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普: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英文名称:Jiuquan Satellite Launch Centre,简称JSLC)又称“东风航天城”,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第20基地,成立于1958年10月20日,是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中心主要负责测试及发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中低轨道的各种试验卫星、应用卫星、载人飞船和火箭导弹的主要基地,并负有残骸回收、航天员应急救生等任务。是中国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基地之一,原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现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现隶属于战略支援部队。
2016年1月8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被国家旅游局授予首批“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称号。2017年3月28日,被国家旅游局、中国科学院推选为“首批中国十大科技旅游基地”。2018年1月27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中心先后执行110次航天发射任务,成功将145颗卫星、11艘飞船、11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北京时间2022年9月3日7时44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三号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分布于甘肃省酒泉市及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两市盟方圆2800平方公里范围,约95%的子基地位于甘肃省酒泉市境内,5%的子基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为军事禁区(军管区),非军事地区行政区划隶属甘肃省酒泉市管辖。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最接近的地级城市是甘肃省酒泉市,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于1958年开始建设。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射中心开始开放,需要取一个对外的正式名称,这个名字得体现发射中心大概的地理位置,又得是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知名度的地方,而离发射中心最近的符合这些条件的城市无疑就是甘肃酒泉了,因此就取名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取名酒泉发射中心还有物资供应的现实考虑,基地长期以来的物资供应大多是由酒泉承担的,同时酒泉负责了基地生活区、军用、客运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基地的教育,医疗,公安均为酒泉市管辖。
由于中心有5%的子基地分布于阿拉善盟的额济纳旗境内,为了补偿阿拉善盟,中心将税收交给阿拉善盟负责,此外一切事务均为酒泉负责,并在酒泉市肃州区雄关路设立“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驻酒泉办事处”。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属内陆及沙漠性气候,地势平坦,人烟稀少,全年少雨,白天时间长,年平均气温8.5℃,相对湿度为35%-55%,每年约有300天可进行发射试验,又可充分利用西起喀什、东至闽西,距离数千公里的陆上航天测控网,加上基地已建成多年,生活设施基本齐全,技术保障、测控通信、铁路运输、发配电等配套设施完善,条件很适合卫星及载人航天器发射。
最近的机场位于北纬40.25°,东经99.48°。即酒泉鼎新机场。
1958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始建。占地面积约2800平方千米,南北宽为50千米,东西长为300千米,海拔为1000米。这里地势平坦,干燥少雨,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全年满足发射条件的发射日有320天以上。火箭射向东南,可把卫星送入轨道倾角为41°~70°范围的中、低轨道。也可进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
1960年11月5日,在这里成功发射了中国制造的第一枚地地导弹东风一号。
自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以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1号、“长征”2号丙及“长征”2号丁火箭成功发射了20多颗科学实验卫星。
1975年11月2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在这里发射成功。
1980年5月18日,中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也在这里发射成功。
1987年8月,为法国马特拉公司提供了发射搭载服务,使中国的航天技术从此开始走向世界。
1988年8月,为联邦德国提供卫星搭载服务,将其微重力试验平台带入太空并成功回收,获得了有价值的实验资料。
1992年10月,又成功地将瑞典搭载的1颗“弗利亚”科学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1999年11月20日,“神舟”号试验飞船从这里发射升空,拉开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序幕。
2003年10月15日,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
截至2015年底,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90颗卫星和10艘“神舟”号飞船、1个“天宫”号空间实验室,相继将10位航天员安全顺利送往太空。[6]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6日上午,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41]
2021年10月14日下午,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通报此次任务有关情况。据介绍,经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23分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组成,翟志刚担任指令长。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5日21时40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广场举行。21时42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总指挥长李尚福下达命令,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领命出征,即将开启为期6个月的飞行任务。
北京时间2021年12月7日12时12分,由民营企业研制的谷神星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将搭载的天津大学一号、丽泽一号、宝酝号、金紫荆五号、金紫荆一号03星等5颗小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
北京时间2021年12月10日8时11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遥四十七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六号05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北京时间2021年12月29日19时1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天绘-4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2年4月7日7时4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三号03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2022年9月6日10时24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微厘空间低轨导航增强系统 S3/S4 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承担的主要任务有:
负责卫星、飞船的测试、发射和飞行试验及其指挥、测量、安全控制任务,并对上述测量结果进行处理。
负责载人飞船的着陆救生和逃逸救生,以及飞船返回舱回收任务。
协助有关人员进行发射训练。
2018年1月27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入选理由: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世界三大载人航天发射中心之一;先后完成了中国的第一枚地对地导弹发射、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第一枚远程弹道导弹、第一次“一箭三星”、第一次为国外卫星提供发射搭载服务、第一艘载人飞船等.。
主要遗存
完整的火箭、卫星测试、发射设施;卫星发射中心场史展览馆、革命烈士陵园;垂直总装厂房-亚洲最高的单层建筑;5020发射工位、138工位、载荷总装厂房、发射测试站、主副着陆场等。





