前靠胆子大就有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行业越来越规范,俗世洪流安身立命,就得在规则里跳舞。想考公务员,向往稳定,就的面对千军万马竞争,以及上升渠道越来越窄;想大城市打拼,就得接受通勤3小时,吃饭不规律,不能在意亲戚朋友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