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RT来了!胶轮轨交再添新军

10月9日下午,通通来到2021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现场,见证了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联合中车浦镇庞巴迪运输系统有限公司发布的导轨式胶轮智慧捷运系统(简称“RRT”,即“Rubber-tire Rapid Transit System”)。RRT作为中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家族的新成员,是一款适用于多场景的胶轮捷运系统,具有和谐、高效、智慧、经济、便捷等特点。下面就由通通来为大家作进一步介绍。
导轨、胶轮、智慧、捷运……这些词语对于大家来说或许并不陌生,你会由此联想到哪些轨道交通案例?是胶轮有轨电车系统——上海张江有轨电车,还是胶轮自动旅客捷运系统——广州地铁APM线、上海地铁浦江线呢?事实上,本次发布的导轨式胶轮智慧捷运系统,与上述若干轨道交通制式均有内在联系,是对它们的融合、跨界和优化。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它们,通通先对张江有轨电车和APM作一个简要回顾:

张江有轨电车是上海首条现代有轨电车线路,其区别于传统的双钢轨制式电车,创新性地采用单轨导向技术(即轨道导向、胶轮承重和驱动),并选用法国劳尔有轨电车系统,为低地板电车,750伏直流供电,3节车厢编组,总载客量约167人/列,最高时速可达70公里。

广州地铁APM线是广州地铁的首条胶轮自动导向轨道系统线路,采用美国庞巴迪生产的CX100型列车,为GoA4等级全自动无人驾驶控制模式,端部均无设置驾驶室。
与传统钢轨地铁列车相比,APM线列车的不同之处主要在其转向架结构的特殊性——APM线列车转向架的车轮有两种,分别为走行轮和导向轮。走行轮为垂直安装的充氮高压轮胎,用于承担列车的所有荷载并使列车向前运行;导向轮为水平安装的实心橡胶轮胎,与工字形导轨的侧向接触,用于控制列车的行进方向,引导列车沿轨道运行。


张江有轨电车以建设便捷性高、环境影响小为主要优势,但它的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低地板电车的胶轮占用了不少车内空间,导致载客量不理想。APM以自动驾驶,运输效率高为优势,但其类地铁的运营模式在中运量系统中也稍显“笨重”,对路权的要求过于苛刻。而导轨式胶轮智慧捷运系统的提出,正是两者的“跨界”之作,简言之,就是让APM列车“化身”为有轨电车,在兼顾APM自身载客量大、效率高、自动驾驶的基础上,又赋予它像有轨电车一样的灵活性,以适应公路、高架、地下等多种路况的行车方式。

展览会现场的导轨式胶轮智慧捷运系统列车,外观以褐色为主基调,搭配上黑色的门窗轮廓,造型充满科技感。

列车为3节编组,总长30.8米,每节车厢均设一对车门。


走入车厢,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浓浓的APM味道——纵向座椅、全景车窗、车头宽敞明亮的玻璃……仿佛有种置身于浦江线的错觉,仿佛孩子们下一秒就要爬上挡风玻璃玩耍。



与张江有轨电车相比,列车的地板提高了许多,但得益于转向架的设计优化,车内空间也较张江有轨电车宽敞,不必再为胶轮存放占用车厢空间的问题而烦恼。
RRT都有什么特点呢?
通通从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中车浦镇庞巴迪运输系统有限公司了解到,导轨式胶轮智慧捷运系统拥有具体五大特点如下:
和谐——与环境友好融合

采用胶轮走行导向技术,实现低噪声、低振动,缓解了传统的钢轨运行列车存在噪音较大的问题(如曲线啸叫),减小了对周边环境的困扰。
可适应小曲线(最小转弯半径22m),大爬坡(最大爬坡能力10%)等苛刻条件下的行车要求。
载客量能够满足每小时客流5000人~12000人的低运量的线路要求。
采用大功率高安全性的车载储能装置(超级电容),无需架设接触网,能与城市环境和谐相容。
采用RRT建成的高架胶轮轨道交通,能够穿楼而过,穿城而过,成为城市新的靓丽名片。
高效——领先的运营效率

采用成熟的物理导向技术,能够确保安全高效地运行。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现GoA4等级的无人驾驶,配合高效的道岔及控制技术,发车间隔最小75秒,实现领先的运营效率。
智慧——跨界创新+系统解决方案

车辆在成熟的APM技术基础上研制,吸收了近几年蓬勃发展的城市轨道车辆和汽车客运巴士的技术成果,开展了跨界创新。例如:轻量化的车身,新能源牵引,防爆走行轮等。
在系统集成方面,能够为客户提供包含咨询、设计、制造、建设、运营、维保等一揽子工程,提供定制化的智慧城市轨道交通方案。例如:无人驾驶技术,精简化轻量化的车站,轻巧的轨道梁桥,以及基于5G、云技术的健康管理和智能维保。
经济——建设成本1-1.5亿元/公里

RRT的建设成本控制在直接投资1-1.5亿元/公里,可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新需求。通过95%以上国产化率和包含核心产品的自主化可控,实现了建设成本、运营成本和维保成本的降低。为低运量的城市轨道提供技术先进、成本经济适中的最佳方案。
便捷——建设便捷+健康管理

RRT的建设过程主要是导轨的铺设与车站的建设,较传统钢轨制式有轨电车而言,建设过程对环境影响小、周期短,建设效率也更高。
融入了健康管理、状态修、智能维保等技术,运营使用便捷。同时可以提供全专业、全寿命周期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最大的便捷服务。

近年来,有轨电车的“新面孔”已经屡见不鲜。从接触网供电、第三轨供电再到超级电容,我们发现的是储能技术的不断革新;从株洲智轨(ART)、临港数轨(DRT)再到导轨式胶轮智慧捷运系统(RRT),我们见证的是传统轨道交通制式之间的屏障正被不断打破。或许有一天,区分公交、有轨和APM也会像今天区分地铁和轻轨一样困难。有轨电车“新面孔”的不断出现,说明中运量轨道交通产品已朝着适应于不同城市特点的方向多样化发展,而和谐、高效、智慧、经济、便捷的运乘体验则是这些产品始终追求的目标。
文章作者
小冷
鸡飞 | 配图
hans-johnson | 配图
didi7 | 配图
逃学请找我 | 编辑
本文部分素材来自中车浦镇庞巴迪微信公众号
通行线Toursline
大交通文化推广和传播品牌
授权/合作事宜欢迎联系contact@tourslin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